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校中最重要的能力和技巧:建议给校长

学校中最重要的能力和技巧:建议给校长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多年前,我曾经提出这样一个目标,要确定好学生在哪一学年、哪一学季,应当达到某个特定的水平、阶段和教育程度,应当掌握哪些最重要的规则、结论、公式和定理,并且能够牢牢掌握而不会轻易忘记。由此可见,学生应当尽早掌握最基本的能力和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知识和其他复杂的能力、技能。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即学生掌握能力和技能的曲线图,应该采取另一种形式了。

学校中最重要的能力和技巧:建议给校长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提出这样一个目标,要确定好学生在哪一学年、哪一学季,应当达到某个特定的水平、阶段和教育程度,应当掌握哪些最重要的规则、结论、公式和定理,并且能够牢牢掌握而不会轻易忘记。我对中等教育阶段的整套知识、能力和技巧体系进行了分析,我似乎发现了教养、智力发展和信念等赖以生存的基础所在。这个基础就是实践能力和技巧,缺失了这个基础,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下去。这些能力和技巧包括:观察世界的能力,对所见、所做、所想、所察、所读、所写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等等。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十年,为了能顺利掌握所学知识,他不应当在这十年时间里一直学习阅读和书写,而应当在入学前几年就学会。他越早掌握这些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也就越不会有负担重的感觉。学校教育的过失之处,常常在于学生十年如一日地学习阅读和书写,但是他还应当掌握好其他方面,诸如系统的科学知识。然而结果却是,学生既没能掌握好阅读和书写能力,也没有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在学校十年中,学生应当掌握哪些最重要的能力和技巧呢?我将它们罗列如下。

(1)观察世界的能力;

(2)思考能力,即通过类比、比较和对比,找出答案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3)对所见、所察、所做、所想进行表达的能力;

(4)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能力;

(5)快速地、流畅地、正确地书写能力;

(6)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并发现其中联系的能力;

(7)根据同学感兴趣的问题,找到所需书籍的能力;

(8)根据感兴趣的问题,在书中找到所需材料的能力;

(9)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的能力;

(10)听教师讲解的同时做好简要记录的能力;

(11)阅读文本的同时听懂教师关于文本逻辑分析的能力;

(12)写作文,即将所见、所察叙述出来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之后,我确定下来何时应当掌握何种能力,即什么时候、在哪个年级,个别情况下,还要确定在哪个学期、哪个学季,相应地应该掌握什么能力。稍微看一眼上面的列表内容,我们就会感到不安和焦虑。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根源,立马就能一目了然。而这些困难,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

上面列出的内容里,有这样两项能力: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能力和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并发现其中联系的能力。

实际上,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能力,学生要到七八年级才能完全掌握。而要掌握这一能力的任务,却要到学习文学阅读时才提出来。早在三年级,特别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就给学生提出了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逻辑分析的目标。这件事怪就怪在,学生还没有学会阅读的时候,已经被要求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逻辑分析了。他在五年级的时候,还没有学会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意味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阅读本身,而是考虑所阅读的内容及其含义),却已经被要求去对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逻辑分析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某项技能前,不要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复杂任务?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学生还没有掌握阅读能力(即边阅读边分析的能力)前,就不要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了?这当然也是不可取的,这样会把学制延长到十五年的。由此可见,学生应当尽早掌握最基本的能力和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知识和其他复杂的能力、技能。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能力,那么书籍就不可能成为他获取知识的源泉。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即学生掌握能力和技能的曲线图,应该采取另一种形式了。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能力之后,才能要求学生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如果学生没有掌握阅读能力,那么他就无法顺利学习,学习于他而言,就不会成为有意思的、创造性的活动。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就应当要求学生更上一层楼:要学会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要思考所读的内容,还要思考其他问题,例如教师的提示、自己的看法等。在七年级时期,就很需要掌握这种能力了,等到了八至十年级,这种能力在创造性智力活动中将得到更广泛地运用。如果学生还不能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逻辑分析,甚至还没有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那么他就不可能一边阅读的同时,一边听懂教师对于课文的讲解。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还不会进行逻辑分析,却已经被要求一边阅读,一边分散精力来思考所读内容了。

看一看学习进程的时间计划表,我们的教师发现了很多前后不符、相互矛盾的悖论,还有一些怪现象也渐渐映入眼帘。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学生应当在哪一学年,做到快速地、清晰地、正确地书写,没有错误和遗漏,能够正确记录下教师的讲解内容。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在整整十年的时间里,都在学习快速书写能力。学生在三到五年级,还远远未能掌握这种能力,又怎么能要求他会写作文呢?然而,正是从三年级起,特别是在四年级,就要求学生将所见所闻写成作文。

而思考能力,以及对不同事物、物体、现象进行类比、比较和对比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呢?如果不掌握这些能力,则无法进行学习。可是,何人何地能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做专门培养呢?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专门的习题在哪儿呢?对于低年级教师来说,是不是人手都有一本专门的练习簿,能够把训练思维的习题逐年地积累下来呢?实际上,这些一丁点都没有。一切都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的,据说,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会教学生思考的。然而,学生不会解答习题,不正是因为没有人教他思考吗?(www.daowen.com)

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如果缺失了这两种能力,那么教学的过程也会变得不可思议。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没有任何培养这两种能力的知识体系。学生没有专门(在专门的课堂上)学习观察周围世界的种种现象,也没有一位教师能够说:我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我的学生们已经学会观察事物和现象的主要特征、本质属性了。

实际经验表明,缺失任何一种能力,都无法顺利进行学习,而我们却又无法断言,学生是在哪一阶段完全掌握这一技能的。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也是在摸索中前行。实际上,教学过程是自发进行的。而我去听课,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不行,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后来找了一些最有经验的教师,大家一起分析教学大纲,估算学生的承受力和可能性,确定每一种能力的概念和外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厘清每一种概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由此,我们确立了学生在每一阶段,应该掌握什么技能。比如说,“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能力,应当让学生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期末就掌握。此后就不用再讨论阅读能力的问题了,否则就要打乱整个教学进程。从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开始,在掌握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开始让学生掌握“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逻辑分段”的能力。对此,我们要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要在四年级结束前完成,第二阶段要在六年级结束前完成。在第二阶段中,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技能,即不仅要理解所读内容,还要对其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掌握快速书写的能力,第一阶段要在二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则要在四年级完成。四年级结束前,每个学生都应当做到书写很迅速、笔锋要刚劲、笔迹有风格。书写技能要达到一个完善的水平,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不用考虑每个字母的写法,而把精力集中在所书写的内容上。到了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要开始掌握“听教师讲解的同时做好简要记录”的能力。这一任务需要在六年级结束前完成。

写作文的技能也需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在掌握快速书写能力的第一阶段之后,即第三学年之初开始。第二阶段从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至第六学年结束。

在厘清各项技能和能力之间的顺序性、相互性和连续性关系后,我们将之付诸实践。前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技能,就成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要求,而对于学校领导来说,则成了他们管理教学工作的一个纲领。

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进行能力和知识体系的培养工作。每一位教师对这些技能的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之后,就去寻找能让学生掌握它的具体途径。经验表明,为了掌握“快速地、形象地、有意识地阅读”能力,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大声朗读一定页数的书,否则是不可能掌握的,练习的数量也是因人而异的。而为了掌握思考的能力,掌握类比、比较和对比的能力,则需要明确规定好一定数量的思考题。要想掌握观察世界的能力,我们就形成了一套在大自然中进行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叙述出所见所闻。

以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对教学工作过程进行指导,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了凸显这种优越性,我们来谈谈知识体系这个部分。在对教学大纲和学生智力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明确了教育和智力活动的基本框架,确定了哪些基本知识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需要记忆并保存在脑海中以备不时之需。我们确定好每一门学科的规则、概念、公式、法则和其他原则,这些都是需要一直牢记心头并且需要不时温习,以免抛之脑后。形象点说,这些都是随时需要使用的万能工具,没有它们就无法走入知识的宝库

以语法学习为例,学生至少要将一定数量的正字法单词牢记于心。我们从词典和语法书中挑选出了2000个正字法单词,这些单词涵盖了所有正字法最重要的规则。学生在低年级里掌握了其中1500个单词的写法,而到了五六年级再掌握剩下的500个单词。至少掌握多少数量的正字法单词,这是由教学大纲硬性规定的。教师按时间顺序安排好这些单词,再布置相应的习题,并且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加以研究。多年的经验证明,如果学生在六年级结束时能够牢固掌握2000个正字法单词,掌握住正字法所有最重要的规则,并且是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记住的,那么这个学生已经算粗通文墨了,而语法知识和书写技能则成了他的学习工具。识记必要的知识,这是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不感到学习负担过重的重要前提条件。这种识记能够将学生的智慧解放出来,完成创造性的学习任务。

我们再以算术中的乘法表为例。学生应当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季,就将其烂熟于心。学生还需要牢牢记住100以内数字的四则运算(例如,学生要不假思索地回答出83减69等于多少,他要懂得运算规则,并且牢牢记住)。等到了三年级,学生就应当记住1000以内数字的四则运算。

代数中,要记住乘法公式。学生应当在六年级结束前就完成这一识记任务。随后,还要记住坐标法、数的整除特点、方程式、对数函数、导函数、积分、三角函数、复数等知识点。每一部分再确定好,哪些内容是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什么时候进行识记。

每门课程都应该明确规定好,学生应当在什么时候、牢牢记住什么内容,并始终保持在脑海中。

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长久地记住基本知识,需要教师对课程进行深思熟虑地安排,合理分配练习时间。以正字法单词记忆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最低限度的正字法单词,俄语教师需要将一整个学年甚至是好几个学年的单词听写作业安排好。每一节课堂上,学生都要抄录和复习几个正字法单词。学生还要随身携带一个抄录单词的练习簿,以便在家复习。这样一学年下来,学生就能把每个单词和语法规则复习好几遍。

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的支柱内容,需要始终牢记,只要这些支柱足够坚固,整个学校的大厦也将坚如磐石。我们仅将需要牢记的知识放入列表中,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做是为了在需要和不需要记忆的内容之间,划一条清晰的界线。有些知识只需理解,而无须记忆。如果学生试图记住所有知识,反而连需要记忆的知识也记不住,最后可能会一无所获。教育的支柱不够坚固,这是学校工作中一个最严肃的缺陷,而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试图记住所有知识。

我们必须科学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领导教学工作,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和学校领导出现无知、犯错的状况。只有在这样的领导下,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还能在智力上得到发展。提高智力,学会学习。

科学地安排时间,让学生掌握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领导教学工作,还能够让学生对某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前到小学阶段,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读、写能力。而正是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非常容易接收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如果学生能在低年级就掌握了涵盖正字法基本规则的1500个单词,那么他就算得上是粗通文墨的人了。

科学地领导教学工作,还能够为知识和技能两者之间建立正确的关系,此二者正是教育中的最重要方面。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技能的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掌握知识,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学习。一个不会迅速、正确地书写的学生,是不可能写出作文的,也不可能把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领导教学工作,科学地安排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时间,还能够为中等教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请教师们仔细看看学生们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吧!学生还没学会阅读,却已经需要去思考和理解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兴亡规律了。学生还没学会书写,却已经需要去完成《阳光灿烂的冬日》这样一篇作文了。在给学生布置复杂的作业之前,请先教会他们掌握基本的技能。

科学地领导教学工作,还能够不断提高、完善知识和技能。从掌握不太复杂的技能开始,为逐渐掌握较为复杂的技能做准备。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是在学习知识,包括识记规则、法则和公式等高度概括的知识。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识记的。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运用就是识记之母。

得益于对教学工作的科学领导,校长才能成为教育的工程师。科学地领导教学工作,还能促进教师集体团结一致、凝神聚力,能真正地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衔接起来。

在教学工作的领导过程中,要将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力量结合起来。对知识和技能的分析,合理分配时间,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教学领导工作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对大量课程和书写作业的分析,通过对近几年工作结果的对比,才能得到解决。在领导的过程中,决不能将校长和教导主任的职责截然分开。这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当然,对于一些具体工作的分工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听课、分析课堂教学、分析个别学科的教学大纲,以便确定技能体系等。

在对学生智力活动的指导中,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首要功能就是听课、观察课堂和分析课堂。

教学领导工作与课外活动紧密相连。负责课外活动的教师,要对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和技巧的顺序加以分析,再制定课外阅读的一套体系。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安排的一套体系,学生在阅读文学和科普作品的时候,就会遭遇难以克服的困难。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和发展“快速阅读”这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科学地组织课外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报杂志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去揭示那些概念、现象、规律和观念的实质,而这些正是基础知识的根基所在。换言之,所有需要识记的内容,都应当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