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技能:分析对比艺术手法

课堂教学技能:分析对比艺术手法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渺小和伟大作对比。第五诗节就是两个结局的对比。为了让大家更充分地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特殊艺术效果,下面我为大家朗读一首诗请大家仔细听,体会它与课文有怎样的区别。

课堂教学技能:分析对比艺术手法

师:“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有的人》虽然才七个诗节,但每一诗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可每一对比的角度作者安排的各不相同。下面,请同学们,分析各诗节“对比”的角度。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诗节。

生:生与死对比。

师:是谁的生与死对比?

生:两种人,一种是卑鄙的人,反动统治者,他们肉体虽然活着,但他们在精神上却早已死了;一种是鲁迅先生一样的人,他们的肉体虽然已经死去,但他们的精神还活着。这一节是两种生死观的对比。

师:讲得好,是两种生死观的对比。

(板书:活——死 死——活。)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诗节,诗人是怎样做对比的?

生:第二诗节用形象来作对比,诗中描写了两种人的行为: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炫耀自己;另一种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板书:比形象)

师:这两种形象放在一起,会使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呢?

生:一个渺小,一个伟大。

师:讲得好!渺小和伟大作对比。

(板书:渺小——伟大)

师:当然,两种形象,也有两个结局。第五诗节就是两个结局的对比。

师:那么,第三诗节是怎样做的对比呢?

生:两种追求做对比。

师:对!一种追求是丑恶的,而另一种是美好的。

(板书:比追求:丑恶——美好)

师:那么第四诗节呢?

生:比愿望。

生:比道德、比思想。(www.daowen.com)

师:我看是道德情操问题,是两种情操,做对比。

(板书:比情操)

师:两种情操不同。一种卑鄙,另一种高尚。

(板书:卑鄙——高尚)

师:那么,具有不同情操的人,人民对他们的态度也当然不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切为了人民利益而工作、而奋斗的人,人民一定会拥戴他,并永远地怀念他。

师:上面已经讲到,使用对比手法,特别是在诗歌中使用它,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冲突。《有的人》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极度鄙视,更表达了人民对鲁迅先生为代表的爱国斗士的高度崇敬。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倾注在同一首诗中,并行不悖,而且产生了感情的跳跃和冲突,具有撼人的艺术力量,使读者的心弦也发出了爱憎的最强音。

为了让大家更充分地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特殊艺术效果,下面我为大家朗读一首诗请大家仔细听,体会它与课文有怎样的区别。

(教师读)

鲁迅先生虽然死了,

但他还活着。

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人民永远记住他!

他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年年春风里,处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啊,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师:大家觉得,与原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生:没有使用“对比”手法。

师:那么,没有使用“对比”手法造成的后果怎样?

生:不用对比手法,思想感情的表达就没有原诗充沛,诗的意境也受到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