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年人体育锻炼特征研究:精神幸福感经验

老年人体育锻炼特征研究:精神幸福感经验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是家庭的月收入情况,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与运动时间、强度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反而越长,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则越倾向于有氧运动。苏浩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2~3 次的人数比例是逐渐增加的。这种差异可能是调查的老年人年龄阶段有所不同且参与的锻炼项目具有特异性所致的。

老年人体育锻炼特征研究:精神幸福感经验

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认知以及参与程度,从宏观上看与其所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以往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知识越丰富和参与频率都越高,而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体育锻炼意识较弱(Müller 等,2016)。美国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起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自上而下向老年人传递关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知以及适合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并以社区为单位逐步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老年人体育运动指导与服务机构,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几乎在全民范围内树立起了体育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共识,这极大地促进了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的积极性(Zaleski等,2016)。

我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将全社会的力量集中于经济发展上,对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关注和投入不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参与体育运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0%左右(丁志宏等,2020)。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也有较大差异。调查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比较高,且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锻炼频次比较合理,体育锻炼的形式也更加丰富(王奇&颜小燕,2016)。农村地区老年人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体育知识也相对匮乏,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比较滞后,体育场地和设施供给不足,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都导致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较低(王占坤& 彭艳芳,2019)。比如针对广西玉林市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对体育活动认识不足,参与有限(陈金梅,2019)。而针对上海市老年人的调查则表明,上海市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参与率较高(代俊&王辰辰,2014)。但总体而言,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在体育活动参与上差异比较明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是家庭的月收入情况,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与运动时间、强度等。研究表明,那些月收入超过5000 元的老年人有更高的意愿去收费体育场所或健身房进行体育锻炼,甚至有小部分老年人接受付费咨询或指导服务(徐南强,2017)。

显然,相较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整体上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不高(Li 等,2015)。但就老年人群体内部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在是否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频次、持续时间以及锻炼类型与强度等方面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每隔5 岁,身体机能的下降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有研究者调查了40~69岁的中老年人,每隔5岁一个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反而越长,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则越倾向于有氧运动(于丽丽,2016)。苏浩(苏浩,201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2~3 次的人数比例是逐渐增加的。但也有研究者调查了60~65岁326名参与篮球运动的老年人,结果表明年龄越大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越少且锻炼量越低,但始终表现出男性锻炼量高于女性的特征(徐阳,2016)。而苏浩的研究中,每周体育活动频次在4次以上的老年人数是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这种差异可能是调查的老年人年龄阶段有所不同且参与的锻炼项目具有特异性所致的。就锻炼时长而言,目前的研究似乎一直说明了年龄越大,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短,大部分老年人每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长集中在60 分钟以内(Brahms等,2021)。就体育锻炼行为内容而言,年龄越大比如71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快走和慢走、广场舞的比例越高,而70 岁以下的老年人会将跑步运动纳入其中(付强,2020)。就体育锻炼场地而言,86 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在本小区内的体育场所活动,年龄越小则越可能向外部拓展其他的运动场所(伊力,2020)。

男性和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和时间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男性参与体育锻炼的总体比例要高于女性,男性选择爬山、骑车等项目比较多,相较于女性而言,男性更倾向于独自锻炼(于丽丽,2016)。从具体的体育锻炼频次上看,男性每周进行4 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比例要高于女性;从体育锻炼时长来看,女性每次体育锻炼时长集中在60 分钟以内,而男性每次体育锻炼时长则高于90 分钟;从体育锻炼行为强度上看,男性参与的体育锻炼强度要明显强度女性;从体育锻炼的场地上看,女性更愿意选择室内和小区内等近距离的体育锻炼场所,而男性则更倾向于选择较远距离的体育锻炼场所,不仅如此,男性的资金投入意愿和实际资金投入比例也更高(苏浩,2016)。有研究者从2012 到2014年对111 名男性和103 名女性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长达三年的追踪时间里,男性老年人报告的每日步行数均值为4385 步而女性则为2122 步,男性是女性的一倍;男性报告了更高频率的体育锻炼活动,且体育锻炼强度在中等到稍强之间,且男性在室内进行体育锻炼的频次相较于女性更低(Li 等,2017)。以上研究或多或少说明了男性和女性在体育锻炼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者又进一步考察了男性和女性参与体育锻炼行为背后的动机方面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接受调查的1845 名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提高外貌吸引力、多与他人相处以及交朋友和减肥,而男性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则大部分集中在提高身体机能和自身兴趣方面(Van Uffelen等,2017)。(www.daowen.com)

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也表现出学历方面的不同。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学历越高则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越高,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越长(90 分钟以上),体育锻炼强度也越大,这可能是因为学历越高的老年人对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越充分,因此态度驱动行为。不仅如此,学历不同,老年人选择体育锻炼的场所也有显著差异,学历越高在政府性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和社会营利性体育运动场地进行锻炼的人数则越多。这可能是因为学历越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这一部分老年人往往就职于政府或事业单位相关部门,退休之后的月收入比较理想(阮佳杰,2019)。对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职业特征分析的结果可以佐证学历部分的差异,调查表明,尽管不同职业类型的老年人都倾向于使用免费的公共锻炼场地,但事业单位的老年人比如公务员和教师在体育锻炼场地上的资金投入更高,自由职业或无业的老年人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多为跑步、广场舞,而企业职员或事业单位的老年人选择游泳、球类运动和健身气功的比例更高(付强,2020)。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本质是因为老年人的学历往往与其职业相挂钩,学历越高则就职的单位越好,而单位越好则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收入能力越强,这些反过来又促进了老年人更易接受体育锻炼的各种形式和有能力付出相应的费用有偿使用各种体育场地。

除此之外,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与强度、内容还可能在养老方式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研究表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中年龄在60 岁以下的女性老年人体育锻炼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傅经明等,2013),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年纪较轻的女性老年人被合理假定为需要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这就可能导致这一年龄段的女性老年人客观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多数年龄较大,且患老年病的比例非常高,大部分老年人生活无法自理,因此这一部分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也非常低。总而言之,我国老年人总体体育锻炼参与比例不断提高,但在年龄、性别、学历以及养老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