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山彝族地区的改革发展|与历史的融合

文山彝族地区的改革发展|与历史的融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批彝族儿女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乃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文山州由此拉开了大规模恢复建设的发展经济大幕,标志着全州工作重心实现了从“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向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历史性转移。同月,以彝族聚居区为中心的丘北县普者黑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又被省政府批准为云南旅游区,成为文山州旅游业的发端之地和牵引龙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左”倾错误思想和路线的长期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会议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拨乱反正,为全面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思想和政治基础。此后,尤其是1992以后,包括彝族在内的文山州各族人民,才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并由此开始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由于保卫边疆战争历史原因,文山州对外开放时间比内地晚了近14年。这14年间,文山州各族人民在抓好州内改革发展的同时,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主要放在了保卫边疆的防御作战中,全州累计组织支前参战民兵26.2万人,民马5517匹;供应各种支前物资41万多吨;组织运送弹药、物资70余万吨,供应粮食107720吨,食油5850吨,禽蛋1430吨,薪柴16780吨,煤炭103430吨,蔬菜124090吨,组织抢修公路1192公里。一批彝族儿女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乃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1992年5月28日,州政府发出《关于流通企业积极开展“四放开”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说:为加快文山州改革步伐,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搞活商品流通,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州流通企业中进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改革,并先在州糖业烟酒公司、州土产公司、州日杂公司率先进行试点,之后在全州流通企业中全面铺开。通过“四放开”改革,全州流通企业活力大增,效益迅速提升。

同年12月16日—17日,省长和志强在文山主持召开“云南省人民政府文山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现场办公会议”,副省长赵廷光和省级59个部门,以及中央11个直属单位参加会议。会议原则批准了《文山州战后建设方案》,决定会后5年内投资20亿元,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并给以一系列优惠政策。工作重点包括5个方面:一是打好基础,增强后劲;二是开发生物、水力矿产、旅游四大资源,形成产业优势;三是打开山门,面向全国;开通南门,走向亚太;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开放末端走向开放前沿;四是大力培养人才,依靠科技,富民兴州;五是保护生态平衡,控制人口增长。文山州由此拉开了大规模恢复建设的发展经济大幕,标志着全州工作重心实现了从“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向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历史性转移。之后的一切工作,都主要围绕改革、开放、发展这一重心来进行。

1993年1月25日,国务院批准麻栗坡天保口岸为国家级开放口岸。同日,国家水利部专家到麻栗坡考察研究马鹿塘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并形成会议纪要。4月13日,国家水利部与云南省水利厅和文山州政府签订了《马鹿塘水利水电枢纽初步设计阶段前期勘测设计费用集资协议》。

2月22日—24日,州委召开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抓住历史机遇,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文山资源,发展文山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万众一心,扎实苦干,为实现五年恢复建设,三年大发展,到2000年实现粮食产量、财政收支、自然生态三大平衡,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而奋斗

同年4月1日—3日,以向外展示文山、扩大文山对外开放、加快文山发展为目的的首届“文山州国际三七节暨文山州民族节”在文山城隆重举行,来自越南河江、宣光、老街3省代表团和泰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美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同胞和国内客商,通过规模宏大、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之桥走进文山,认识文山,了解文山,并开始参与到文山经济的合作发展中来。以彝族音乐为主旋律,气势宏大的开幕式结束时的大型歌舞表演,让国内外宾客领略到了彝族歌舞音乐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和催人奋进的激情四溢。节日期间,与国内外客商签订合同89项,金额20576.92万元;意向性协议68项,金额100805.19万元。合同、协议两项总计达121382.11万元,文山州的对外经济合作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同年,全州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415万元,安排59个扶贫项目,按当时的脱贫线计算,解决了30.8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5月1日,全州粮食购销全面放开,随行就市。

5月28日,全长398公里的平(平远街)罗(罗村口)三级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完工;20日,天保口岸与越南清水口岸正式恢复开通,全州对外交往通道建设开始加快。

8月6日,州委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支柱产业的决定》,将三七、烤烟、林业、矿业、水电、边贸列为全州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1995年,将水电并入基础产业,另立一项畜牧业,仍为六大支柱产业。一种以支柱产业为特色的文山经济,由此在不大断调整和完善中逐步显现出来。同月,以彝族聚居区为中心的丘北县普者黑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又被省政府批准为云南旅游区,成为文山州旅游业的发端之地和牵引龙头。

1994年1月,丘北县在舍得彝族乡投入以工代赈资金63738元,建起了1000多亩的人工石围栏草场,引种新西兰包衣草种,实行禾本科与豆种草科混合播种获得成功,开拓出了舍得高原彝区畜牧业发展新局面。

3月22日—23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经济工作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围绕恢复生产和支柱产业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3月25日—30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文山召开。会议学习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展教育改革工作经验交流,参观文山州加快实施“普六”“普九”工作现场,表彰了1993年完成教育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的地、州、市。

4月21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州级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各县主要负责人会议,传达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随后组织工作队下乡,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放手发展股份合作制;放手变革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体制;放手开发荒山、荒滩、荒坡,搞活县和县以下国有和集体企业。以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进一步搞活了全州农业经济,促进全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州彝区的猪、鸡、牛、羊等养殖业,以及辣椒水果和经济林木种植业加快发展起来。(www.daowen.com)

1995年3月10日—12日召开的州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制定1995年州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时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团结稳定工作;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4月26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州直机关干部大会,传达全省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提出到2000年,全州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入学率达50%左右,小学毕业升学率达7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15周岁及其以上人口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左右,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阶段在校生之比达到1∶1.5。到2000年,这一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包括彝族地区在内的全州教育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加强,教育环境明显改观。

4月26日—27日,州政府召开全州粮食化肥工作会议,决定对“米袋子”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收购和掌握70%到80%的商品粮,建立和管理地方粮食储备及粮食风险基金,完成地方进口粮任务;安排好当地粮食生产,以确保粮食供应和稳定粮价。

5月,文山州政府制订全面实施“二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全州分四个区域进行扶贫开发,即东北部低山河谷区、南部溶蚀低山河谷区、中部岩溶丘原区和西部岩溶丘盆区。按集中资金、连片开发、综合治理、分期实施的原则,用7年时间,实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水利、饮水工程,以及农村用电、乡村公路、文教卫生和科技等10大类扶贫开发项目,使人均纯收入达到500元。事实上,后来的发展已大大超过这一计划目标。

12月16日—18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文山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书记高严、省长和志强出席会议,并分别作《振奋精神,拓宽思路,苦干创业,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以及《突出重点,加大力度,确保“九五”基本脱贫》的讲话。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西畴县蚌谷乡农民群众炸石造地,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现场,听取西畴县关于“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以及“苦熬不如苦干,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苦干脱贫致富精神和经验。之后,州直机关抽调118名干部,分赴全州各地农村,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开展一个好班子、一条好路子、一支好党员队伍、一个好的经营体制、一套好的制度的“五个好”创建工作,在全州大力推广西畴经验,动员全州人民发扬西畴精神,努力打好农村扶贫攻坚战。

1996年3月9日—12日,州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会议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号召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努力跟上全省奔小康步伐。4月17日—23日召开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9月12日—13日,省政府“18工程”指导小组到文山考察。“18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决定实施以开发和培育生物资源为特点发展支柱产业的重要措施。指导小组对文山州申报的三七、肉牛、蓖麻、油桐、油茶等12个项目的可行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做好项目的规划、协调等工作。9月21日—23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培育县域经济暨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会议,要求各县各部门择优立项,搞好规划,狠抓落实。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企业改革为重点,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建设,培育骨干财源,壮大县、乡财政,富民富县。到20世纪末,有两个县财政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其余县在“八五”基础上翻一番的财源建设目标。9月21日至23日,省长和志强率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等14个省级部门负责人到砚山县调查研究扶贫开发情况,要求要结合实际打好扶贫攻坚战;各级领导要深入到贫困乡、村和农户抓落实;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实施好“温饱工程”,确保各项扶贫资金及时到位。当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工业增长20.8%;粮食产量达8.45亿斤,比上年增长5.8%;财政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53%。以主要产于丘北、砚山两县的树皮、曰者、双龙营、维摩、稼依等彝族聚居区的“丘北辣椒”发展成果明显。到“九五”末,全州辣椒产量达到了1899.1万公斤,比“八五”末增长187.7%,年均增长20.3%,成为种植区彝族人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在腻脚、舍得、维摩、阿舍、坝心,以及其他许多彝族聚居山区,各种畜牧养殖业也加快发展起来,成为彝区人民增收的主要产业。许多彝族聚居村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逐步走向勤劳致富的道路。大多数彝族村寨农民不但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现金收入也从几十元、几元,甚至倒补口粮钱的状况,变为增收一两百元或两三百元。到1990年,人均收入还不到200元的彝族乡还有文山县追栗街(184.27元)、柳井(174.28元)、东山(158元);砚山县干河(160元)、维摩(172元)、阿舍(167元);丘北县舍得(162元)。人均收入超过200元的彝族乡有丘北乡八道哨(348.23元)、树皮(330元)、腻脚(224.5元)、新店(276元)。文山城周边的东山、追栗街等彝族聚居乡镇农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甚至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背柴卖的贫困状况还比较普遍。发展情况在彝族村寨中不算差的追栗街镇大兴寨行政村,全行政村320多户人家,除了7户苗族外,其他都是彝族。改革开放以前,全行政村粮食产量最高的1975年,也只有500246斤,人均有粮340余斤;现金总收入62431元,人均收入只有43.6元。到1984年,全行政村粮食总产增加到893500斤,比1975年增长了78.6%,人均有粮551斤,比1975年增加了202斤;现金总收入增加82265元,人均收入比1975年增长了31.8%。1985年,全行政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养猪、养牛和见效快的烤烟、辣椒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农民的现金收入也加快了增收速度。1987年,全行政村现金总收入增加到305419元,人均166.3元,比1975年增长了3.8倍多。在少数首先富裕起来的人家中,还破天荒地出现了12家万元户、3家万斤粮户。农民家家有余粮,近半数的人家有了存款。

1997年1月27日—29日,州政府召开计划、经贸、体改工作会议,提出1997年全州农业总产值要达到21亿元,比上年增长4.7%;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粮食总产8.9公斤,工农业总产值38.9亿元。当年实际完成粮食总产量8.9278万公斤,工业总产值21.4550万元,都超过年初制订的计划任务。

3月2日—4日,州委召开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四项任务:一是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努力加快经济发展;二是以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四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2月,省政府在文山召开全省战区恢复建设工作汇报会,文山州、红河州及思茅地区江城县的领导到会作了汇报。戴光禄副省长率省直机关20余个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了战后恢复建设6年来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要求之后3年要继续贯彻原战区恢复建设的基本原则,树立长远观点,进一步妥善处理好战争遗留问题,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计划管理和审计监督,密切配合部队全面完成第二批排雷任务。

1998年1月,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暨扶贫攻坚工作汇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率国务院27个部、委负责人参加听取汇报会。陈俊生在听了汇报后说,目前文山州历史遗留问题多,基础脆弱,贫困面大,财政十分困难。他要求各部委在当年的春节前提出帮助文山州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上报国务院;希望云南对文山州也要下大力量支持,同时希望文山州各族人民要发扬老山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外援支持为辅;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坚定信心,扎实苦干,把文山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社会主义新边疆。2月9日—10日,州委召开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扶贫攻坚和财源建设仍然是全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整个经济工作要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继续加强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战后恢复建设;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6月2日—4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个体私营经济会议。会议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分析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趋势,动员全州各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真抓实干,加快全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7月2日—3日,州委召开五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指出,对外开放是加快文山发展和富民兴州的必由之路,强调在整个经济工作中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用对外开放统领全局,以开放促进文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月26日,州委召开全州财政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坚持把财源建设作为全州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快经济发展同加强财源建设结合起来,把抓好现有财源和培植后续财源结合起来,改善财源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壮大财政实力。当年,全州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了9.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7%,实现了创纪录的发展;工业总产值达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1%;财政总收入4.222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6%,财源建设开始取得成效。

1999年2月1日—2日,州委召开五届七次全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六届七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实施科教兴州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要坚定信心,知难而进,狠抓落实,推动文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会议提出了1999年全州国民经济发展的几项主要指标,即粮食总产量9.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9%;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增长9%。当年的实际完成情况,都超过了这些计划指标。

5月25日—26日,省政府在文山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求文山州振奋精神,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快扶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5月26日—27日,州委、州政府召开全州经济形势分析会,贯彻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精神,研究部属全州下半年经济发展工作。同月,州政府决定从1999年起,在认真抓好正在实施的26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再拿出2000至3000万元资金,启动第二批17项财源建设项目。7月12日,省政府批准文山州8项公路建设项目,即文山至砚山二级公路改造;江边至罗村口公路中的丘北至广南段建设;平远至文山二级公路沥青路面铺设;砚山至八嘎至西畴弹石路面铺设;砚山海子边省级旅游风景区道路建设;锁龙寺至砚山平远街高速公路建设;省道主干道平远至船头段中的文山至兴街段改造;以且至马关公路中的七○新村至炭房段改造;同时做好马关至河口公路中的马关至客田段改造的前期准备工作。9月15日—17日,全省扶贫温饱示范村安居工程现场会在文山召开。会议交流了温饱示范村及安居工程建设经验,并参观了文山县蚂蟥塘村、坡头村温饱试点村建设和砚山、丘北两县的安居工程现场。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县要按质按量圆满完成省里下达的温饱、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9月27日,州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即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结合文山实际,突出重点,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领导,尽快在全州范围内兴起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9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的通知》精神,州委、州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的通知》。除文山县开化镇外,全州所有乡镇先后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农村土地延包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州彝区经济社会也随之加快了发展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