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山彝族历史中的帝国主义侵略

文山彝族历史中的帝国主义侵略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殖民主义者为了确保其在中国所攫取的经济特权,在彝族地区进行大肆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侵略活动。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展开瓜分中国的争斗。而在中国的云南和四川,不论任何一方已取得或日后取得的特权,均由两国共同享有。帝国主义者为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控制云南,并为此进行了许多的军事渗透。帝国主义传教士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彝族等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各地“教案”层出不穷。

文山彝族历史中的帝国主义侵略

殖民主义者为了确保其在中国所攫取的经济特权,在彝族地区进行大肆的政治军事文化侵略活动。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展开瓜分中国的争斗。英、法两国企图占据长江以南各省,云南成为英、法两国争斗的重要地区。为协调双方在远东和非洲的殖民地问题争端,1896年1月,英、法两国在伦敦谈判并达成协议:英国在非洲暂时对法国做出一些让步。而在中国的云南和四川,不论任何一方已取得或日后取得的特权,均由两国共同享有。1897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将云南、广西、广东纳入其势力范围,并先后在云南的许多重要地方设立了总领事馆和领事馆,享有领事裁判权,使这些领事馆的领事成为统治一方的大领主。如法国驻蒙自领事馆就曾私设监狱,鱼肉红河、文山两地各族人民。甚至还企图设立民政厅,要求取得云南的行政、警察税务邮政等权力。

帝国主义者为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控制云南,并为此进行了许多的军事渗透。1899年,法国一方面在河口对面的越南老街修建营房,增驻重兵;一方面又偷运枪支弹药及士兵进入昆明,企图伺机在昆明兴起武装挑衅,这一阴谋遭到各族人民揭露而破产后,殖民者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00年,法国殖民者又以中国人焚烧法国教堂作借口,出兵侵占了今红河州的龙膊地区,当地的彝族人民联合哈尼族人民一起奋起反击,迫使法军撤兵。1907年到1909年间,法国先后又以保路、保矿为名,派兵侵占滇越铁路沿线,并在铁路沿线险要之处,每距离三五里建一座碉楼,并相应地建起驻军营房,连绵成千里之势。190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承认其在云南与法国享有同等权益。1907年,法国在其国内马赛举办的属地博览会上,竟公然将云南列为其属地之一,其强盗之心昭然若揭。

为了配合经济、政治侵略,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文化在彝族地区大肆开展“教化”渗透活动。早在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法国天主教就在云南设立了“云南教区”,并派传教士雷勃朗到云南教区任主教,之后便不断派传教士进入云南各地,尤其是到彝族居住区设立教堂传教。到清代末期,云南已有一定规模的天主教堂59所,其中在彝族居住区建的就有43所,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三,另外还有英国传教士设立的3所基督教堂。

1853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后,天主教传教士们便凭据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纷纷涌入彝区设立教堂,先后在四川和云南彝区传教。这些传教士根据殖民主义者所需,搜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情报。从1899年起,法国天主教神甫邓明德就长期在路南、弥勒、开远、蒙自、砚山、文山等地从事传教活动,并调查编写了《倮倮的研究》《倮倮和苗子》《法彝词典》等书,供殖民当局参考使用。1890年,法国天主教宁远区(西昌)主教光若翰等走遍了金沙江两岸和安宁河流域广大彝区,将这一带的地形地貌、矿产资源、民族分布以及彝族家支实力等都作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后带回法国。

这些传教士通过办学校、医院的方式笼络人心,争取彝族等各族群众入教,进行文化殖民。其中有一些传教士便利用传教活动的机会,挑拨民族关系,伺机浑水摸鱼。他们宣扬倮倮人鼻子高,是“优良人种”,公然煽动说:“你们(彝族)被汉人欺侮成这个样子了,还不赶快信教,赶快念书。”这些传教士中的一些不法分子还通过包揽诉讼的手段,强占民财,奸污妇女,危害人民,甚至勾结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1902年,四川西昌爆发了以张耀廷为首、彝族为主体的彝汉两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武装起义,法国传教士们就借银子两万两给宁远知府作军费,帮助统治阶级扼杀了这次起义。帝国主义传教士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彝族等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各地“教案”层出不穷。(www.daowen.com)

法国传教士最早于清同治初年进入文山州传教,到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先后进入今文山县的所树格、五色冲,文山城书院街,马关县大栗树乡倮么村,砚山县阿舍乡鲁都克等地,并在这些地方建起了天主教堂,以各种手段吸引彝、壮、苗等少数民族群众信教,其中文山县当时的信教群众最多时曾达千余人。民国《马关县志》记载:马关县“天主教,一名旧教,其传入县境时期在同治初年,郡城内崇信者不过一、二家。至光绪二十年,县属倮摹寨夷人与萧姓争控,意图借教保护,遂欢迎该教士于倮摹立堂传教,少其悉其底蕴者。数十年来,入教徒除夷人外,甚为稀罕”。

清光绪年间任职云南都司院都司的贺宗章,在其后来写的《幻影谈》一书中,对文山县五里冲彝教民与汉民长时期的田土争控案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文山为开化首县,“近城五十里五里冲,有天主教堂,夷汉杂收”。又载:“开属文山境内五里冲,有天主教堂,法国牧师金梦旦通中国语言文字,在滇二十余年。有倮倮教民一村,与附近汉民张、刘、李数姓,于乾隆时争田土山界,计长二十余里。迨嘉庆庆知府任内,曾将其地断归倮民,给其执照一纸,厥后屡次翻控。道、咸间,复经开化府两次断归汉民,仍给执照,理由充足较前明晰,两照屡次案卷俱存。倮民自入教后,恃势复控,并数上控,经数任奉批集讯,未结。余前任方美旃复奉院司集讯,因倮民当堂逞刁,重责数百。于是,金牧师上省联合总主教、法总领事,直向两院交涉,持倮民所奉嘉庆时执照为确据,盖牧师凭倮民一面之词,不知全案也。迄余接任,迭奉宪札履勘,秉公复讯,连日调阅全案,随传倮民告曰,‘此案既有执照,不难断结,但需金牧师来此面商’。……金果来,并同中国刘牧师入署求见。……金曰:‘教民有执照,岂不足凭耶’?余曰‘汉民尚有在后执照,牧师通中国文字,不难一阅而知’。遂出全卷与二人同阅。金牧师阅到后卷,自知错误,半晌无语。……余始邀同履勘,以山地二里许,有天然沟坎,断给倮民,以便推广建造,并出入路径为之丈量,开方绘图,立碑永定界线。两造遵结,两详立案。金梦旦心悦诚服……”

马再兴在1985年8月出版的文山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上,以《法国传教士在文山》为题,撰文介绍了天主教会插手马塘两家地主土地纠纷诉讼案并从中渔利的情况。文章说:马塘两家黄姓地主为争夺土地打官司,打输的一家不服,便在前往昆明上诉时,投靠法国在昆明的天主教会。教会以贱卖这片土地为条件,答应帮其打赢官司。结果官司打赢了,教会就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了这片土地。买到土地后,教会便派传教士金梦旦到文山,将买来的土地出租给当地农民,先在所树格盖了文山地区的第一所教堂,并开始传教。之后,又到五色冲盖第二所教堂,扩大传教面,进而逐步形成以所树格为中心,向冷水沟、浑水塘、姑娘寨、老者底、他披、甘田寨、永峰、上下丫口、闪片山、马宝山,以及今马关县大栗树乡的一些村寨,逐步形成了方圆数十里的传教区。

砚山县阿舍乡鲁都克村及其周边的老屋基、中寨、大寨、龙潭等村寨的绝大部分土地,原是彝族地主王武志家的。后来王家没落破产,将土地卖给文山德厚亚拉冲村朱姓人家。后来,朱姓人家只有一独女子,无继承子嗣。1906年,鲁都克村的一熊姓苗族便勾结所树格教堂的法国传教士,买下了朱家的土地,并由云南教区派法国神甫邓明德到鲁都克管理,建教堂传教。教堂将买来的大片土地租给鲁都克及其周边村寨的彝族和苗族群众栽种。教堂规定,要租种教堂土地的人,得先信教并加入教会,听教士传教,参加弥撒。教堂收取地租作传教活动经费,每年收租粮数万斤。因灾交不起租粮的佃户,得折交银子或猪。什么都拿不出来交的,就要收回租种的土地。因此,鲁都克及其周边村寨前后有40多家人因交不起地租而被迫迁往外地。

自外国第一个传教士金梦旦1898年进入文山传教开始,到1952年最后一个传教士——荷兰神甫安德胜(安忠胜)——离开文山,前后历经5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