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指的不是个人的自我教育,而是指集体精神生活中一个极其微妙的领域:学生在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集体并不意味着抽象和泯灭个性,它由个人组成,集体的生命力就表现在: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而这种影响在被他人评价后,又影响着一个人如何行为、如何处世。集体中的个体,在道德和智力发展水平方面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对另外一个人产生影响,就在于他身上拥有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气质。这种独一无二性体现在每个人的天赋、爱好、才能和志趣中。
自我教育是集体的内部生活,当一个人的独一无二性唤醒他人心中想要效仿的愿望时,它便开始了。我们最应该关心的,应该是使集体里成长起“个性鲜明的人”(А.В.卢那察尔斯基语),让他们能对别人产生影响,并让这种影响体现在活动中,以成为集体的楷模。所有基层和学校的集体中都不缺乏天赋突出、能力过人和智慧超群之人。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让这些个性特点表现出来,通过坚定的意志力、完善的自尊感、热烈的志趣和健康的自爱之心等表现出来。
如果您深入那些能干的教师的创造实验室里去,您就可以发现,他们致力于为建立集体而做的所有努力,实际上都是从发现和磨炼鲜明个性入手的。他们就好比是集体的骨干和支柱,他们鲜明的个性是在对别人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只有一个强有力的、能克服困难的集体,才能营造一种教育的氛围。多年来的经验使我相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这里指能体现人的优良品质的影响——是培养人的自尊感和避免对自己漠不关心的最好的教育环境。
经验同时还证明,鲜明的个性并不会压抑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会妨碍他们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相反,它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差变强。作为集体的内部生活,自我教育能培养出意志力坚定的人。
遗憾的是,对于如何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培养意志力这个问题,我们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当一个人教育另一个人的时候,他才真正地在锻炼意志力。当一个人将自己的部分精神力量赋予别人,致力于使他人变得更好,并能以他人为镜,从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道德品质、创造才能和技巧,这种情况下,他就会激发出自身的自尊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我认为,作为学校的“主要教育者”(乌申斯基是这样称呼校长的),其中一项首要任务就是使每个共青团员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为少先队员和“十月儿童”[2]的教育者,让每个少先队员都能关心一年级小同学们。如果我需要了解清楚一个人的内在动力、特性和潜能的话,我就会尽力在集体中营造出一种相互关系,使得那个我想要了解的人,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担负有巨大的责任。只有在责任和义务中,才能彰显出一个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种相互关系中,不要让任何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软弱、无助和受人怜悯。(www.daowen.com)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性是很大的。孩子们的才能和兴趣是多面的,需要做的是去了解他们,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有一个共青团员喜欢画画,他的身边就会聚集一批小同学,全部都是喜爱艺术的。孩子们一起去森林中、花园里和小河边,画出他们亲眼看到的景色,他们还收集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复制件。另外一个共青团员擅长拉巴扬手风琴,于是又出现了一个小组织——少年音乐家小组。第三个共青团员喜欢研究无线电技术,那么他的无线电实验室里就不再是他一个人了,还会有一批低年级同学。有三个八年级的学生在辅导一个法语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是由一些二、三年级的学生组成的。学生们还组织了游览家乡地区的少年旅行家小组和少年植物爱好者小组。一年级学生邀请三四岁的学龄前小朋友参加新年枞树晚会,为他们表演节目,还建立了儿童木偶剧团。这些都说明,连最小的学生都在操心着,如何给学龄前小朋友带来快乐这些问题。
这些事实和例子,也许单独看起来,每一件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几十件、上百件这样的事例叠加在一起,那么势必能成为无数条线索,将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少男少女们联结成为统一的集体。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是课外活动组织者们需要做的最精细的工作内容之一。有关学生集体的理论与概念,应当在活生生的人际关系中予以具体体现。可以用一项共同的活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将他们集合成一个统一的集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年长的学生关心年幼的学生,年幼的学生信任年长的学生并且会去他们那里寻求帮助。如果没有一个全校集体,就没有学校,也没有教师集体这支统一的教育力量,也就没有校长这个主要的教育者。只有当关心、体贴和同情——这些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纽带,将年长和年幼的同学们连接在一起时,才能形成一个全校集体。只有当所有的受教育者从具有深刻个性的关系中,找出千丝万缕的共性联系时,才会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学校集体,成百上千的学生们才能组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为了保持这种蓬勃的生机,就需要去了解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