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的分布及部落

川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的分布及部落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诏、大理国时期,川西南地区乌蛮包括东蛮三部和十二鬼主、黎州诸部、马湖诸部,以及建昌、会川、香城诸部等。两林部在勿邓部以南,即今四川越西县南部及喜德县和昭觉县一带。丰琶部在今四川西昌市南部的德昌境内,并经米易延伸到盐边。建昌、会川、香城诸部主要为大理国时期从云南迁入的乌蛮,其部主要为罗落蛮罗兰部、仲由蒙部、閟畔部、黎驱乌蛮,以及屈部和卢鲁蛮。香城部在今川西南盐源县盐井镇,南诏时为昆明县。

川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的分布及部落

南诏、大理国时期,川西南地区乌蛮包括东蛮三部和十二鬼主、黎州诸部、马湖诸部,以及建昌、会川、香城诸部等。

东蛮三部即勿邓部、两林部和丰琶部。勿邓部是原邛部中的一支,与滇东北和黔西一带的乌蛮同属一个系统,地在今四川越西县,宋时被称为邛部川蛮。两林部在勿邓部以南,即今四川越西县南部及喜德县和昭觉县一带。两林部地盘不大,但实力较强,被推为东部三蛮之长。丰琶部在今四川西昌市南部的德昌境内,并经米易延伸到盐边。十二鬼主分别为夷望、鼓路、西望、安乐、汤谷、佛蛮、亏野、阿酴、阿鹗、鉚蛮、林井和阿异。此外,凉山腹地的昭觉、美姑两县交界处还有千费生蛮,雷波县有沙漠(沙麻)部。

唐代黎州诸部,即廓清道部、盐婆十鬼主、阿逼蛮、凌蛮、三王蛮等;宋代黎州诸蛮则分为十二种,即后两林蛮、邛部川蛮、丰琶蛮、保塞蛮、三王蛮、西箐蛮、净浪蛮、白蛮(白彝)、乌蒙蛮、阿宗蛮、大云南蛮和小云南蛮。有些部在上面已经说到,这里主要说上面未说到的。

廓清道部首领是刘、杨、郝三姓;三王蛮首领也是杨、刘、郝三姓;宋代的三王蛮又称五部落蛮,首领为刘、杨、郝、赵、王五姓,分布在今汉源县西部至泸定县境。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分别融入到了藏族汉族中。盐婆的首领称鬼主,与东蛮同属一种。凌蛮即清代峨边厅的岭夷,是彝族中的白彝,住地在今乐山市金口河区。西箐蛮中包括有弥羌,住地在今牦牛山。乌蒙蛮又称仲由蒙部,指从滇东北迁入的彝族,仲由蒙即彝族圣祖笃慕。阿宗蛮住地在今石棉县境内。

阿逼蛮又分十四部落,即大龙池、小龙池、控、苴质、乌披、苴赁、觱篥水、戎列、婆狄、石地、罗公、桄、离旻、里汉。住地在今汉源县、甘洛县北部、金口河区,以及峨边县和峨眉县西南部,他们大都是从汉时期的邛僰发展起来的。《说文解字》“僰”字条徐铉注反切:“蒲北切。”即逼、畐、僰同音,阿逼蛮即阿僰蛮,是今彝族白彝人先民。宋代四川大渡河南北两岸都有白蛮,今沿岸汉源县的的皇木镇仍是汉、彝两族所居住,其中的彝族全是白彝,他们的先民就是古时的白蛮。此时的云南也有不少阿僰蛮。《元史·地理志·云南诸路行中书省》记临安路“阿僰部蛮居之”。临安路除广南、富宁两县以外的今文山州,以及红河州大部,治所在今建水县。汉代,朝廷派军队镇压胜休县(即后来元时的临安路)阿僰蛮起义后,将胜休县改名为胜僰县。(www.daowen.com)

净浪蛮在今大渡河南岸汉源县河南乡、坭美乡,以及临近的甘洛县部分地区,今天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仍以彝族人口为最多。

马湖在今四川凉山州雷波县黄琅镇,马湖诸部居住区就在马湖江流域,属秦汉时的僰道县地,是古僰人主要聚居区。唐时为驯、骋、浪三州地,彝族人口主要为白蛮(白彝),也有不少乌蛮(黑彝)。后来逐步发展成许多不同的部落和族群名称,如狼蛮,驯、骋、浪三州蛮、马湖蛮、董蛮、夷都蛮、鹿巫蛮等。狼蛮是乌蛮的一部分,其大鬼主为董氏,故称董蛮;因其居住在马湖江两岸,又称马湖蛮,其居住区在今雷波县和美姑县一带。

建昌、会川、香城诸部主要为大理国时期从云南迁入的乌蛮,其部主要为罗落蛮罗兰部、仲由蒙部、閟畔部、黎驱乌蛮,以及屈部和卢鲁蛮。

罗落蛮罗兰部住地在今会川县姜州乡、西昌市礼州镇和冕宁县泸沽镇,自称罗兰部。仲由蒙是东晋时期从滇东北迁到今宁南县的一支乌蛮,并在这些地方形成科部。閟畔部也是乌蛮,原住地在今云南会泽县和东川区,他们中的一支在唐代迁到今川西南的会理河姜州,亦称仲由蒙遗种。黎驱乌蛮在今会理县黎溪镇。屈部乌蛮在今德昌县境。香城部在今川西南盐源县盐井镇,南诏时为昆明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