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的建立肇始于国家政权的诞生。就中国来说,文献记载中早有所谓“三皇五帝之都”,但这只是传说和后代文献的附会,并不是真正的国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宫殿遗址是河南的夏商之都二里头宫殿遗址,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都城实物例证。其后约4000年间,大约有200余座古城或城市做过全国较大政权或地方诸侯国的首都。
早期都城稳定性差,直到盘庚时期定都于安阳,才比较稳定。王国维总结,有商一代,都城迁移频繁:前八而后五,至盘庚已经十三次。《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此后直到北宋,都城的迁徙变迁都离不开黄河中下游流域和它的支流渭河流域,始终在黄渭两岸东西移动。总的趋向是由西逐步向东,这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东渐和国土控制的需要密切相关。北宋时国都终于迁出盆地,定位于华北大平原上的滨河古城开封府,是为东京。我们把这一时期的都城移动称做“黄渭迁移线”(北方线)。北方线上重要的都城有犬丘、兴庆府(银川)、雍城、栎阳、咸阳、西安、安阳、洛阳、郑州、新郑、偃师、开封、徐州、临淄、曲阜以及晋南都城群等。北方线在中国文明史上长达3300余年。
北宋遇金人之变,匆匆南迁。宋高宗赵构接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史称南宋。高宗一路南下,几经犹豫,曾经在建康(今南京)、苏州、绍兴间游移,最终定临安为行在。元代从上都开平府(内蒙古多伦西北)南下,定都汗八里大都城(今北京)。明初建都南京(应天府),定开封为陪都北京,又在凤阳新建中都。明成祖迁都北京顺天府,定南京应天府为留都,仍设五府六部。金和后金(清)从东北中部平原大道一路南下入关(山海关),经辽阳、奉天,最后迁都北京(顺天府),又南下迁至开封府。另一条南下迁移支线是辽国从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下,定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为陪都,实际是辽国的经济首都,掌握着辽国的经济命脉。
首都继续沿着大运河南北移动。中华民国初建都于南京,北洋政府时期又迁北京。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重新定都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www.daowen.com)
车轮的南北转动将近800余年。我们称为沿海迁移线(东方线)。沿海迁移线呈Y 型,北段是两路南下,南段是南北摆动。东方线上的重要都城主要有杭州、绍兴、苏州、南京、凤阳、开封、北京、兴京(辽宁赫图阿拉)、辽阳、奉天(沈阳)、金上京会宁府(哈尔滨阿城区)、元上都(内蒙古多伦西北)、大同、辽中京(内蒙古宁城县)、辽上京(内蒙古巴林左旗)。
在此期间,由于日军侵华,1937年11月20日中国首都迁往重庆,国民政府宣布重庆为战时首都。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在中山陵举行还都大典,宣布还都南京,都城再一次回到南京。我们暂且称为长江迁移线(南方线)。南方线上主要都城是南京和重庆。都城迁移的车轮首次在长江流域东西滚动,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虽然它只有仅仅数年时间。此前,1932年国民政府曾短暂迁驻洛阳(仅几个月)。迁渝之前,曾有迁都株洲、衡阳之议,均未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