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汉以来以儒家学说为依托的玉器热到东汉末年,终于显出衰退现象。中国玉器的发展由此渐入低潮。这个低潮期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几个朝代,前后长达三百余年。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儒家学说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儒家玉器体系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生产数量锐减实乃大势所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以动物玉雕和容器居多。六朝前期,即三国两晋时代的动物玉雕,仍然表现出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玉器-中国旅游文化实务教程

周汉以来以儒家学说为依托的玉器热到东汉末年,终于显出衰退现象。中国玉器的发展由此渐入低潮。这个低潮期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几个朝代,前后长达三百余年。

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横征暴敛,豪族大地主疯狂兼并土地,造成了农民大量破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后又军阀相争,整个中国处于战争分裂状态,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儒家思想有史以来第一次遇到了冷落。这时,儒家思想本身在理论上也日趋衰退,并且走向了神秘主义和谶纬迷信。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儒家学说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儒家玉器体系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生产数量锐减实乃大势所趋。由于战乱,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收藏,都极其艰难。我们从考古发掘中也可以看到,自魏晋到唐中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都很少,器件的体积又很小,大型玉礼器和成组玉佩饰几乎没有发现。所有研究玉器的古书中,也极少见到这一时期玉器的著录,于是几乎形成了“断谷”。

这一时期,求仙之风日盛,到处都流传玉是灵丹妙玉。《酉阳杂俎·盗侠》记载马伺中珍藏着一件“玉精碗”,夏天苍蝇不敢接近,盛水后经月不耗。人有眼病,含服这个碗里的水就能复明。葛洪抱朴子·内篇》更讲的头头是道,“玉亦仙药,但难得耳,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于是到处有人觅玉、吃玉。在这种情况下,玉雕工艺实在是难以兴旺起来。

六朝开始,统治阶级喜欢用金银饰物表示豪富,金银器开始填补了玉器衰退后出现的空白。同时,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流传和盛行,千百万人皈依佛道,在精神上有了新的寄托,因此用以辟邪、求吉祥富贵的玉器也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市场。(www.daowen.com)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以动物玉雕和容器居多。六朝前期,即三国两晋时代的动物玉雕,仍然表现出自然主义的写实风格。容器则主要沿袭汉代玉工的做法,以幻想型动物为主,中间透空并加栓塞之类的手把。

六朝玉器也有反映其独特个性的一面,这主要体现在那个时期的玉雕,由写实为主的日常生活可见的牲畜禽鸟形象,很快转变为神话中的怪兽和鬼怪。同时,还出现了玉雕的佛像菩萨。兽怪玉雕通常以扭曲的外形出现,诸如丑怪模样的驼背、半人半兽,以及似长翅膀的狮子、老虎独角兽等。这种结合幻想和神话的怪物,产生在六朝动荡不安的年代,可能出自于一种半虔诚、半幽默的创作心态,是愁绪与心酸的一种宣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