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共产党组织的初期革命斗争|文山彝族与历史

云南共产党组织的初期革命斗争|文山彝族与历史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章龙在其《忆云南诸英烈》的赋诗中,高度评价王有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西南彝区一些地方就开始有了共产党人领导下的进步组织及活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就先后派遣一部分同志到云南蒙自、个旧、会泽等彝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些彝族青年在党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并配合党组织在彝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斗争活动。李鑫等回云南后秘密发展党员,建立起了中共云南特别支部。

云南共产党组织的初期革命斗争|文山彝族与历史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云南开远县平远街(今属砚山县平远镇)红果树村青年王有德就参加了李大钊组织和领导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而且是这个研究会的重要发起人之一。

(注:民国《开远县志》中说王有德是倮倮人,文山州文联的万国华同志曾对此作过调查,今红果树村王家人说他们不是倮倮(彝族),而是汉族。红果树村及周边地区,清朝中期以前一直是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后来汉族迁入的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超过彝族,不少彝族便渐渐融入到了汉族中,这种汉彝融合的时间有些已过了几代,甚至十几代人了,而且这种状况至今仍在继续。现今在砚山县的平远、稼依,丘北县的腻脚、树皮、曰者、双龙营、八道哨、锦屏,文山市的德厚、马塘、红甸、古木等乡镇,以及文山城及其周边一些村寨彝族,他们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早已同汉族一样,改用汉姓的人很多,而且绝大多数人早已不知道自己的汉姓是如何而来的。有许多村寨的彝族人早已不说彝族话,甚至不知道自己祖辈上曾经是彝族。这种彝汉融合情况在明朝以后表现最为明显,现今不少彝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说他们是从南京等地方来的,这就是一种明显的民族融合历史痕迹,因为历史上彝族从来没有在南京等地居住过。红果树的王有德家人,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因为倮支系彝族是进入今文山州境内最早的支系,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有些融合到汉族中的倮支系彝族,变为汉族的时间已经是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如果没有家谱流传,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祖辈曾经是倮倮了。历史上彝变汉,或汉变彝的情况,在文山州并不少见。《开远县志》中的记载,不可能是没有根据的空穴来风,凭空捏造。这一点,在罗章龙《忆云南诸位英烈》一诗关于“南服联彝汉”的诗句中也可看出几分端倪。当然,现今的王家人,他们当然可以说自己是汉族,这没有什么不对,而且这也是公民的一种权利。本书在此以历史记载为据,权作一种历史疑点纪录,为后来人作参考)。

王有德,字叔邻(又作茹苓),1897年生。从小勤奋读书,天资聪颖,立志高远,深得先生器重。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王有德一面刻苦学习书本知识,一面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在参加五四学生运动中受到了锻炼,于1921年9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进一步增强了他参加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并参与社会调查活动。1926年,王有德投笔从戎,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毕业后到国民革命军十一军陈铭枢部担任营长,从此随部队转战南北,历经枪林弹雨,炮火硝烟。后转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担任团长,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率部英勇奋战,战斗结束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罗章龙在其《忆云南诸英烈》的赋诗中,高度评价王有德。诗云:

吾党多英烈,云南有三王。

加盟书记部,亢斋有容光。

有德少投笔,终军请长缨。

秋暴显身手,长沙抗敌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念兹三国士,猛志兼刚强。

戮力事革命,识进不识藏。

南服联彝汉,北国耀光芒。

盖世勋名在,功德何可量!

诗中说的“三王”“三国士”,指王德三、王复生、王有德。“亢斋”即“亢暮尼斋”。“亢暮尼”是英文communism(共产主义)译音。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西南彝区一些地方就开始有了共产党人领导下的进步组织及活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组织就先后派遣一部分同志到云南蒙自、个旧、会泽等彝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些彝族青年在党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并配合党组织在彝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斗争活动。

1925年6月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时,李国柱、向镇清等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云南学生沪潮后援会”,并发表宣言,号召各族群众开展游行示威,募捐钱物支援上海工人。同年9月成立了以李国柱为书记的共青团云南特别支部。

1926年5月,10名云南籍青年在广州毛泽东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多数回到云南。同年夏天,周恩来派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中共党员,云南白族人王德三到广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举办政治训练班,一批云南青年努力会同新滇社成员到训练班接受了政治训练,为在云南建党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同年6月,中共广东区委派云南人杨清田回云南准备筹建党组织,时值唐继尧大搞“反赤”活动,取缔进步青年组织,通令缉拿学生领袖,许多学生领袖被迫离开云南,建党工作未能成功。同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又派云南籍党员李鑫等回云南建党。李鑫等回云南后秘密发展党员,建立起了中共云南特别支部。1927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又派王德三回云南,与先期到达的李鑫等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简称云南特委),王德三任书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云南特委按照中央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的方针,将工作重点转入滇越铁路两侧及滇南地区农村,开展民族统战工作,建立据点,发展党的组织,并分批派党、团员进入蒙自、文山等地开展工作。1927年12月,中共云南特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成立了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简称省临委)。12月下旬后,党员严英武、李国栋、杨大经、杨立人、颜亨壁5人先后到文山,不久就在洒嘎龙(今德厚)建立起了党支部,严英武任支部书记,文山由此开始有了党的组织。党支部以洒嘎龙小学为据点开展统战工作,开展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8年秋,省临委派张乃猷(胡光)到文山与蒙自交界处的小塘子村开办学校,培养少数民族骨干,并组织20多人的少数民族武装,打死了作恶多端的民团团首李增辉。其间,省临委书记王德三、委员吴少默、吴澄,滇南区委书记李鑫,以及马逸飞、张永和等,都先后到过小塘子及其附近的许多少数民族村寨指导工作。1929年春,王德三在蒙自小东山时编写了《苗夷三字经》,在少数民族村寨广泛宣传革命道理。现辑录部分于下:

众苗亲,众夷亲,仔细听,

从头一二记在心。

盘古,到如今,

夷亲苦处数不清。

天生人来一样齐,

夷人不比汉人低。

论中国,在上古,

苗亲夷亲本是主。

……

夏禹王,会诸侯,一万国王,

苗亲夷亲占大半。

周朝,剩八百,

九千二百遭杀灭。

有苗王,不佩服。周王出征硬打服。

周惩玁狁,汉打匈奴。

秦皇防胡万里长城高高筑。

……

到如今,

只剩云贵广西有夷亲。

……(www.daowen.com)

云南一百零三县,

夷汉打斗血流遍,

唐朝六诏几万雄兵败亡掉。

红白旗,大造反,

苗亲夷亲一起反。

可惜无人来领路,

头子不把众人顾。

头子争皇帝,

夷亲大众无利益,

汉族穷人也不管,

夷杀汉来胡乱干。

……

工农兵,一条心,

土地革命世界新。

推翻军阀,消灭田主,

夷汉平等同办工农兵政府。

……

官场田主是汉人,

汉人还有工农兵,

工农兵士一样苦,

一样反对官场杀田主。

夷反汉,单反官场田主事好办。

工农兵,不分夷汉一条心。一条心,仇敌朋友要认清。

……

1928年,党组织派李国定回家乡马关八寨以教书作掩护,建立据点,发展党员,并于1930年2月组织千余汉、彝、苗等各族农民举行暴动,震撼了当时的国民党地方政府。起义失败后,党组织利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设计打死了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国民党马关、西畴、麻栗坡三县联合团团长曹仁恭。

1930年1月28日,省临委在昆明召开扩大会议,正式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王德三任书记,委员有刘平楷、张经辰、李国柱、吴澄、刘林元、吴少默。3月,省委先后派马逸飞、吴少默到广西右江地区找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红七军联系未果。5月,滇南地下党组织将王德三编写的《苗夷三字经》刻印出来,在滇南各地宣传。同月,王德三到麻栗坡召集麻栗坡地下党员开会,制订《麻栗坡工作计划》;6月又到马关八寨召开省委紧急扩大会议,总结省委机关遭受破坏的教训,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12月31日,王德三、张经辰、李国柱、吴澄等省委主要领导人在昆明被捕遇难,省委被完全破坏。

1932年1月,中共右江特委和右江独立师(原红七军21师)派干部进入富宁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宣传组织工作。到1933年,各种革命群众组织遍及富宁县的大部分地区,并在七村九弄地区首先打开局面。之后,黄庆金、谭统南等把组织起来的游击武装拉到中越边境地区,成立中越边革命委员会。1934年春,在谷拉、归朝、者桑、阿用等地建立起了劳农会和赤卫队20多个,参加人数2600余人。7月,右江下游党委书记黄明春(黄松坚、何尚之)率黄德胜、岑日新、黄沙平等10余人到富宁加强领导工作,于11月在九弄多拉村召开边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接着又在谷留村召开边区劳农会、赤卫队大会,成立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不久,边区游击队便大败前去围剿的国民党广富守备军,边区的武装斗争烈火越烧越大。

与此同时,党在滇东、滇南、川西等彝区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彝族共产党员何正坤还用胶泥制成字模,翻印出了《列宁主义浅说》《醒炮》等革命书籍和传单,在彝区开展宣传。在党的领导下,许多彝族聚居区也燃起革命之火。

1938年2月,由于滇黔桂边区党委一些领导人拒绝执行中央指示,错误执行右倾投降路线,加之队伍内部叛徒出卖,使通过艰苦卓绝建立起来,历经8年之久的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丧失。根据地丧失后,一些边区党员和干部被迫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斗争。

在党的宣传组织和领导下,许多彝族地区点燃了革命烈火。喊出了“民族平等”“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府”等响亮口号。1927年,蒙自县的彝、汉、苗等各族人民召开农协代表大会,号召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3月,四川彝、汉两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军阀的斗争,3000多彝、汉两族群众武装团结一致,合力围攻越嶲县城3昼夜,歼灭了驻防的国民党守城部队。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相继通过云、贵、川三省彝族聚居地区。1月,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占领大定(今贵州大方),杨淑尧、沈少友、杨世荣、刘文斌等一批彝族青年踊跃参加了红军。红军到达彝族居住的禄劝金沙江皎平渡口时,在彝、汉、傣三族36位船工的大力支持下,靠用7只船奋战9昼夜,将3万多红军送过金沙江,甩开了国民党部队的重兵围堵。

红军过彝区时,由于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团结平等政策和群众纪律,沿途秋毫无犯,得到了广大彝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进入凉山果基(沽鸡)、倮伍、罗洪等彝族家支管辖地区时,由于过去历代剥削阶级长期造成的根深蒂固的民族隔阂,以及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恶意的离间宣传,妄图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地区,重演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队全军覆没的历史悲剧。因而,红军曾受到过不明真相的彝族家支的袭扰。但通过红军耐心的宣传教育,让彝族人民明白了红军是抗日的队伍,是为贫苦人民求解放、谋利益的军队;明白了彝汉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打倒欺压各族人民的剥削阶级和反动军阀,才会有自由和平等。刘伯承将军与果基家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并把一面绣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字样的红旗授予了小叶丹的队伍,成为红军长征路上令人难忘的一段佳话。此后,红军在前有川军阻挡,后有数十万国民党中央军,以及滇军、黔军追兵的严峻情况下,顺利通过了彝区,粉碎了蒋介石要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的企图。在随后的红二方面军过彝区时,不少彝族青年也参加了红军。这些彝族青年到达延安后,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与其他各族兄弟干部、战士一道,为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奉献和牺牲,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红军经过西南彝区,在彝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并逐步燃烧起革命火焰。之后,党的地下组织在许多彝族地区相继建立起来。不少彝族青年在红军的影响下,逐步接受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组织本民族人民并联合其他各族兄弟,一起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引的革命道路。

1935年,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开始恢复重建工作,并于11月建立起了中共云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李浩然(后为费炳)。1937年7月建立中共昆明支部,书记为李群杰。

云南党组织恢复重建后,领导了蓬勃兴起的云南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的建立和发展,并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在昆明、罗平、楚雄、沾益、曲靖、陆良、巧家、镇南(南华)、永胜等彝族居住较多的地区开展工作,建立党的组织。1938年5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巡视员马子卿到昆明。8月,在马子卿的主持下,云南临工委和昆明支部合并建立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再次派马子卿到昆明,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宣布南方局批准成立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的决定,工委书记李群杰(后为费炳、马子卿)。1941年“皖南事变”前,云南地下党组织在昆明市的大中学校、企业、报社,以及安宁、呈贡、昆阳、晋宁、昭通、会泽、宣威、罗平、沾益、陆良、个旧、路南、弥勒、石屏、蒙自、建水、泸西、楚雄、南华、盐丰、西畴、麻栗坡等地建立党的组织和工作据点,形成了与各族各界人士和各族群众的广泛联系,促成了全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团结抗战的局面。

1939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以后,中共中央制定在国统区实行“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根据中央的方针和南方局的部署,云南省工委于1940年10月先后疏散隐蔽,工委、青委等工作机构相继撤销,全省党员也相应地疏散转移,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康泽等企图破坏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的阴谋。在反共高潮白色恐怖笼罩的形势下,张子斋、朱家壁等受中共南方局的指派,坚持在滇军中和新闻文化界开展工作。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派郑伯克等到云南,组成以郑伯克为书记的新的中共云南省工委。在省工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统区工作方针,以及周恩来关于“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的指示,依靠党在各时期培养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党的组织,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成果。同时,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对龙云等地方实力派、民主党派、民主人士、民族上层、地方军政人员和滇军中的统战工作,并建立了“新民主主义联盟”“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等党的秘密外围组织,进一步推进了云南爱国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并为后来的人民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