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侵入其宿主后,按病原菌、宿主与环境的对比或影响的大小决定传染的结局。结局不外乎有下列3种。
1)隐性传染
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者,称为隐性传染(Inapparent Infection)。
2)带菌状态
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仅被限制于某一局部且无法大量繁殖,两者长期处于相持的状态,就称带菌状态(Carrier State)。这种长期处于带菌状态的宿主,称为带菌者(Carrier)。在隐性传染或传染病痊愈后,宿主常会成为带菌者,如不注意,就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十分危险。这种情况在伤寒、白喉等传染病中时有发生。“伤寒玛丽”的历史必须引以为戒。“伤寒玛丽”真名Mary Mallon,是美国的一位女厨师,1906年,受雇于一名将军家做厨师,不到3星期就使全家包括保姆在内的11人中的6人患了伤寒,而当地却没有任何人患此病。经检验,她是一个健康的带菌者,在粪便中连续排出沙门氏菌。后经仔细研究,证实以往在美国有7个地区多达1 500个伤寒患者都是由她传染的。
3)显性传染
如果宿主的免疫力较低,或入侵病原菌的毒力较强、数量较多,病原菌很快在体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有毒产物,使宿主的细胞和组织蒙受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就是显性传染(Apparent Infection)或传染病。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可把显性传染分为急性传染(Acute Infection)和慢性传染(Chronic Infection)两种。前者的病程仅数日至数周,如流行性脑膜炎和霍乱等;后者的病程往往长达数月至数年,如结核病和麻风病等。
按发病部位的不同,显性传染又被分为局部感染(Loal Infection)和全身感染(Systemic Infection)两种。全身感染按其性质和严重性的不同,大体可分以下4种类型:
(1)毒血症
病原苗限制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的毒素进入全身血流而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毒血症(Toxemia)。常见的有白喉、破伤风等症。
(2)菌血症(www.daowen.com)
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组织,但未在血流中繁殖的传染病,称为菌血症(Bacteremia)。例如伤寒症的早期,就出现菌血症期。
(3)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者,称为败血症(Septicemia)。例如铜绿假单胞菌,旧称“绿脓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等。
(4)脓毒血症
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许多脏器(肺、肝、脑、肾、皮下组织等)中引起化脓性病灶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可引起脓毒血症。
另外,根据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引起传染的先后次序等情况,又可分为以下3种:
①由一种病原微生物首先引起的传染称为原发传染。
②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的基础上,由于动物机体抵抗机能降低,另一种病原微生物继而引起的传染称为继发传染。
③同一种动物由2种或2种以上的病原菌引起的多种传染称为混合传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