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在教师讲解新内容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在教师讲解新内容时的心理活动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领会新知识时,脑子里的活动是怎么样的?教师应当清楚,对于本节课需要讲解的新内容和学生已知的概念、规律有什么联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只有当教师听取了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时,校长的听课和评课才能产生效果。有一部分数学老师在讲解新内容时,在阐释事实和现象的实质过程中,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种下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疑问。

学生在教师讲解新内容时的心理活动

校长和教导主任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要让教师们明确,教育工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又难以把握的问题: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当一边思考他正在讲解的理论材料,一边观察学生的智力活动情况,也就是说要审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意志力,以及他们对待智力活动和教师的态度。把教师工作的这两个职能和谐地统一起来,对不同的现象进行思考,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这个复杂的过程进行分析——这是教育技巧中最精妙的领域之一,深入其中,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和享受创造的幸福。没有什么能比教师和学生的智力活动更生动、更变化莫测、更积极活跃了。如果教师能在上课时一边思考要讲的内容,一边又顾及学生,如果教师能随时调整原定的授课计划,并且能保证这种调整是合乎情理的,那么就可以认定,教师能掌控好这个班级。

领导学校工作,首要的就是看每位教师是否在工作中将这两方面的职能统一起来,要帮助教师们运用睿智的工作达到这种统一,让学生能进行专心致志的智力活动。

作为一名善于思考的校长,他对新教师或者实习教师上课的最初看法,对他们教育素养的初步印象,都是建立在分析的智慧基础之上。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深信不疑,教学工作在这一领域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教授给学生的基本知识,只占他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总量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那么他才能在思考教学的同时,还能考虑和顾及学生。如果教师仅仅懂得教授给学生的那点知识,那么他就没法顾及全班的情况、学生的情绪和兴趣,更顾及不了学生的智力活动及注意力情况。

为什么有必要和青年校长谈谈这个问题呢?因为在我们的学校工作里,有一些可称之为奠基石的部分。不垒好这些奠基石,怎么能建成高楼大厦?而教师掌握的知识,就是我们说的奠基石。要能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智力活动情况,教师懂得的知识就需要比他教授给学生的多好几倍。领导学校工作的实质应该从这里做起:为了掌握教育技巧,应该让教师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教师就既不会有创造,也不会有教育理念。

当然,问题不止于教师的知识量要比学生的多几倍。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知晓认知活动的规律。

我们教师群体中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所谓完善的智力活动,就是理解,就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理论研讨会,专题研究学生的智力活动。每个教师都会为参加研讨会进行准备,校长在会上做报告,专门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学生的回答、教材的分析和知识巩固等方面的情况,教师们汇报自己的创造性探索和收获

我们越是深入研究这个课题,发现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在学生认识世界这个复杂过程中,发现的新方面就越来越多。好几年了,我们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是怎么理解教师讲解的教材的?学生在领会新知识时,脑子里的活动是怎么样的?

教师应当清楚,对于本节课需要讲解的新内容和学生已知的概念、规律有什么联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校长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会老师们从学生是否积极地进行智力活动这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只有当教师听取了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时,校长的听课和评课才能产生效果。

每次在听课前,我总是对教师说:我希望能在您的讲述(讲解、报告和谈话)中,看到您为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智力活动的内容,也请您自己考虑这一点,应当怎么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掌握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对学生的智力活动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方面的经验确实是需要一点一滴去积累的,因为教师在起初讲解新教材时,会将全部的注意力、精力和思想都集中在教材的内容上,而不知不觉间忽视了教学论方面的要求。但是正因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并不多,所以更有必要向全体教师揭示经验的本质,这样才能方便其他教师在借鉴经验时,不至于把个别案例机械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发展教育思想。我把在这些课堂上收集到的一点一滴经验综合起来,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作了报告。

经验丰富的老师经常会使用亚里士多德“思维始于惊奇”这个经典法则,来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智力活动。有一部分数学老师在讲解新内容时,在阐释事实和现象的实质过程中,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种下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疑问。正是疑问的这种情感色彩激发出学生的惊奇感:“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惊奇感——正是求知欲充沛的源泉。比如,在上植物学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实例,以说明植物细胞在有温度、湿度和阳光的情况下,是怎样产生和积累有机质的。这样的一个事实,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大自然的巨大奥秘。想要深入探索这个奥秘的强烈愿望就是一股巨大的动力,是思维的情绪、意志的动力。

一直以来,我始终致力于让每位教师都来探索实现教育思想的创造性途径,都来思考自己所授学科的特点,都来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去听的和分析的一部分课,是我和教师们一起准备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起写教案和课程大纲,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我们在一起思考,怎么样利用教材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怎么样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判定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这样的听课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我和教师都好像能站立在教育技巧的源头处,来自校长的帮助有利于教师学习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听课和分析课堂教学,成为我综合各种教育现象的来源之一。

我和数学课老师一起思考六年级的几何课: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地进行智力活动?这节课要讲解的是直线的投影为斜线的概念。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之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学生会画各种图表来表达教师的意思,这就说明课堂上的智力活动是最积极的。因为,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他们非常专心地思考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这样子,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怎么画垂直线和斜线,学生则一边听讲解,一边画垂直线,引出斜线,并用虚线从斜线上的点向直线引出垂直线。这是一堂别具一格的数学“听写课”:学生领会了老师的意思,再用各种线条和图画把它再现出来。所有这些都画在草稿本上。我们认为,使用草稿本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看草稿本,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是怎么样领会教材内容的,他们遇到过哪些困难。

课后,我们讨论了课堂上的创造性收获和不足之处。我们又准备了一次课程,准备再去上一堂课。这不单单是校长对教师的帮助,首先其实是教师对学生的智力活动进行的观察和研究。在我看来,学校领导者的首要使命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勤于思考、善于求知的研究者。真正的教育创造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对工作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创造性总结。

多年以来,我持续对部分学生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进行观察,记录他们在课堂上的智力活动情况。之所以进行这项观察,是因为我想要确定学生智力和才能发展所需要的最佳条件是什么,想要厘清智力发展过程对具体知识的掌握、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智力发展的类型和方式的交替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我是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课的:帮助学生成功掌握知识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能力的高低优劣到底如何解释?为什么有的学生能非常快速地理解、记忆和掌握教材内容,不费吹灰之力,而其他学生却举步维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称之为“敏锐”的这种智力品质?毕竟,“敏锐”实质上是掌握知识的一种具体的能力表现。

通过多年的观察,我们渐渐确定,帮助学生成功掌握知识的是智慧和敏锐,但它们不是天赋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是随着学生身处的环境、教学特点和智力活动的过程等因素而不断变化的。这种特性包括学生能从一个认识对象快速转向另一个认识对象的能力,并且在记住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去确定不同思考对象之间的关联。对于具备这种特性的学生,教师更易于开展教学工作。这种学生能快速地领会教师的意思,快速地理解和识记,并且善于调动自己的记忆力

但是班级里有些学生的能力则完全不一样,甚至连记住算术应用题的条件都很困难。他刚准备去做数的运算,却把应用题的条件忘记了,脑子里一团乱麻,只好一切从头开始。如果学校不履行人道主义使命去关注这些孩子,那么他们的一生都可能不幸。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www.daowen.com)

应该做些什么呢?需要做一些专门的智力训练。这需要持续多年的细致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在学校举办的心理学教育学研讨会上经常专门讨论。多年的经验证明,对于这类学生的工作,既要坚持不懈,又要小心谨慎。总的来说,为了发展敏锐性和记忆力这个目的,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这项工作需要慎之又慎。

所谓善于培养智力,就包括要给每个学生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法。应该发展学生的认识的直接形式和感性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想象和幻想等。这是进行思维最不可或缺的条件。多年的经验让我确信,应当把这种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花园中、树林间、田野里去,带到开满向日葵或者三叶草的田地里或者河岸去。之所以带学生们到大自然中,是为了让他们感到惊奇和惊叹——我们认为,惊奇感是推动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教师不要用不及格的分数去干扰这类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于个别学生,根本不用打分数。

部分青年校长读者们有可能会觉得,我在本书中很少提及校长的行政组织工作,诸如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制订工作计划等。但是,如果您希望同事们的工作富有创造力,那么行政这方面的工作就不能放在第一位,它应该完全从属于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领导学校,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方面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方面的领导。

现在可以回答某位校长提出的问题了:校长是否有必要了解中小学教学计划里的所有科目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一定要了解,不但要了解教学大纲,还要了解大纲之外的更多知识。校长应当能看到科学发展的最新前沿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基础知识就是中小学教学的内容。更不用提教学大纲了,那是最基本的知识,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懂的话,从何谈起领导学校工作?

您被任命为中学校长,为了能顺利地领导学校,您首先应该买齐各个年级的参考书,从识字课本到对数表都要有。这些书全都摆放在您眼前的书架上,这成千上万页的内容,学生不只要读完它们,还要理解和掌握它们。光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就有两千多页……翻翻看教材,您就会对学生油然而生出敬佩感:学生需要付出多少辛苦的劳动啊!将所需要学习的教材按学年划分后,就能清楚地看到,学生智力活动的负担是怎么样逐年加重的,智力活动的性质又是怎么样逐渐改变的。您仔细想想,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才能——没有这样的才能就没法掌握大量的知识——他们付出了多少的劳动。

接下来,您可以从知识运用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分析是很有趣的,它会显示出,知识掌握的过程是多么复杂,多么丰富,我们称之为学习的这种劳动,是多么辛苦!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分析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十年期间必须掌握的那些概念。我的面前展开了一幅神奇的画面:数千个概念,而且是全新的,闻所未闻的,在校十年的教学中,要为学生一一讲解。也就是说,学生平均每天要掌握十个新概念。而且回头还要花时间来运用其中的每个概念来解释新的事例、现象和过程。除了这些,学生还要做成百上千道练习题,掌握上千个单词,完成大量的实际习题。如果学生将对教科书的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沉重的负担,因而想竭力摆脱它。

作为一名校长,他必须了解这一切,才能一方面既分析教师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能在全体教师中确立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想领导教学,就必须理解和清楚它的一切细枝末节。

【注释】

[1]17世纪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

[2]19世纪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3]19世纪俄国教育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19世纪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

[5]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位于中亚和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又译“西古提”人(Skutai)、西徐亚人或赛西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