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南地区乌蛮与乌蛮土司-《文山彝族与历史》

西南地区乌蛮与乌蛮土司-《文山彝族与历史》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乌蛮即今大理、保山、丽江以及四川西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的乌蛮。而此时,统一了滇西六诏的南诏国,其区域内原来各部乌蛮贵族的统治势力已被取消,乌蛮内部原来的部落界限已经被打破,过去相互独立、互不统属的乌蛮部落已基本不存在。明王朝平定西南地区以后,除西部乌蛮地区外,北部乌蛮地区和东部乌蛮地区各部都先后建立起了土司制度,绝大多数部落首领都担任了各种不同的大小土司官。

西南地区乌蛮与乌蛮土司-《文山彝族与历史》

南诏占领东部爨区以后,以拓东城(今昆明)、通海城、石城(今曲靖)为中心,对原来的“东爨乌蛮”各部进行统治。立于大理国明政三年(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的《石城会盟碑》,记载了权臣杨干贞篡夺王位,派兵镇压东部37部乌蛮反抗的历史。这37部乌蛮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各部的范围虽然有过一些局部变化,但总体上一直延续到了元朝军队占领这些地区时止。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乌蛮分为西部乌蛮、北部乌蛮和东部乌蛮三个地区。

西部乌蛮即今大理、保山丽江以及四川西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的乌蛮。唐朝初期,蒙舍诏(南诏)统一洱海周边地区六诏以后,除邓赕、施浪、浪穹三诏中的贵族被击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退到今保山、临沧怒江地区以外,其余乌蛮都依然留在原地,与白蛮(白族)村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地居住在同一地区。而此时,统一了滇西六诏的南诏国,其区域内原来各部乌蛮贵族的统治势力已被取消,乌蛮内部原来的部落界限已经被打破,过去相互独立、互不统属的乌蛮部落已基本不存在。(www.daowen.com)

北部乌蛮则有7个大的部落一直存在着,他们分布在今天的川西南、滇东北和黔西南地区。《新唐书·南蛮传(下)》在叙述这一地区的乌蛮部落时说:“乌蛮,……其种分七部落,一曰阿芋路,居曲州、靖州故地;二曰阿孟;三曰夔山;四曰暴蛮;五曰卢鹿蛮,(其中二部落分布在保竹子岭);六曰磨弥敛;七曰勿邓;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子髽髻,女子披发,皆衣牛羊皮。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这7个乌蛮部落是“宗派一源”,即近亲部落。其中除勿邓之外,其余六部落在南诏还未兼并东爨之前,都曾经是东爨乌蛮中的一部分。《蛮书》卷一说,石门(盐津豆沙关)外的阿竽(即阿芋路)、阿旁(即阿孟)、暴蛮、卢鹿蛮、磨弥殿(即磨弥敛)等部落“皆东爨乌蛮也”。而唐初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内属的“昆明十四姓”,也是这些乌蛮部落中的一部分。勿邓则不在“东爨乌蛮”范围之内,其内部又分为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和氏族,共同连成一片,是以勿邓为代表,和马湖江(今四川雷波县南)、金沙江两岸的卢鹿蛮、暴蛮等“乌蛮”部落中的一种。明王朝平定西南地区以后,除西部乌蛮地区外,北部乌蛮地区和东部乌蛮地区各部都先后建立起了土司制度,绝大多数部落首领都担任了各种不同的大小土司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