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探访中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探访中国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1600余年。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经鉴定,铁刃均为硕铁。中国青铜器的突出特点,就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

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1600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饕餮纹,本身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已有发现。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的像鸟、像凤、像人。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

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时代,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把其他花纹差不多都挤掉了。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

在青铜器上加以镶嵌以增加美观,这种技术很早就出现了。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绿色的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经鉴定,铁刃均为硕铁。第四种是嵌红铜,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春秋战国时也有用金银来镶嵌装饰的青铜器。

东周时代,冶铸技术发展较高,出现了制造青铜器的技术总结性文献《考工记》。书中对制作钟鼎、斧斤、戈戟等各种器物所用青铜中铜锡的比例做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战争频繁,兵器铸造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吴、越的宝剑,异常锋利,名闻天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铸剑匠师,如干将、欧治子等人。有的宝剑虽已在地下埋藏2000多年,但仍然可以切开成叠的纸张。越王勾践剑等,其表面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形成防锈的菱形、鳞片形或火焰形的花纹,异常华丽。(www.daowen.com)

中国青铜器的突出特点,就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铜器用人的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如人形的灯或器座;或者以人的整体作为器物的一部分,如钟架有佩剑人形举手托住横梁,铜盘下有几个人形器足之类,这些人形大部分是男女待从的装束,而且也不是特定奴婢的肖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立体像、人头像,大小均超过正常人,均长耳突目,高鼻阔口,富于神秘色彩,应是神话人物。

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的事项必须铸在青铜器物上。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