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秀学生的特点与建议

优秀学生的特点与建议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学生,然而这样一来,意思就大相径庭了。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这些学生掌握知识比其他学生要困难得多,那么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呢?问题学生总归是存在的,永远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教师对此非常清楚。问题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智力发展上有偏差的学生。如果问题学生能勉强地随班升级,那么主要是因为对他进行了功课辅导,给他降低了习题的难度。

优秀学生的特点与建议

这些问题学生,给教师和家长们带来了多少沉重的思想负担、烦恼和痛苦啊!

有一天,我从基洛夫格勒回来,在公共汽车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的铁路工人,他有个孩子在读三年级。他那天从家赶回自己常年工作的地方——一个偏僻小站,小站附近没有学校,家长们于是把自己的孩子们就近送到一个大点的村庄里上学,那里有所八年制学校。这位三年级学生的父亲乘车去参加了家长会,这位年轻工人的眼神,令我感到十分惊讶: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的痛苦、他的焦虑。拥有这样眼神的人,一般是那些在思考“是否值得继续活下去”的人。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这类眼神,很少有人如此痛苦、无助和绝望。

等公共汽车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的时候,我对他说:“请跟我说说您的痛苦吧!说不定,我能帮上点忙。”

这位铁路工人对我说了以下情况。

“我去参加了家长会。我的儿子在三年级上学,每一次不得不去学校的时候,都像是要在我心头剜一块肉一样。每一次听到的话都一模一样:班级里所有的学生学习都不错,有成绩挺好的,也有刚及格的,还有些尖子生,可我的孩子却是个糊涂蛋。当然,老师并没有直接这么说,但我就是这么理解的,而且老师也希望我能理解到这一点。如果我家孩子哪一科能得个三分,这对于他来说就已经是很好了。别人家的孩子一堂课能做出三道题目,可我家孩子一道题也解不出。老师说:‘他看题目的时候,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很明显,老师同情我,没有把所有话都直说出来。等没人在的时候,我问老师:‘我儿子以后怎么办啊?是不是要把他送进什么特殊学校去?’老师说:‘不,不需要送。特殊学校不会接收他的。他并不是低能儿童,他是智力正常的孩子。’既然智力发育是正常的,为什么他连三分都达不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相信,只要能把我儿子培养成人,我愿意付出毕生的心血。可如果没有文化,以后怎么成材啊?……”

请好好思考一下这些话吧!当前,我国社会成员的智力和道德水平都已经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家长们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们要在孩子们身上复制自己,并且要比自己更优秀一些,更完美一些。每一位落后的、成绩不好的孩子,这简直是人类的巨大悲剧。

问题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论调: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既然这样,那么就不应该存在问题学生,这不过是教师臆想出来的,借此来掩饰自己在教育上的无能。为了保险起见,“问题”这个词经常被加上双引号,这样做比较安全。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学生,然而这样一来,意思就大相径庭了。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听到这些是非常痛心的。听到学生不好、成绩落后是我们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我们感到十分痛心。报纸和杂志关于单纯追求及格率的讨论此起彼伏、反复多次了。对于这些无需解释的事情,如果我们还不果断叫停,如果我们不明确而肯定地指出,那些掌握大纲规定范围内知识比其他人困难的学生,必须继续留在普通学校里学习,那么关于单纯追求及格率的讨论将永远是无果的、无益的。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这些学生掌握知识比其他学生要困难得多,那么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呢?

问题学生总归是存在的,永远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教师对此非常清楚。问题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智力发展上有偏差的学生。一般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在对大多数儿童的教育工作中,能够收到良好的结果,而如果用在问题学生身上,就会无功而返。对于他们,要探索出其他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措施。

问题学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着自己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离正轨的原因和特点,都有自己学习和受教育的轨迹和经历。

听了年轻铁路工人的讲述,我跟他讲了一位我遇到过的问题学生,这个学生的命运多年以来一直让我担心挂念。

也许,你们当中的每一位,都正在为这样的现象伤脑筋:班里的所有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上课,老师正在讲解乘法,大家都能听懂。别佳也在认真地听讲,而且,看上去他比别人更加全神贯注,至少,他是想听懂老师的讲解的。然而,其他同学都听懂了,完成了作业,别佳却什么也没听懂。老师布置了独立作业题,所有同学都在认真看题目,一个接一个解题目,没过一会儿,全班同学差不多都做好题目了,只剩别佳一个人坐在那里,对着题目发呆,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搞不懂题目的意思。他好几次尝试把算式列出来,加啊,减啊,但是什么结果也算不出来。更准确地说,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解出结果没有,因为他并没有理解这道算数题的意思,也不明白老师希望他从中求出什么结果。确实存在这样的孩子,他们听得懂教师在讲解、提问和布置作业时的词句的意思,但是对于句子之间的关系,他们就听不懂了。

在每一所规模较大的学校里,很有可能都存在着类似别佳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成绩不好,学习落后,最后不得不留级,但是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果老师费尽力气,硬是将别佳“拉扯”到了五年级,这当然是不错的。但经常会出现的情形就是,学生读到三年级,就怎么也升不上去了。这里似乎有一种略显奇怪、令人无法理解的情况:别佳比较容易学会阅读,一开始的时候,他似乎也能跟上其他孩子的步伐,但是,随着技能和知识的同步学习,他渐渐就落后了。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经常会责备教师不会教学生。而教师会责备学生不专心,不努力,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太少了,懒惰,抄袭同学的作业等。看上去,老师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是完全正确的:儿童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是跟不专心联系在一起的,而不会思考、注意力无法集中,慢慢就会演变为懒散怠惰。(www.daowen.com)

为了帮助问题学生克服所有这些缺点,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都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如果问题学生能勉强地随班升级,那么主要是因为对他进行了功课辅导,给他降低了习题的难度。一旦知道问题学生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像其他学生那样掌握知识后,教师就开始对他们的学习成绩采用特殊的评定标准,对每一位问题学生都采用不同的标准。这类孩子会全力以赴完成教师的任务,他信任教师,尊重教师。他对自己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倍加珍视。对于他而言,教师的表扬,是促进他学习进步所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的鲜活源泉。老师从来不会责备别佳懒散或者理解力不强,也从来不会对他的能力丧失信心。老师在精神层面支持着学生。如果一个学生以超乎寻常的劲头在学习,那么这源于他对教师独一无二的信任。这样的教师是有大智慧的,同时也有极大的耐心:虽然连续几个星期,他都没看到学生有任何进步,或者,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收获了一点微小的进步,但是他依然确信,学生最终一定能达成目标。我们不妨将教师的这种信念和希望,比作是医生对重病患者的那种信念和希望。

教师的这种信念和希望最终有所回报: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突然出现了茅塞顿开的局面,这令人乍看起来无法相信。突然之间,学生在读完题目之后,马上就能解出题来,要是放在以前,这种习题他是根本解不出来的。儿童体验到了一种巨大的喜悦感,他胜利了,正在经历着一种难以忘怀的茅塞顿开的时刻:以前不明白的、搞不懂的东西,忽然之间在他面前敞开了,变得清晰明了。这不是偶然情形,而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永远相信自己能力的结果。是的,关键就在于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情感的力量在支撑。

我们不可能运用什么极端的方法,来对问题儿童的意志施加影响,使他们的意志活动发生质的改变,也不可能强迫他们变得更聪明。那些试图运用强力的、意志的方法来影响儿童的人,其实是在犯无法弥补的大错。这种错误之所以难以弥补,或者一般来说无法弥补,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之后,那些必须采用的、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就变得没有成效了。对于教师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乍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一点,其实是一种最精细的教育技巧,就是要增强儿童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并且要耐心等待儿童在智力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取得微小进步的时刻。这种进步,这种茅塞顿开的局面,并不意味着儿童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顺风顺水,也不意味着儿童会脱胎换骨,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一切远非如此简单。这种进步实际上非常微小,乍看起来好像只是一次偶然的成功。但是这次成功使儿童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并能够从胜利中汲取到新的动力。要保护好问题儿童这种积极的情绪,因为这种积极情绪正是教育技巧得以扎根的土壤。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正是对问题儿童进行智力教育的过程。如果他今天有什么内容没有理解,请不要给他打“2分”,不要急于用严格的评分标准来评定他的学习成绩,正如娇嫩的、纤弱的幼苗需要特别的照料。在我看来,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都不是可以一步解决的,没有什么万能的、普世的方法。

积极乐观的世界观,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用形象点的话来说,这些是照亮问题儿童前进道路的明亮火光。如果熄灭了火光,儿童将陷入无边的黑暗和孤独之中,陷入毫无出路和毫无希望的痛苦之中。

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如果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了信心,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教师认为学生跟不上进度,是由于学生不够专心、不够努力,过于懒散,于是教师就在课堂上和课后加大这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把学生留下来补课。然而这样做却没有收到任何积极的成效,对于别佳这类学生来说,学习变成了烦人的、厌恶的劳动。别佳知道,不管看多久课本,做多少习题,反正一样还是得“2分”。他甚至觉得,老师之所以把他留下来补课,只不过是为了再给他打一个“2分”而已。他已经学会了撒谎,欺骗老师和父母,学会了抄袭作业。即便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他也不愿意自己去做,而是习惯了去抄袭,因为抄袭更轻松,再加上班级里的同学们也同情别佳,总是想去“帮助”他——把作业拿给他抄,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别佳在学校里和在家里免去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您可以好好想想,为什么对于把家庭作业拿给自己同学抄袭这件事,无论如何禁止、如何恐吓,却仍然无济于事?其实,这种想帮助同学的想法,是出于对不会做作业的同学的一种同情。然而那些不想做作业的懒惰同学们却来者不拒,渐渐习惯了抄袭作业。要求学生去辨别哪些是真的不会做,哪些是懒惰不想做,这有点强人所难了。

懒惰,通常情况下源于散漫,但常常也产生于无知。别佳变得越来越懒了,有时还会调皮捣乱:当老师遇到烦心事时,他反而会幸灾乐祸。意料之中的是,那些“笨笨的”“一窍不通的”学生会给教师带来很多麻烦事。我们听到过很多关于智育和德育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讨论,大家讨论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说历史课堂上,学到斯巴达克率领奴隶起义,学生们会对压迫者充满仇恨;学生学习到宇宙的无限性,就会形成唯物主义的观念,等等。所有这些知识确实都非常重要,但需要有一个条件作为前提:在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树立起自尊感,要珍视自己的名誉和名声。如果学生对这些麻木迟钝,觉得自己一无所成,那么所有关于统一智育和德育的安排,都将沦为空谈。因为心灵麻木的学生,对周遭世界发生的一切都会冷漠无视。

看到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丧失到如此程度,看到一个孩子沦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他反而自鸣得意,我感到非常痛心。

某种程度上的、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智力发展偏差,会逐渐演变成道德方面的现象。有多少问题学生正坐在课桌旁(大部分是坐在最后一排),他们给教师和家长带去多少烦恼!让我们站在别佳的位置,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我都感觉落后于同学,没法做到像同学们那样,那么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会怎么去对待老师?那些关于斯巴达克和宇宙无限性的生动讲述,能在我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

别佳这一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的学生,会变得恼怒、冷酷、放肆、任性、不听话……他们坐在课桌旁,心急如焚地等待着下课铃声响起,在教室里放起纸折的仙鹤(这还是好的情况),用小刀在课桌上刻字,把电灯泡拧下来。有时候,如晴天打雷一般,突然传来消息说别佳离家出走了,教师感到十分震惊……观察表明,在有些班级里,教师花了太多精力在这类学生和少年身上了,结果竟然没有多余的心思对其余多数学生进行正常的教育工作。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如果一个班级里有两三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学生,对自己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学生,那么实际上,教师对这个班集体的教育影响力就会被大大削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