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首都类型与历史分期简介

中国古代首都类型与历史分期简介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都城的类型中国都城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依山傍水,自然弯曲,称为自然型。(二)都城的历史分期中国都城发展的历史,根据城垣形制、城市布局和功能等方面考察,可以分为4个时期:1.萌芽期二里头文化之前即夏以前,是萌芽期。萌芽期,都城宫室只有古代文献记载的远古传说,尚未得到考古材料的证实。这一时期,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往往分离。

中国古代首都类型与历史分期简介

(一)都城的类型

中国都城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依山傍水,自然弯曲,称为自然型。管子在《乘马》中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的理论从现实的环境论出发,考虑地形与水文等条件,比较切合实际。商代盘龙城、汉代长安城、隋唐洛阳城、南唐金陵府城、明南京应天府城都属于这一类型。

二是方正型。《周礼·冬官考工记》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夫为井田的九分之一,即一百亩)周代以后,许多都城或多或少都遵循这个规则。这里的国,就是都城。大小、城门数、道路、市场等都规定得相当清楚了。但这个规则过于机械,实行起来是很困难的。所以,完全符合这个规则的都城一个也没有,元大都只能说是最接近此规则的。

(二)都城的历史分期

中国都城发展的历史,根据城垣形制、城市布局和功能等方面考察,可以分为4个时期:

1.萌芽期

二里头文化之前即夏以前,是萌芽期。萌芽期,都城宫室只有古代文献记载的远古传说,尚未得到考古材料的证实。郑樵《通志·都邑略》中载录三皇之都:“伏羲都陈,神农都鲁,或云始都陈;黄帝都有熊,又迁涿鹿。”又说五帝之都:“少昊都穷桑,颛帝都高阳,帝喾都亳,亦谓之高辛。尧始封于唐,后徙晋阳,即帝位都平阳。舜始封于虞,即帝位都蒲坂。”

2.雏形期(www.daowen.com)

夏至战国,是我国都城发展的雏形期,其初期整体布局不甚清楚。春秋时期,140多个国家,都城真如“雨后春笋”。有的诸侯国都城甚至超过周都洛邑,称霸一方。城市布局上,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都城大小两城相依,大多数小城位于大城西南侧,占其一隅。作为工商业的“市”,急速发展。宫殿台基高耸,形势巍峨。

3.发展期

秦汉至隋唐是中国都城的发展期。这一时期,都城的平面形状由近似于正方形(汉代长安、南朝建康)演变为长方形,又由南北纵长方形(东汉雒阳、魏晋洛阳)演变为东西横长方形(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大小城演变为两城相套,宫城由多个演变为一个。“市”由都城北部向宫城以南移动,里坊整齐划一,占据了都城的大部分地盘。君轻民重的思想开始流行。

4.成熟期

宋元明清是我国都城发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往往分离。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都城规模迅速扩大。城外有了关厢和风景园林区,如北京的三山五园。

城墙主要是土筑,到明清两代演变为全部砖砌,坚固异常。明南京城有外郭城、府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重城垣。府城以内三重城垣全部砖砌,府城长达35.236千米,外郭城号称“周一百八十里”,成为世界第一大城。

商业突破了专门市场的限制,沿街成市,沿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