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史料中记载的“罗施鬼国”,即罗施国,在彝文史料中称为“阿者蔺”,意为阿者部大宗支,属于默(黔)部德施氏后裔。唐王朝之后的五代时期,德施氏后裔纳志主色率兵攻入矩州(今贵阳),拆毁了墙垣,驱逐矩州酋谢氏,称其地为“黑羊箐”,并在“黑羊箐”北面的石人山扎营驻守,自称“石人部落”,在此镇守矩州。宋太宗乾德五年(968年),阿者蔺首领若藏向朝廷贡献方物,被授予“归德司戈”官衔。开宝七年(974年),若藏命其儿子普贵以矩州之地向朝廷请求归顺,宋王朝任命普贵为矩州刺史。次年,矩州北面的豪长宋景阳奉诏率军平定广右叛乱,趁势攻占了黑羊箐。
宋仁宗时,默(黔)部第五十一世孙阔额枻(汉文记作得益或得盖)又一次强盛起来,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势力范围。其地盘有唐时泸州管辖下的羁縻州姚州,但姚州荒废已久。庆历年初,阔额枻多次遣人到宋朝官府陈述,请求朝廷恢复姚州建置获准,宋王朝授予阔额枻为姚州刺史,颁发铸印。阔额枻又请求赐敕书一通,准其子孙世袭。阔额枻死,子额枻沮区袭;沮区死,子沮区则额袭;则额死,子额普额(又作仆夜)袭。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普额知姚州,但辖区诸部强悍,各部纷争不断。
宋宁宗嘉定年中,贵州(由矩州改名)经略安抚使宋永高卒,其子弱小,无力统辖诸部,遂退守蛮州本土(今四川开阳)。德施氏第五十九世孙额归普色复入主贵州,以六广河(今鸭池河)为界划分水西、水东地界。德施氏领水西,宋氏领水东。水西地区包括姚、郝(今大方县)、健(今黔西县)、义(今金沙县)、禄(今毕节市)五个羁縻州,统辖区内彝族四十八部。此后,又将东南的矩州也划入其领地,这就是汉文史料中记载的“罗施鬼国”,是以其崇尚“巫鬼教”而得名的。
宋理宗宣庆年初,蒙古兵出灵关(宋时的西夏国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罗施国国主派人到思州、播州(均在川西南)向朝廷报告蒙古军队将进窥大理,实际是要取道西南入中国,并请求朝廷早作准备。但是,腐败的南宋朝廷不但不相信罗施国的报告,甚至竟说罗施国的报告是一派胡言,不予理会。宝祐四年(1256年)五月,罗施国再次派人报告南宋朝廷,说蒙古军队已屯兵大理。随后不久,蒙古军便就兵分三路,由大理向东推进,其进兵之路不出罗施国所预料。宋朝廷这才惊慌失措,赐银万两,命思、播两州和罗施国共同抗元,但为时已晚。是时,西南许多地方已经降元,宋朝劣势已现,难以挽回,而罗施国依然随宋抗元。此事足见南宋末代朝廷的腐败,罗施国的明达。
同罗殿国一样,罗施国也是宋代贵州彝族建立的又一个地方王国政权,其统治区内有许多的部落和家支,各部落和夹支间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已经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和领主经济,有些地方还仍然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奴隶制度残余。(www.daowen.com)
罗施国实行以政权和族权合二为一的宗法制度,即以地缘和血缘、军事和行政组织相结合的则溪制度,即以“九扯九纵”为特征的王国政治管理制度。在王国内,“苴穆”是最高的统治领主,“苴穆”的兄弟分支出去,成为“峨”。“峨”有高低、大小之分:大部叫“穆濯”,次者叫“玛裔”,再次者叫“奕续”,分别任以相应的官职。苴穆为了维持和巩固其统治,把辖区的土地分割成为大小不等的许多部分,分别授予“十二宗亲”和“四十八目”。同时,还授予高低不等的爵位,即分为更苴、穆魁、穆濯、补木、器脉、备所、玛写、貉拔、黑乍九个品级,这就是汉文史书中所说的“九纵”。此外,还有司理事务的九个官职,叫作“九扯”。“九扯”分别居住在九室之中,他们是:总管各种事务的“阿牧扯”;主管司仪的补实、濯苴;主管门户的拜苏、拜顶;主管祭祀的扯墨;主管器物的项莫;主管保卫事务的园约;主管战争的苏文;主管宣谪的慕施;主管词祭的诚慕。
苴穆辖区内的基层组织单位是“则溪”。“则溪”是古彝语,即粮食仓库所在地的意思。每个则溪都有官方的庄田,耕种官方庄田的人叫官户,官户就是官的佃户。官佃户的收获物除留下仅够糊口的部分之外,其余的全部交入则溪。每个则溪都设有守卫的兵官和管粮的粮官,负责征收粮食和辖区的徭役、兵役等。
罗施国的统治民族与罗殿国一样,同为唐咸亨三年(672年)内附的昆明十四姓乌蛮之后,相互关系很密切。《新唐书》载:“开成元年(836年),鬼主阿珮内属。(罗施国)东距辰州二千四百里,其南千五百里即交州也。无城郭,土热多霖雨,稻粟再熟。无徭役,战乃屯集。刻木为契,盗者倍三而偿,杀人者出牛马三十。”
罗施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王国,其境内除占统治地位的昆明等彝族先民外,还有羿子(又称仲家、夷子、沙兔等)、僰人(今白族)、苗族,以及许多不同称谓的百越系统民族。罗施国的统治者以自己的经济、政治、军事势力为依托,将区域内的其他民族首领吸收到王国政权中,使他们成为自己属下的大臣或“头人”,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统治,其存在时间长达440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