理论教育 商周青铜器:礼器艺术精髓

商周青铜器:礼器艺术精髓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这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独一无二的角色,是强调青铜器在社会物质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该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通高133厘米,长166厘米,重875千克。

商周青铜器:礼器艺术精髓

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这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独一无二的角色,是强调青铜器在社会物质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后母戊方鼎。该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通高133厘米,长166厘米,重875千克。为商王文丁祭祀其母“戊“制作的大型礼器,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气魄沉雄,器形凝重,纹饰华美,是商代青铜器风格的典范。鼎腹内壁有3字铭文“后母戊”,鼎也因此得名。青铜礼器被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宴飨宾客,歌功颂德,死后埋葬于地下。显然它是为奴隶制统治服务的。对于一个奴隶制国家来说,青铜礼器尤其像鼎之类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征,它的存亡就是国家的存亡,所以古书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和“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

2.大盂鼎。该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表示康王(武王的孙子)自己要以文王为典范,告诫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作榜样。对于一个奴隶主贵族及其家族来说,青铜礼器又是他们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必须恪守法度,而不能逾越。生前如此,死后埋葬也是如此。所以说青铜礼器被制度化、神秘化、权力化,它就不是一般的实用器了。在形制、纹饰的铸造方面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对待实用器的眼光去看待,这是我们在鉴定时必须注意的。很多器物的形制纹饰都表明它不适于生活中使用,原因就在这里。在青铜礼器上,各级奴隶主贵族寄托着他们的信条与期望,反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当这种要求用形制与纹饰表达仍嫌不足时,便诉之于文字。这就是中国青铜器铭文很多的原因之一。青铜器是物质的,但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

3.大克鼎。该鼎铸造于西周晚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鼎是西周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也是权力的标志。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该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须皿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是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由于窃曲纹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纹。该鼎系周孝王时期铸器,历见著录,流传有绪,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珍贵资料。

大克鼎腹内壁上铭文共28行290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铭文内容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铭文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该件“大克鼎”出土于清末金石学和金石书法鼎盛时代,其铭文书法在当时备受推崇。(www.daowen.com)

大克鼎出土后,为清代著名收藏家潘祖荫所收藏。抗战时日寇曾觊觎此器,潘氏后人将鼎深埋宅中,新中国成立后潘家后代潘达于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4.毛公鼎。该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物,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因作器人为毛公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铭文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褒扬。毛公鼎铭文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历经坎坷,1946年收藏者陈咏仁将毛公鼎捐献给国民政府,次年由上海运至南京,收藏于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1948年,部分珍贵文物迁至台湾,毛公鼎亦在其中。现在毛公鼎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