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老年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老年阶段老年人在处理人与超自然存在这一关系上所必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老年人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以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源,提高其精神幸福感。而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死亡是大家讳莫如深的话题,老年人往往独自面对与死亡相关的问题(岳林&张雷,2011)。实际上,国外研究表明,老年人看到同伴或亲人的离开,死亡焦虑水平会显著地上升,且死亡焦虑越高的老年人抑郁、焦虑等内化情绪问题越多,生理健康水平也越差(Barnett等,2018)。
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与临终关怀相关的社会服务已经非常成熟和系统,政府非常重视且民众的参与程度高,临终关怀服务机构规模也较大,服务形式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阶层老年人的需要,服务更加的人性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较高(Swinton 等,2017)。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且至今仍发展缓慢、不平衡(唐咏,2017)。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从国家层面上应该意识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临终关怀是维护生命尊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逐渐将临终关怀纳入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之中,从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法律法规保障等方面完善临终关怀事业的保障机制,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在全社会开展死亡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正确面对死亡(杨可等,2016)。死亡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正确认知,也就无法为老年人正确面对死亡提供社会支持。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是从源头即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入手,使其接受死亡教育,了解死亡过程和规律,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临终患者采取灵活多样的关怀模式;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宣传临终关怀,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地看待死亡,认识死亡规律,接受死亡的必然性,宣传医学常识,认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最后,从供给侧的视角应大力发展临终关怀职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王凯等,2017)。西方国家中临终关怀从业者的专业素质都较高,这种专业化服务是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而我国临终关怀从业者多数没有经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培训,未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增设相关专业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素质。(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