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唐宋时期的彝区畜牧经济与文山彝族历史

唐宋时期的彝区畜牧经济与文山彝族历史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宋时期,南诏、大理王国内仍有不少地区尚未进入或尚未完全进入农耕社会,畜牧业在整个彝区经济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养羊一直是彝族人民,尤其是山区彝族人民一项古老的传统畜牧产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养羊对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云南志》中关于乌蛮各部“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的记载,就是这种典型的畜牧业经济的集中表现。

唐宋时期的彝区畜牧经济与文山彝族历史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王国内仍有不少地区尚未进入或尚未完全进入农耕社会,畜牧业在整个彝区经济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王国政权对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并设有专管畜牧业的官。《新唐书》对此记载说:“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主仓禀,亦清平官、酋望、大将军兼之。”就如《云南志》中所记述的那样:乌蛮散居于林谷,“牛马遍野……猪、羊、猫、犬、骡、驴、豹、鹅、鸭,诸山及人家悉有之”。见于记载的还有马、牛、象、犀、鹿等。“东部自曲靖州,西南至宣城,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养牛业发展最快的地方,一是滇中今楚雄州一带的沙牛(黄牛)。《云南志》载:“云南及西爨故地只生沙牛,俱缘地多瘴,草深肥,牛更蕃生犊子。天宝中,一家便有数十头。”一个是通海以南地区(包括今文山州中西部),这些地方养的牛中,有黄牛、水牛,史料记载中还有少量犛牛(牦牛)。这些牛的种类尤以黄牛最多。

养马最多的是滇东北地区、洱海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包括今文山州在内的东爨乌蛮居住区大多数地方,养马的数量较少,且“一切野放,不置槽枥”。(www.daowen.com)

自古以来,养羊一直是彝族人民,尤其是山区彝族人民一项古老的传统畜牧产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南诏、大理国时期,彝族人民饲养的羊群中,山羊是本土固有的,绵羊则是从吐蕃(今西藏)引入发展起来的,因此,绵羊又叫吐蕃羊。养羊对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彝族谚语说:“羊的背给我衣穿,羊的脚给我踩肥,羊的腹给我奶喝,羊的身给我肉吃。”《云南志》中关于乌蛮各部“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的记载,就是这种典型的畜牧业经济的集中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