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又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是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的病原体。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腔上囊淋巴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但其更严重的后果是病毒侵害腔上囊,使B淋巴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导致体液免疫应答能力的下降或缺乏,鸡的抵抗力降低,免疫接种效果下降或无效,易诱发其他疾病。据报道,鸡早期感染传染性腔上囊病,降低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40%以上,降低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效果20%以上,故对鸡群危害严重。该病1957年首发于美国甘保罗地区,故又称甘保罗病。
1)生物学特性
该病毒是双链RNA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呈20面立体对称,无囊膜,对乙醚不敏感,大小为50~60 nm,在胞浆内复制,能形成大的病毒涵体和结晶体,感染细胞崩解,病毒获得释放。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有两个血清型的报道。病毒在自然界中存活较长时间,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pH为12受到抑制,而pH为2则不受抑制。病毒置于56℃5 h仍存活。0.5%酚、0.125%硫柳汞在30℃作用1 h,对病毒无影响。0.5%福尔马林作用6 h后,毒价大为降低。0.5%氯胺作用10 min可杀死病毒。3%来苏尔、0.1%升汞经30 min病毒被灭活。
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繁殖,经绒毛尿囊膜接种,在接种后72 h,鸡胚胎、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羊水中病毒浓度达到高峰。多数鸡胚在接种病毒后3~7 d死亡,胚胎全身水肿,头部和趾爪部充血和小点出血。肝肿大,肝表面有斑驳状坏死灶。病毒能适应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经2~3代后,可观察到细胞致病作用,并能形成空斑。初次分离病毒不能适应于鸡胚肾细胞培养,但在鸡胚法氏囊细胞中传4代后,即可适应于鸡胚肾细胞,连续传2代后,可见到细胞致病作用,并能形成空斑。
2)微生物学检查(www.daowen.com)
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肉眼病理变化,尤其是法氏囊的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最后诊断,可取发病5 d内的病鸡的腔上囊或脾脏、肾脏,接种SPF鸡鸡胚,以分离病毒。也可采取发病1周后的病鸡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等进行诊断。
3)免疫防治
国外已有弱毒疫苗或灭能苗。我国已制成鸡法氏囊病冻干苗,可用于免疫接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