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山彝族:历史中的退缩与迁徙

文山彝族:历史中的退缩与迁徙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镇雄,官府则将彝族土司的领地或没收,或变价入官。在清军灭绝人性的剿杀下,彝族人民被迫向更高、更深的高山密林地区收缩。经过明、清两代的移民和军事镇压后,西南地区彝族居住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坝区在明代被军屯侵占,在清代又遭军事镇压之后,迫使坝区彝族人民向山区转移。

文山彝族:历史中的退缩与迁徙

清王朝建立以后,屯田和移民垦殖活动不如明代那样广泛,但却更加深入了。其在彝族地区的特点,就是填补明代屯田和移民垦殖活动的空白,并进一步向更多的彝族地区推进。这就是说,清王朝在明代移民垦田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排挤了彝族的居住区。特别是清王朝采取残酷的军事镇压手段推行改土归流,不但大量屠杀彝族人民,而且迫使许多地方彝族东逃西散,不得不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逃往更远更深的山区。

滇东北及贵州西部地区,历来都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从秦汉直到元朝时期,这些地区为彝族阿于歹部(东川)、芒部部(镇雄)、乌蒙部(昭通)、乌撒部(贵州威宁,彝语叫纪俄革)、水西部(彝语叫慕俄革,阿者家)等部所居。清朝时期大规模武力推行改土归流时,朝廷军队在这些地区采取留者杀、逃者杀、妇女儿童皆杀等灭绝人性的血腥屠杀手段,先后杀害了数十万彝族人民,造成了这些地区彝族人口的大量减少。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鄂尔泰在镇压米贴(今永善县)彝族人民的反抗中,一次就杀害了3万多彝族人民,使米贴顷刻间变成了死城。

滇东北、滇东南、黔西和黔西南地区彝族人民遭受大杀戮劫难之后,逃脱剩下来的,一部分逃到四川凉山,一部分逃进了更远、更偏僻的深山,一部分则被迫改变民族成分,变为汉族或其他民族。留下的大片土地无人耕种,清政府便采取招募移民的办法,通过清丈田亩,招民垦耕种植。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仅东川一地,一次就招募外来户400多户。与此同时,还把大量的良田赐给士兵种植,每个士兵分给30亩。有家属和余丁的,还加倍赏给,并由官府提供耕牛及银两作为购置生产工具费用。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继鄂尔泰任云贵总督的高其倬在寻甸招募1000户人家到昭通,将昭通所有的田地分为生、熟、水、旱四种,按每户20亩分给招来户,并划线立碑,颁发执照,永远为其所有。在镇雄,官府则将彝族土司的领地或没收,或变价入官。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镇雄变价入官的土地达671顷,折合10065亩,之后还陆续有所增加。这些变价入官的土地,又作价给佃户,永为其有。(www.daowen.com)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在鄂尔泰屠刀下逃脱后渡过金沙江进入凉山的滇东北彝族难民,得到吞都、沙马、雷波、昭觉、阿照、平底等地彝族的援助。鄂尔泰又派兵追击,直入川境五六百里。四川提督黄廷桂也调兵配合追杀。随后在凉山边沿地带,相继设置西昌、越嶲、峨边、马边、雷波等行政机构,又布设由建昌镇统率的冕山营、越嶲营、宁越营、峨边营、马边营,以及泸州镇统帅的普安营、安阜营等兵营,各营又分设若干汛塘,对凉山彝族地区进行严密封锁、控制和镇压,压缩凉山彝族居住区。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四川总督鄂山又派兵镇压凉山彝族。镇压行动中,鄂山采取严密包围,分路夹山的罪恶手段,先将彝族人民所种的庄稼全部铲除,断绝彝族人民的养命之粮。对那些逃往深山的彝族,则以重兵长期围困,使之成为饿殍。然后用枪炮加以歼灭,以达到其斩草除根的罪恶目的。同时,鄂山还协调云、贵两省配合,堵截彝族逃亡路线,并焚毁彝族村寨,抢夺财物。三、四月份不让彝族人民播种,八、九月份不让彝族人民收获。在清军灭绝人性的剿杀下,彝族人民被迫向更高、更深的高山密林地区收缩。而在原来的居住村寨,清军又从外地招募移民来耕种,并发给枪械,构筑堡垒,防止彝族反抗攻击。

经过明、清两代的移民和军事镇压后,西南地区彝族居住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坝区在明代被军屯侵占,在清代又遭军事镇压之后,迫使坝区彝族人民向山区转移。当时属于临安府的今文山州中西部地区,也难免于劫难。雍正《临安府志》卷七说:临安,元代以前为夷倮居住地,自明代以卫军实其地后,夷倮渐少。康熙《蒙自县志》卷一说:蒙自的土著之民少,而外来之民多,都是明朝迁移而来实边之民。据新中国成立初期1953年的调查表明,自古为彝族聚居的滇池曲靖、临安、楚雄、武定等地的彝族人口一般都比汉族少,其中,曾经长期是彝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晋宁县城,长住的彝族人口只剩下了202人,曲靖城内只有475人。以县来看,最多的元谋县64000人,武定县61986人,弥勒县60000人,禄劝县50000人,石屏县46000人,开远市46000人(包括今砚山县西部),建水县40000人,峨山县40000人,蒙自县38000人(不含原属文山县的老寨乡),路南县35000人,楚雄县(今为市)33000人,南华县31000人,双柏县30000人,都比汉族人口少得多。1953年,文山州(当时为文山专区)的总人口为1302524人(不含砚山县西部的平远、阿舍、稼依三乡镇和丘北县西部的曰者、舍得、官寨三乡镇及双龙营镇西北部,但又含有今蒙自县老寨乡和屏边县部分地区,下同),其中汉族人口573766人,占44.05%;壮族400861人,占30.78%,苗族157442人,占12.09%;彝族113082人,占8.68%。在113082个彝族人口中,文山县(今为市)27673人,丘北县26265人,砚山县22212人,西畴县3026人,麻栗坡县5825人,马关13888人,广南县16741人,富宁县(今富宁县西部的田蓬、木央两乡镇当时属于麻栗坡县)1282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