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师:请同学朗读14~21节。
师:这一层写的是什么?(学生齐答:看社戏。)
师:(将《社戏》图挂在图板上。)大家观察一下,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吧。
生:看社戏。社戏。看戏。看戏图……
师:都好。大家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先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戏台的?
生:先写戏台的位置,然后写“我”看到的情景:“模糊”,“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疑心是仙境出现了。因为这时船离戏台远。
师:(追问)后来看到的戏台是怎样的呢?
生:船走得更快了,可以看见“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这时船稍近戏台了。
师:作者就是这样,按船行距戏台的远近来写戏台的。下面我们再看看,看戏的都是什么人呢?
生:多是劳动者,但因为太晚了,这时只剩下一些闲汉和土财主的家眷。他们不在乎看戏,专来吃的。
师:看看双喜他们坐哪条船呢?(教师指图。)(www.daowen.com)
生:左下角那条白篷船。
师:书上说,“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农民孩子不愿让自己的船靠近乌篷船是因为他们不愿靠近财主们。
师:对,说明农民孩子有一种朴素的阶级意识,自己跟土财主不是一路人。文中用了“我们”这个词,你们怎么理解?
生:说明“我”虽然不是农民孩子,但他受到小伙伴的影响,而且和伙伴们关系很好,打成了一片。
师:是的,说明“我”与小伙伴的思想是相通的。
师:下面我们看看,孩子们愿意看什么戏,不愿意看什么戏?
生:他们愿意看铁头老生打仗,不愿看小旦和很老的小生;愿意看红衫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子打。而“我”喜欢看蛇精和跳老虎,可惜没演。待到看老旦的戏时,大家都很扫兴,于是“担心”、“骂”、“吁气”,最后“熬不住了”,“就走了”。
师:很好。大家注意到这一点了吗?作者是把台上角色的上下场及表演与孩子们的反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写看戏的。这就很生动地写出了儿童看戏的心理特点。
这一层最后写回船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大家画上。“奔、拔、点、回转、架、前进”这几个动词描写了什么呢?
生:回船返航时动作轻快,再次赞扬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熟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