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说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在什么时候表现得最明显、最强烈、最深刻呢?就是在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发生碰撞的时候。这种碰撞的场合是很多的:比如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进行共同的劳动,以及师生一起静静欣赏漫天繁星的难忘时刻,等等。当然,最经常的碰撞,还是发生在课堂上。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在传授知识,也是在教学生思考和生活,教他们认知和感受。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极为精细、极其多样性的过程,它涉及了人的精神生活中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各个领域。在讲解斯巴达克领导奴隶起义的时候,有经验的教师关注的,不只是学生要了解斯巴达克这位英雄,而首要的是青年公民们对勇敢、无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认识。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有经验的教师不只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还关注学生的观点、兴趣、志向、信念和疑惑。比如说,一个十年级的学生跟您讲述科学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者托马斯·莫尔和托马佐·康帕内拉,那么对于您来说,他的讲述不仅仅是关于早已过去的事情,而首先是关于那些为了理想而献身的人们。
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着一种极其微妙又难以把握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对待知识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会向学生表明自己对待知识的态度,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激发出他们惩恶扬善的情感。传授对待知识的态度,要比传授知识、让学生识记知识难度更大。但是,如果想让智力活动变得更有效率、更充分,其中一个秘诀正在于此。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培养好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点燃学生心中的小小火苗。您完全可以确定,知识将会在学生的思想中燃起熊熊大火,一直燃烧,照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之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只有这样,您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明确的态度,或者,更确切地说,抱有一种冷漠的态度,那么他就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而只会成为一个书呆子。知识只在他们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没有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灵。
如果希望您的每一节课,都能对学生产生更有效的教育作用,那么您就需要多创造和学生在一起的机会:你们一起在课外小组中思考科学前沿问题,这个时候不用担心他们是否记住了教材内容,到底要讨论些什么,您就尽情享受和他们读完一本书的满足感、全身投入劳动中的愉悦感和长途跋涉后的放松感。(www.daowen.com)
对待知识的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是教材包含的思想内容。而思想是极其微妙的,难以把握的东西。学生是无法去背诵出思想的。我们也无法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就去判断出他是否有思想。给学生传授思想,首先要和学生站在同一战线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您,才能从您的话语中听出言下之意,而在道德信念的培养过程中,这种“潜台词”的作用,有时会比“台词”的作用更大。教师如果只在课堂上和学生保持统一,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社会活动中、在公民生活领域中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这里就涉及道德教育中又一条规律性的结论,即教师是学生志同道合的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