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然资源流动研究与改善方案

自然资源流动研究与改善方案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资源流动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测算维持国家、地区、企业正常经济运转、工业生产所需要输入的资源总量。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9],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使用的主要资源的流动进行了分析,以预测资源流动状况的演变趋势。丹麦的Kalundborg工业园区提供了一个资源流动研究的实践范例[10]。自然资源流动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综合部门的政策、技术创新、生产实践的共同力量,探讨改善自然资源流动的对策。

自然资源流动研究与改善方案

(1)自然资源流入量。自然资源流动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测算维持国家、地区、企业正常经济运转、工业生产所需要输入的资源总量。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工业社会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首先需要测定资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是由于废物排放总量的资料相对于资源输入数量的资料要少得多,而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每一单位的原材料一经开采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终要变成废物,所以把资源输入总量作为资源利用产生环境总影响的一个替代测度。

1997年,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展了一项研究计划[6],对德国日本、荷兰和美国4个工业国1975~1994年的20年间国民经济中使用的全部自然资源(实物)进行了定量计量。研究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隐藏(性)流量(hidden flows),指开采和收割初级自然资源时通常要搬运、处理或扰动大量材料,如采矿开挖土石,这类材料虽然没有经济价值或者说没有进入下一级经济活动的加工、使用中,但是它们会改变和破坏环境,比如造成水土流失,这批材料量应该计入国民经济对资源的需求量中。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各国人均资源需求总量为45~85t(不包括水和空气);其中55%~75%属于隐藏流量;而且20年来对资源的需求量一直在增长。虽然用同一计量单位(t)计量所有资源是不适宜的,但它至少给人一个直观的认识:人类在毫无察觉中消耗了太多的资源,其数量之大超乎我们的想像。

在对资源流入量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新的测量指标。比如:用原料需求总量(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6]计量资源的直接使用量和间接使用量;用单位服务的资源输入(material input per unit of service)[7]测量生产的资源输入量和利用效率;针对具体经济活动用不同指标表征“生态包袱”(ecological rucksacks)[8],生态包袱是指隐性流量造成的环境影响,如采矿活动中用总开挖量来衡量生态包袱。

(2)自然资源流动状况及环境效应。自然资源流动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从不同尺度、不同角度分析资源流动状况及产生的环境效应。一些研究是基于国家、地区尺度或工业园区、企业尺度分析资源流动,还有一些研究是从某一种资源或者某产业、产品生产需要的几种资源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9],对20世纪90年代美国使用的主要资源(石油农产品木材等)的流动进行了分析,以预测资源流动状况的演变趋势。

在欧洲国家的研究中,侧重于对产业的资源流动状况的分析。比如,用体积、重量、价值等不同的计量单位,对英国西北部地区进行了建筑材料资源的流动分析[2],测算了建筑资源的供给地与消费地之间的流量,主要是分析开采、运输、废弃物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www.daowen.com)

丹麦的Kalundborg工业园区提供了一个资源流动研究的实践范例[10]。该工业综合体由燃煤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生物技术产品厂、塑料板厂、硫酸厂、水泥厂等多个企业构成,企业之间彼此供应或利用余热、净化后的废水废气、硫等副产品作为原材料。

研究中通常采用资源利用密度进行资源使用效率的度量[11],资源利用密度是一个资源使用量与创造价值量的比率指标,它将资源使用与工业生产、经济产出联系了起来。

(3)改善自然资源流动的对策。自然资源流动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综合部门的政策、技术创新、生产实践的共同力量,探讨改善自然资源流动的对策。

一些科研部门和国际大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改善经济活动、产品生产工艺中的资源流动的途径,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增强企业和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12]。基本的改善途径[13]有:物流“闭合循环”(close the loop),应该更形象地描述为螺旋形的闭合循环,使一个工厂(产品)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工厂(产品)的可用原料;“低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减少物质使用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或是减少每一单位产出的污染物数量,通过重新思考(Rethink)为环境而规划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使产品便于再循环(Recycle)、再利用(Reuse)、再加工制造(Remanufacture);改善工艺流程,增加二次材料、循环材料的使用,并尽可能在高级水平上得以利用,注重对替代性材料的开发利用。

政府通过实施限制或扶持措施,比如征收资源税、确定排污指标、制定生态产品标志[12]等,促进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改善资源流动,促进生态产品的设计、制造,并刺激生态产品的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