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杞国的历史与地理分析

自杞国的历史与地理分析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杞国”之名最早见于宋代史籍。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三年春,“邕州置司提举,市于罗殿、自杞、大理诸蛮”。自杞国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东部三十七部乌蛮之一。从磨巨三程至自杞国,即今富源、罗平一带。这就是说,自杞国的西部势力范围已进入到了今昆明市的东部地区。云南大学尤中教授认为,从南宋淳熙三年自杞国阿已(阿细)以乾贞为年号称帝,至宝祐五年蒙古军灭弥勒、师宗部止,自杞国存在了81年。

自杞国的历史与地理分析

“自杞国”之名最早见于宋代史籍。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三年(1133年)春,“邕州(今广西南宁)置司提举,市于罗殿、自杞、大理诸蛮”。自杞国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东部三十七部乌蛮之一。周去非《岭南代答·宜州买马》载:“马产于大理国。大理国去宜州(今广西宜山县)十五程尓,中有险阻,不得而通,故自杞、罗殿皆贩马于大理,而转卖于我者也。罗殿甚迩于邕,自杞实隔远焉。自杞之人强悍,岁常以马假道罗殿而来,罗殿难之,故数至争,然自杞虽远于邕,而迩于宜,特隔南丹州而已。”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自杞国与罗殿国有争,乃由南丹入横山,说明自杞国到广西市马的通道有南北两条。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众只详细说了北面一条,南面一条则没有详说。北面一条的记述是:“中国通道南蛮,必由邕州横山(今广西田东县横山寨)。自横山一程至古天县,一程至归乐州,一程至唐兴县,一程至睢殿州,一程至七源州,一程至泗城州,一程至吉那州,一程至龙安州,一程至风村山僚渡江,一程至上展,一程至博文岭,一程至罗扶,一程至自杞境,名曰磨巨;又三程至自杞国。磨巨四程至石城郡。”这条通道从今天的广西田东县横山寨出发,北上九程到风山村山僚(壮族)聚居的地方渡南盘江入贵州的册亨和安龙两县境,然后向西至磨巨(今兴义,当时属于自杞国的势力范围)。从磨巨三程至自杞国,即今富源、罗平一带。自此又四程至石城郡(曲靖)。又说:“自杞……三程至大理国之境,名善(鄯)阐府(昆明)。”这就是说,自杞国的西部势力范围已进入到了今昆明市的东部地区。

云南大学尤中教授在其著作《云南民族史》关于“大理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附录中,详细叙述了大理国到广西市南面的一条通道。附录说:“最宁府(今文山州除广南、富宁二县以外地区),南诏通海都督之东南境,大理国初期改称秀山郡,后期在今文山州中西部设最宁府。最宁府东部为宋邕州羁縻之特磨道(今云南广南县和富宁县及桂西部分地区)。自宋邕州入大理国,必由邕州横山寨(在今广西田东县),一程至上安县,一程至安德州,一程至罗博州,一程至阳县(以上各地均在广西右江上游两岸,阳县即今白色市西部阳圩),一程至隘岸(今富宁县东部之剥隘),一程至那郎(今剥隘西部之那南),一程至西宁州(今富宁县洞波附近),一程至富州(今富宁县城),一程至罗拱(今富宁西北与广南县接合部的乐贡),一程至历水铺(今广南县西洋街),一程至特磨道(今广南县城)矣!自特磨道一程至结也蛮(今广南县珠琳),一程至大理界(今砚山县阿猛镇),一程至最宁府(府治住地尚不明)。”《元混一方舆胜览》说,当时文山有乌蛮教合山部,教合山部中还有车部、丁部和空亭部三个小部。尤中教授说,这三部中的空亭部在今文山市西部的乐龙。如果是这样,那么,上面所述最后一程中的最宁府,应当就在乐龙。因为从乐龙以西,就是自杞国的势力范围了。史料中记载的所谓大理国市马商队“西阻自杞、南阻特磨道”的情况,主要应当是在这条道上。

史载证明,南宋后期时的自杞国势力已相当强大,并发展到向朝廷要纪年年号的程度。吴儆《竹洲集》对此记载说,淳熙四年(1177年)春,自杞国一首领名必程者,“持其国书”到邕州与宋地方官员交涉,“请以乾贞”为自杞国年号,要求转呈南宋朝廷承认其独立地位。时权知邕州吴儆兵廷相见,云:“汝国本一小聚落,只因朝廷许岁来市马,今三十余年,每年所得银锦二十余万,汝国以此致富。若忘朝廷厚恩,辄敢妄自菲薄,定当申奏朝廷,断汝来年卖马之路。”后来吴儆向朝廷报告此事时说:“邕州化外诸国名,如大理、如罗殿、如西南蕃,皆远小僻陋,各有安于无事。安南主少国危,倖臣用事,兄弟交兵,连年不解。惟是自杞一族,近年以来,国势强盛,独雄于诸蛮。……异时为边患者,必此蛮也。”又载:“蕃每岁横山所市马二千余匹,自杞马多至一千五百余匹,以是国益富,拓地千里,服属化外至羁縻州境上……岁有千人至横山市马,以吾扶之过,日益骄横。”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自杞国贩卖到横山的马,占横山马市的3/4,已经垄断了整个横山马市。

蒙古军攻占大理后,宋“二广”前线统帅李曾伯先后两度派密探到自杞国刺探蒙古军情报,甚至想利用自杞国军阻止蒙古军东进,但为时已晚。宝祐六年(1258年),李曾伯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蒙古军“去冬盘泊横山,窥邕州,犯武缘”,说明自杞国的灭亡时间约在这段时期。如果从绍兴三年(1133年)自杞国首次出现于史籍记载算起,到宝祐六年(1259年)灭亡,自杞国的存在时间应是126年。云南大学尤中教授认为,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自杞国阿已(阿细)以乾贞为年号称帝,至宝祐五年(1267年)蒙古军灭弥勒、师宗部止,自杞国存在了81年。

自杞国的中心在今云南弥勒、泸西、师宗、石林等县市,强盛时,其领地范围东至今贵州兴义,西至云南华宁县和宜良县,北到今云南曲靖市,南到今云南丘北县和砚山县西部,与特磨道(今云南广南、富宁两县及广西西部部分地区)相连,即吴儆所说的“国势强盛,独雄于诸蛮。……拓地千里,服属化外至羁縻州境上……”

自杞国是由弥勒部发展而来的,但其国王王位传袭情况,史籍记载不清。只有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和吴儆的《邕州化外诸国土俗》有简略记载。《桂西海虞衡志》说:“自杞本小蛮……今其国王曰阿已,生三岁而立。其臣阿谢柄国,善抚其众,诸蛮多附之,至有精骑万计。阿已年十七,阿谢乃归国政,阿已犹举国以听之。”吴儆《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载:“自杞今王名阿谢,年十八,知书能华言,于淳熙三年(1176年)立国事听于叔父阿已。先是,阿谢父死当立。生甫岁余,阿已摄国事。……阿已已摄国事十七年,抚其国有恩信,兵强台益蕃。”上述这两种记载中,对阿已、阿谢的记载有出入,主臣相互颠倒,难辨正误,但史实本身则是可靠的。因为不管当王者是阿细,还是阿已,当时的自杞国强盛已是事实。(www.daowen.com)

自杞国的主体民族彝族,是汉、晋时期广泛分布在滇中南地区徙莫袛蛮中的自杞、子君、撒摩都、撒梅、阿细、阿车等彝族支系,自杞是早先的首领之名。今文山州的阿细(阿西、阿喜)、阿扎等不少支系彝族,大都是自杞国彝族先民的后裔。《元史·地理志》中“昔些莫徙(即徙莫袛)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记载的郭甸、巴甸、部笼等地名,至今仍然保留着。今彝语叫弥勒市的竹园、朋普一带坝子为“构甸”,即郭甸;称弥勒城及其附近坝子为巴甸,或称“木勒”,仍与古地名一样;称新哨坝子为部笼甸,也延续了古地名。弥勒市和丘北县西部的一些彝族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木勒(弥勒)阿细秋,博些(婆兮)阿车秋,古底博补摆衣秋,开开尼苏秋。翻译成汉语,就是阿细住弥勒坝子,阿车住博些坝子(今玉溪市华宁县盘溪),古底(今弥勒市竹园坝)、博补(今弥勒市朋普坝)住摆衣(傣族),尼苏住在虹溪坝。除了彝族外,自杞国内还有僰人(白族)、摆衣(傣族)、苗族,以及侬人、沙人、仲家、土僚等壮族先民。

自杞国的王城旧址至今尚无定论。有人初步调查后认为,与弥勒市相邻的今泸西县金马镇爵册村,当地彝语称“昨责”,意思是首领议事的地方,有可能是自杞国的王都。这一说法虽然还有不少需要商榷之处,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考证,但自杞国的王都在今弥勒、泸西两县市的结合部,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还可以看出,自杞国的军事实力是很强的。在南诏国时期,自杞国就参与北抗唐朝廷军队,西攻吐蕃军队,并四处出击扩张,兵力最多时号称可达二十万,这就是后来“蒙氏、段氏莫能制”的原因。

有关自杞国的史料记录很少,即使有也是寥寥几句,十分简略,大都只说有其国,而不说国之所以然如何。记述较多的为周去非《岭南代答》一书,也主要是记述自杞国阻止大理国到广西贩马的情况。有关自杞国发展壮大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历史状况,还需要作更多的考察、探讨和研究。

元朝军队占领云南后,到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廷在自杞国中心地的今弥勒市,以及相邻的丘北县和砚山西部设立弥勒、维摩两个千户所,后又改为州,隶属于广西(泸西)路管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