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滇东北地区有阿芋路部、阿孟部、夔山部(阿旁部)、易娘部、卢鹿部(閟畔部)、磨弥敛部和乌蒙部,史称乌蛮七部。夔山部的居住区,主要在今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及其临近的部分地区。竹子岭西部的卢鹿蛮,则在今云南会泽县、巧家县和东川区一带,被视为东爨乌蛮中的一部分。磨弥敛地处七部乌蛮之东,即今云南宣威市境内,是卢鹿(倮倮)的一部分,后来向南发展,与东部乌蛮区连接起来。至此,才将阿芋之名改为乌蛮。
滇东北地区有阿芋路部、阿孟部(易溪部、芒部)、夔山部(阿旁部)、易娘部、卢鹿部(閟畔部)、磨弥敛部和乌蒙部,史称乌蛮七部。
阿芋路部在今昭通市昭阳区、盐津县和鲁甸县等地。阿芋路曾为爨蛮夷所统治,所以又被列入东部三十七部乌蛮之一。
阿孟部,即易溪部,“阿孟”即“阿芒”。元《混一方舆胜览》载:“芒部路,本名易溪部,祖芒布,宋封西南蕃部巡检。”部主被称为“罗氏鬼主”,部亦称为“罗氏鬼国”。芒部原本只是易溪部中的一部分,后来脱离易溪部自成一部。阿孟部在今云南镇雄县境内,易溪部在今贵州黔西、大方、织金等县。
夔山部、阿旁部(易娘部)。一些彝语方言称水为“易娘”,这里具体指朱提江。宋代,居住在朱提江流域的阿旁部从彝语发音上也被称为“易娘部”。夔山部的居住区,主要在今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及其临近的部分地区。(www.daowen.com)
卢鹿部(閟畔部),閟畔是部落始祖之名。卢鹿部在鲁望南部的竹子岭西面。鲁望即今云南昭通市鲁甸县。竹子岭西部的卢鹿蛮,则在今云南会泽县、巧家县和东川区一带,被视为东爨乌蛮中的一部分。今天的彝族倮倮之名,最早就是从卢鹿转音而来的。
磨弥敛部和乌蒙部。磨弥敛又称磨弥殿,是彝语“分支”的意思。磨弥敛地处七部乌蛮之东,即今云南宣威市境内,是卢鹿(倮倮)的一部分,后来向南发展,与东部乌蛮区连接起来。大理国时期,磨弥敛势力发展到了云南沾益、富源一带,并曾一度占领石城(曲靖),是东部三十七部乌蛮之一。乌蛮部的乌蒙蛮是阿芋部乌蛮中后来出现的新族称。《寰宇通志》之“乌蒙府”条载:乌蒙“古为敌甸,乌蒙乃其酋长之祖名,历代相承该有其地。宋时有阿杓者,始封乌蛮王”。至此,才将阿芋之名改为乌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文山彝族与历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