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在疫苗使用的过程中,注意以下9个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造成免疫失败。
1)疫苗的质量
首先,要选购通过GMP验收,具有农业部正式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的生物制品企业生产的疫苗。不选购快到失效期或已过失效期的疫苗。不选购瓶盖松动、瓶身破裂、瓶签不清的疫苗。不选购苗中混有杂质、变色、灭活苗破乳层分离的疫苗。购买及使用前检查是否过期,并剔除破损、封口不严及物理性状(色泽、外观、透明度、有无异物等)与说明不符者。
2)疫苗的保存和运输
供免疫接种的疫苗购买后,必须按规定的条件保存和运输,否则会使疫苗的质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一般来说,灭活苗要保存于2~14℃的阴暗环境中,非经冻干的活菌苗(湿苗)要保存于4~8℃的冰箱中,这两种疫苗都不应冻结保存。冻干的弱毒苗,一般都要求低温冷冻-15℃以下保存,并且保存温度越低,疫苗病毒(或细菌)死亡越少。如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在-15℃可保存1年,0~8℃保存6个月,25℃约10 d。有些国家的冻干苗因使用耐热保护剂而保存于4~6℃。所有疫苗的保存温度均应保持稳定,如果温度高低波动大,尤其是反复冻融,疫苗病毒(或细菌)会迅速大量死亡。马立克病疫苗有一种细胞结合型疫苗,必须于液氮罐中保存和运输,要求更为严格。
疫苗运输的理想温度应与保存的温度一致,在疫苗运输时通常都达不到理想的低温要求,因此,运输时间越长,疫苗中病毒(或细菌)的死亡率越高,如果中途转运多次,影响就更大,生产中要注意此环节。
3)稀释与疫苗的及时使用
(1)器械的消毒
一切用于疫苗稀释的器具,包括注射器、针头及容器等,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并经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不干净的和未经灭菌的用具,容易造成疫苗的污染或将疫苗病毒(或细菌)杀死。注射器和针头尽量做到一头换一个。决不能一个针头从头打到尾。用清洁的专用针头吸药,使用完毕的疫苗瓶、剩余疫苗及给药工具一起消毒灭菌处理。
(2)稀释剂的选择
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稀释剂来稀释疫苗。除马立克病疫苗等个别疫苗要用专门的稀释剂以外,一般用于滴鼻、滴眼、刺种、擦肛及注射的疫苗,可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或灭菌的蒸馏水作为稀释剂;饮水免疫时,稀释剂最好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也可用洁净的深井水,但不能用含消毒剂的自来水;气雾免疫时,稀释即可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如果稀释水中含有盐类,雾滴喷出后,由于水分蒸发,盐类的浓度增高,也会使疫苗病毒死亡。为了保护疫苗病毒,可在饮水或气雾的稀释剂中加入0.1%的脱脂奶粉或山梨糖醇。
(3)稀释方法
稀释疫苗时,首先将疫苗瓶盖消毒,然后用注射器把少量的稀释剂注入疫苗瓶中,充分摇匀,使疫苗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其余量的稀释剂。如果疫苗瓶太小,不能装入全部的稀释剂,应把疫苗吸出来放于一容器中,再用稀释剂将原疫苗瓶冲洗若干次,以便将全部疫苗病毒(或细菌)都洗下来。疫苗应于临用前才由冰箱内取出,稀释后应尽快使用。尤其是活毒疫苗稀释后,于高温条件下或被太阳光照射易死亡,时间越长,死亡越多。一般来说,马立克氏疫苗应于稀释后1~2 h用完,其他疫苗也应于2~4 h用完,超过此时间的要灭菌后废弃,更不能隔天使用。
疫苗应于临用前才由冰箱内取出,稀释后应尽快使用。尤其是活毒疫苗稀释后,于高温条件下或被太阳光照射易死亡,时间越长,死亡越多。一般来说,马立克氏疫苗应于稀释后1~2 h用完,其他疫苗也应于2~4 h用完,超过此时间的要灭菌后废弃,更不能隔天使用。(www.daowen.com)
4)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
接种疫苗的方法有滴鼻、点眼、刺种、皮下或肌肉注射、饮水、气雾、滴肛或擦肛等,应根据疫苗的类型、疫病特点及免疫程序来选择每次的接种途径,一般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为准。例如灭活疫苗、类毒素和亚单位疫苗不能经消化道接种,一般用于肌肉或皮下注射,注射时应选择活动少的易于注射的部位,如颈部皮下、禽胸部肌肉等。
5)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没有适用于各地区及各饲养场的固定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由于影响免疫的因素很多,免疫程序应根据疫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及规律、家禽的用途(种用、肉用或蛋用)、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以及使用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方面的因素制订,不宜做统一要求。免疫程序应随情况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免疫程序。血清学抗体检测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6)免疫剂量、接种次数及时间间隔
在一定限度内,疫苗用量与免疫效果呈正相关。过低的剂量刺激强度不够,不能产生足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疫苗用量超过了一定限度后,免疫效果不但不增加,还可能导致免疫受到抑制,称为免疫麻痹。因此疫苗的剂量应按照规定使用,不得任意增减。疫苗使用时,在初次应答后,间隔一定时间重复免疫,可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和回忆反应,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和持久免疫力。所以生产中常进行2~3次的连续接种,时间间隔视疫苗种类而定,细菌或病毒疫苗免疫产生快,间隔7~10 d或更长一些。类毒素是可溶性抗原,免疫反应产生较慢,时间间隔至少4~6周。
7)注意疫苗的型别与疫病型别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有多种血清型,并且各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因此,对于这些传染病的预防就需要对型免疫或用多价苗,如口蹄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就应注意对型免疫或使用多价苗。活菌苗和活病毒苗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8)要防止发病
免疫接种时,应注意被免疫动物的年龄、体质和特殊的生理时期(如怀孕和产蛋期)。幼龄动物应选用毒力弱的疫苗免疫,如鸡新城疫的首次免疫用Ⅳ系而不用Ⅰ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首次免疫用H120,而不用H52;对体质弱或正患病的动物应暂缓接种;对怀孕母畜和产蛋期的家禽使用弱毒疫苗,可导致胎儿的发育障碍和产蛋下降,因此,生产中应在母畜怀孕前、家禽产蛋前做好各种免疫工作,必要时,可选择灭活疫苗,以防引起流产和产蛋下降等不良后果。
9)免疫接种期的饲养管理
使用活菌苗前后10 d不得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免疫接种后要将用过的用具及剩余的疫苗高压灭菌。同时注意观察动物的状态和反应,有些疫苗使用后会出现短时间的轻微反应,如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属正常反应。如出现剧烈或长时间的不良反应,应及时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