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理性思考:山区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实践

理性思考:山区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实践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逐步改变贫困状态,实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有经济、技术支撑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如果忽视了经济利益,就会丧失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图2贫困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联模式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结合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理性思考:山区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实践

(1)自然环境的演化与区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逐步改变贫困状态,实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有经济、技术支撑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如果忽视了经济利益,就会丧失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贫困山区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其原因既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有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诱发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致使有的生态系统已严重退化甚至难以恢复[13]。生态重建是依据自然与经济规律还大自然一个本来面目,绝不是重造,应吸收过去的教训。

(3)生态建设要以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需要正确处理好生态恢复、资源开发、技术进步与脱贫解困的内在关系(见图2)。具体而言,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绿化必须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切身利益,重视培育主导产业,维护农户生存与发展权。

(www.daowen.com)

图2 贫困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联模式

(4)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结合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特别是西部地区应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同时,需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小流域治理、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对一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地区,应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移民开发,实现异地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