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水电能源潜力与小康社会

中国水电能源潜力与小康社会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迫于环保的压力,竞相发展清洁的电力能源。我国电力能源,特别是水电能源随着一大批大型水利枢纽,如三峡等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电能源的潜力,提升我国小康社会的二次能源保证[11]。伴随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国际化趋势,能源供给来自环境要求的压力与日俱增。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资源趋于减少,能源供需矛盾加剧。中国人均能耗仅为日本的1/7,美国的1/14。即使是相对丰富的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而已经供不应求的石油,人均可采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10[10],能源需求的较大缺口将严重制约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小康社会的人均生活用能。

目前我国每人年均生活用能,1983年为106.6kg/(人·a),1996年达到最高点145.5kg/(人·a),期间有波动,如1988年一度增至141.0kg/(人·a),1996年后逐渐下降,基本稳定在115kg/(人·a)。

尽管年人均生活用能趋于稳定,但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明显,表现为煤炭消费下降,电力、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煤气稳步增长。

城市和农村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集聚形态,其能源消费强度和结构有着质的区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基础设施比农村完善,人口规模远大于农村,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以及电力等能源是城市地区生活主要用能,而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仍占相当比例。此外,城市能源消费强度也远大于农村。如1996年,我国城市人均生活用能为239kg/(人·a),而农村则仅为85kg/(人·a)。(www.daowen.com)

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具有清洁、方便、高效等特点。目前世界各国迫于环保压力,竞相发展清洁的电力能源。我国1998年末,发电设备容量达到27729 万kW(水电6506万kW,火电21223 万kW·h),发电量达到11577 亿kW·h。电力生产增长促进了电力消费。1985~1997年,全社会用电量稳步上升,年均增长8.71%,超过了同期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我国电力能源,特别是水电能源随着一大批大型水利枢纽,如三峡等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望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电能源的潜力,提升我国小康社会的二次能源保证[11]

能源供给既面临能源资源的压力,也面临环境压力。伴随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国际化趋势,能源供给来自环境要求的压力与日俱增。由此,清洁化成为能源供给的发展趋势之一;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新能源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洁净煤技术广泛应用;以电能为主的二次能源越来越多地替代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并对发电过程加大环保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