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清瓷器:明代瓷器装饰手法与款式,德化窑与景德镇

明清瓷器:明代瓷器装饰手法与款式,德化窑与景德镇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明代瓷器明代是中国陶瓷业空前辉煌的时期。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官窑款工整端庄,民窑款则多种多样,以吉祥语款为多见。德化窑在宋、元时曾烧制影青瓷,在此基础上明代烧出了白釉瓷。明清景德镇的豆青釉与龙泉青瓷相类似,但豆青釉的器里和底面是白釉,而龙泉青瓷则周身是青釉。

(一)明代瓷器

明代是中国陶瓷业空前辉煌的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他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景德镇青花瓷,洪武时期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时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其所用青料为进口的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的平等青。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使用。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

在青花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彩瓷发展也有一个新的飞跃。明代永乐宣德之后,彩瓷盛行,除了彩料和彩绘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更主要应归功于白瓷质量的提高。明代釉上彩常见的颜色有红、黄、绿、蓝、黑、紫等,最具代表性的为成化斗彩,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例如成化斗彩器的釉上彩,彩色品种多且能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其鸡冠的红色几乎与真鸡冠一致,葡萄紫色则几乎是紫葡萄的再现。所以,彩瓷器一般都十分精巧名贵,如举世闻名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等。

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器揭开了彩瓷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成化斗彩瓷,色彩鲜艳,画染风格以疏雅取胜;嘉万时期的五彩则是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蓝色为常见,彩色浓重,其中红、绿、黄三重为主,尤其是红色特别突出,因而使得嘉万时期的五彩器在总体上有翠浓红艳的感觉,极为华丽。明代除青花、斗彩和五彩之外,其单色釉也有突出成就,最具代表性的是永宣的红釉、蓝釉、成化的孔雀绿和弘治的黄釉。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官窑款工整端庄,民窑款则多种多样,以吉祥语款为多见。

在明代,福建德化的白瓷、江苏宜兴紫砂和宜钧、山西和江西的珐华瓷、浙江龙泉的青瓷都光彩夺目。

1.甜白瓷。明初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白釉瓷釉质细腻莹润,微含肉红色,给人以甜的感觉,称甜白,也称填白。历来对永乐甜白评价很高,洁净如玉,胎薄如纸,几乎只见釉不见胎,能见手指螺纹,胎上划纹如水印可透光,精巧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程度。纹饰刻画而成,有各种龙凤纹、花卉纹、八宝纹、几何纹,民族风格的纹饰也可以在永乐甜白瓷上见到。

2.祭红。宋钧窑瓷上已出现了艳若晚霞的红釉,宋、元景德镇也有红釉或红釉加彩器,但都不是纯正的鲜红色,真正的红釉是永乐时出现的祭红。祭红又称霁红、积红、宝石红,釉色鲜红欲滴如初凝鸡血,华贵端庄。永乐祭红器的胎骨极为洁净坚致,提薄而轻,在胎上刻画暗花,器上红釉艳丽莹润。

3.祭蓝。祭蓝又称霁蓝或霁青,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蓝釉何时出现尚不可考,但元代已有蓝釉器,包括蓝釉金彩和蓝釉白花两种。江苏扬州曾发现一件元代蓝釉白龙梅瓶,色泽沉着,纹饰生动,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明永乐蓝釉传世品很少,近年在景德镇出土过永乐蓝釉残片,蓝色纯正,釉面光润肥厚。

宣德蓝釉称祭蓝或宝石蓝,有深浅不同几种色润,釉层肥厚带橘皮纹,器物的口沿处有一线白色灯草口。宣德霁蓝有内外蓝釉、外蓝釉里白釉、蓝釉白花和洒蓝几种装饰方法。洒蓝又称雪花蓝或盖雪蓝,传世品很少。

明代蓝釉器历朝都在生产,成化蓝釉的釉色蓝中含紫,蓝釉白花器在口沿上加酱色釉边。正德的蓝釉器蓝中泛黑,釉薄处则见丝状刷痕,和宣德制品相比已有明显差距。

4.德化白瓷。福建建阳的黑釉瓷和德化的白釉瓷分别称为黑建和白建。德化窑在宋、元时曾烧制影青瓷,在此基础上明代烧出了白釉瓷。

明代的德化白釉均极纯净,润若凝脂,是纯正的白釉,又称乳白、象牙白、鹅绒白,国外则称为猪油白。明初德化白釉的釉色为白中含极淡肉红,明代中期产品带奶油黄色,明末的为奶油白色,清初的产品已白中闪青。

德化白釉的胎质均白净致密,透光性好,这是纯净高雅的德化白瓷的优点,同时硬脆易损也是其特点。德化白瓷以日用器皿为多,其中各式小杯最为精致动人,贴印如梅花、鹿、鹤等纹饰。陈设瓷也是德化白釉的重要产品,有尊、罍、瓶、斝几种。

德化白瓷的代表作品是佛像和其他人物塑像。佛像大至1.5米,小到9厘米,有200多个品种,大部分藏于各国的博物馆雕塑佛像的名家辈出,尤以何朝宗为宗师,他们在自己作品上往往留有姓名印鉴

5.龙泉青瓷。浙江龙泉生产的青瓷在宋、元时质量精而产量多,有很大的市场。明代前期,龙泉青瓷还承烧一部分宫廷用瓷,而且价格不菲,在当地甚至买不到,都高价转售他处。由于景德镇作为瓷业中心地位的确立,龙泉窑已成强弩之末。

明后期的龙泉青瓷均制作粗糙,足底厚重,挖足马虎,底部有挖足刀痕。胎体厚重,胎色灰黄,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很强。釉色有青灰、茶叶末、灰黄几种。这时器物造型都呆板僵硬,如碗和高足杯都是口部小、器物高,有摇摇欲坠之感。装饰以釉下划花为主,也有模印方法。传世的明龙泉青瓷炉有不少是仿宋的。宋龙泉青瓷香炉胎骨薄,凸出的缠枝牡丹纹的花梗由圆泥条堆贴,明龙泉青瓷香炉则胎骨厚,花纹平雕而成。(www.daowen.com)

明清景德镇的豆青釉与龙泉青瓷相类似,但豆青釉的器里和底面是白釉,而龙泉青瓷则周身是青釉。从胎骨讲,景德镇制品胎质坚白,造型也较精巧端正。

6.珐华器。“珐华”又称“法华”,明代的珐华器有两种,一种是山西民窑生产的陶胎琉璃釉器,另一种是景德镇的瓷胎仿制品。

山西的珐华器生产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嘉庆年间,以明代产品为好而且产量很大,至今山西民间还保存着很多明、清珐华器。

山西的陶胎珐华器是在陶胎上用“沥粉”的方法勾勒出凸线花纹,然后填以各色釉料后烧成。釉色有孔雀蓝、孔雀绿、茄皮紫、琥珀黄数种。色彩浓郁厚重。纹饰粗犷拙朴、泼辣生动,充满北方农村的泥土气息。器物以花瓶、香炉、人像、动物为主,属陈设瓷之类。

明代时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北京宛平都生产过珐华器,景德镇生产的瓷胎珐华则具有精致典雅的南方风格。

(二)清代瓷器

从陶瓷史看,清代的主要成就则是万紫千红繁华似锦的彩瓷。清代的彩瓷除三彩五彩等传统品种外,又创造了珐琅彩和粉彩,经制瓷者的摸索改进,工艺上掌握自如,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康熙青花呈色艳丽,浓淡有致,不但独步清代,而且在青花史上有特殊地位。

清代色釉瓷在仿宋、元、明名瓷上成绩可观,无不惟妙惟肖,且品种增多,可谓五光十色,仅雍正年间创新的各种色釉就有57种。

从嘉庆开始,中国陶瓷业已走向低谷,但仍有不少熠熠生辉的优秀作品问世,成就不可低估。

⒈素三彩

素三彩用色庄重淡雅,以黄、绿、紫为主,间加蓝色,少用红色。三彩采用胎体装饰和釉彩装饰相合的方法,具体分成两种:一是在胎上刻画、模印、堆贴纹饰,然后根据需要在花纹上填色;二是在胎上刻暗纹,然后再用釉彩绘制别的纹饰,如暗龙纹上绘花卉纹等。

清代三彩的装饰方法元明已有,但有所发展,创造了很多新品种,主要有:白地三彩,以素白器为底,刻出纹饰后绘黄、绿、紫三彩图案,外罩白釉;黄地三彩,在胎上刻纹饰后加彩一次烧成,釉面肥润且有光晕,纹饰层次分明;黄地紫绿彩,是清代的传统产品,外壁绘三彩葡萄、云鹤、朵花,里心刻龙纹并填紫绿彩;墨地三彩,地釉黑色,纹饰以紫黑釉勾勒后填黄、绿、紫、白色,有的在墨地开光中绘白地三彩,传世极稀而极贵,清末民初多有仿制。

2.五彩

康熙时成功地烧出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这种蓝彩比釉下彩的青花更为浓艳,黑彩则黑亮如漆。这样康熙五彩改变了过去釉上五彩与釉下青花相结合的方法,单纯以釉上彩绘制,便捷而效果好。

康熙五彩又称“硬彩”,因其使用明代留下的旧彩料,釉彩看上去有坚硬感。釉面上有闪烁变幻的“蛤蜊光”,釉彩外的白地上也有彩虹似的光晕。纹饰比较注重造型的准确和传神,采用勾勒填彩的方法,无浓淡阴阳之分。

在传世的康熙五彩中,官窑出品仅有碗、碟之类的小件器物。器型丰富,题材广泛,色彩艳丽的五彩器多为民窑所制。康熙民窑五彩绘画风格多模仿名家笔法,人物类陈老莲,山水取王山谷,花鸟似华秋岳,画面气势宏大,传世的左传故事大盘径逾三尺,人物多至200余人。雍正时五彩趋淡雅,绘画笔法纤细圆柔,画法上吸收粉彩多层次的方法,纹饰由繁入简。一些官窑五彩胎骨洁白坚致,修胎规整,风格似珐琅彩。

雍正后期至乾隆,五彩已被粉彩代替。乾隆以后五彩偶有生产且少见精品,唯晚清光绪仿制的康熙五彩能形神兼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