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山彝族的农牧认识与历史

文山彝族的农牧认识与历史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中国,古代的彝族先民则早已认识到了人工选择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这些记述反映了彝族先民已经认识到了水同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了有水,农作物才不会枯死。可见在古代彝族人的认识中,水是植物能否生存的先决条件。古代彝族先民居住地区,地处寒、温、热等各种不同气候的山区,冬春干旱少雨,夏秋炎热雨多。古代的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观察和了解到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及其规律。

文山彝族的农牧认识与历史

记载有关彝族古代农牧业科技的彝文史书很多,这从彝族史书《西南彝志》中就可以看到一般。

关于畜牧业方面的知识,《西南彝志》在记述彝族远古时期游牧生产时,就有这样的记载:

……

比如牧牛羊,

牛羊牧的多,

只牧养母羊,

不牧养子羊,

也是不好的

……

在古彝文中,这段记述文字中的“母”与“子”二字,指的是雌雄异体,而不是指现在所说的母羊和小羊。其中的“多”字,在古代彝文中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以外,同时还表示事物质量及性状的优劣。用在动物方面,则可以理解为强实、健壮。古代彝族认为,要使牛羊繁殖率高,而且长得健壮,就必须注意选择良种,并进行精心饲养管理。只注重雌性牲畜而不注重雄性牲畜,就不会有好的繁殖,所以应当雌性雄性兼顾。有相应数量的雌雄异体相配,是繁殖健壮牛马羊的重要条件。这样的记述表明,彝族先民在远古时期就已认识到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别是动物有性生殖的意义,并且已经观察到了有性生殖中的两种方式,即根据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种方式的不同,指出了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是为牛、马、羊繁殖好后代的养殖方式,只有依从这种方式,才能不断扩大畜牧业的发展。当然,这样的认识在今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自然科学很不发达的古代,能有这样的认识,自然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事。因为上面说到的这种选择,已经从动物界的自然选择开始进入到了有意识的人为选择了。而在欧洲,这样的人为选择,直到1859年,才被达尔文系统地阐述出来。而在中国,古代的彝族先民则早已认识到了人工选择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这就说明,彝族是发现和应用动物人工选择最早的民族之一。

农业耕作方面,彝族先民古夷人蚕丛部落是最早栽桑养蚕的民族群体之一。而在滇池周边地区考古中所发现的稻谷谷壳遗存,也说明彝族人民种植稻谷的历史也已经很久了。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动中,很早就掌握了农作物栽培的许多技术和相关的自然、气象知识。《西南彝志》如此记载说:

在天空低处,要看云流动。

用云看天象,年年是这样。

雾升才有雨,云行兴风雨,是龙尾卷起。

有了雨以后,无数的生物,繁殖千千万,

不会枯死了。

五杈的雪花,是一般的雪。

六杈的雪花,是丰年预兆。

正月三次雪,禾苗长得好。

按这理说来,白雪生禾苗,白雪有好处。

这些记述反映了彝族先民已经认识到了水同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了有水,农作物才不会枯死。可见在古代彝族人的认识中,水是植物能否生存的先决条件。然而,在古代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水从何而来?只有靠雨、靠雪,因此,雨和雪实质上成了水之源泉。古代彝族先民居住地区,地处寒、温、热等各种不同气候的山区,冬春干旱少雨,夏秋炎热雨多。冬天的雪显得尤为宝贵,故有“正月三次雪,禾苗长得壮又齐,白雪生禾苗,雪是丰年兆”等民间谚语。

古代彝族人民不仅懂得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也懂得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西南彝志》中对风也有这样记载:

东风吹来了,万物青油油,……

南风吹来了,万物长得旺,……

西风吹来了,寒气就入地,万物昏沉沉,……(www.daowen.com)

北风吹来了,万物枯焦焦,……

万物的生命,靠东风来生长,靠南风来生长。

……

从《西南彝志》这样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风”和“气”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称呼,“风”是流动中的“空气”,“空气”是相对静止中的“风”。上述的东、南、西、北,实际说的也是春、夏、秋、冬四季风,讲的就是四季不同温度的空气流动对农作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

古代的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观察和了解到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及其规律。如:

霜是什么呢?霜是露变的……

白云是哪样?是大地的气,

地气向上升,绕着四面山……

白雪和红霜,追根其来源,是露变成的……

雾升才有雨,云暴兴风雨……

青雾这东西,是大水的气,露是它变的……

雾升就下雨,雾降就天晴……

又如:

云跑南,雨成团。

云跑东,雨落空。

云跑北,晒荞麦。

云跑西,雨几滴。

又如:

天空的雷电,是地气上升,

缠天上的气,春夏来打雷

是清浊气涌,变成了闪电。

世界上,一直到了18世纪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才通过实验结果解释出了雷电产生的原因。然而,彝族先民在远古时期,就认识到了雷电的形成是地之气与天之气,即清气与浊气相缠的结果。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些“气”中带有电。尽管这种认识还处于直观感性的萌芽状态,但这样的认识在古代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并且是比较准确的。

直观思辨是人类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彝族古代的自然科学就是来源于对自然界的实际观察,极少掺杂主观上的猜测,尽管这种观察在古代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借助于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证实,但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