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时期,由于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南诏王室先后派了数千青年到成都“习孔子之诗书”,内地汉文化对南诏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异牟寻任用汉人郑回为清平官后,进一步密切了彝汉文化的交流,汉文化对南诏的影响进一步加深。这种文化交流虽然不是自唐才开始,但在唐朝时期更加广泛深入。现今云南还留存着的安宁王仁求碑,是唐武后圣历元年(698年)立的,碑刻采用了“圀”(国)这样的武则天颁行事使用的文字,还使用了唐代民间流行字体,如“閇”(闭)等。王仁求是河东州刺史,碑文说他“开夜郎之道,綏哀牢之圀”,可见唐代中原文化已深入到了南诏全境。
南诏统治者提倡学习汉文化的目的,是向内地学习如何统治好国家的治国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王室官员中有的能诗善文,会被称为“高手”,其佳作被后世收入《全唐诗》《全唐文》中。汉族清平官郑回不但本人文雅有词藻,而且生前是南诏诸王学习汉文化的老师。《新唐书·南诏传》说异牟寻“颇知书,有才智”,就是得益于郑回的精心传授指导。
《德化碑》碑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南诏国时期长篇优秀散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语言流畅,字句典雅,辞藻华丽。南诏王寻阁劝写的《星回节游避风台》一诗,不但语言优美,音韵抑扬顿挫,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诗写道:“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伊昔颈皇运,艰难仰忠烈;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阙。”诗歌不但具有鲜明的唐诗风格,且使用了一些自己的民族语言。如“震旦”即“国王”,“元”即“朕”,“昶”即“卿”等。清平官董成常出使成都,并在成都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怀乡之作,如“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悲心秋月夜,万里照关山。”
南诏国时期,王国的音乐以自己的民族音乐为主,同时吸收了一些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进而构成了南诏独特的民族音乐体系。距今1200多年以前,南诏王异牟寻组织进京演出《南诏奉圣乐》歌舞,歌舞乐队的演员们都身穿南诏服装,戴黑色头囊,系金腰带,数十人执羽毛而舞,南诏奉圣乐队轰动了京城长安。这种执羽而舞的舞蹈,就是改编自彝族古代的一种传统舞蹈。早在古滇国时期,这种古老的歌舞就在彝族先民中间盛行了。南诏奉圣乐队演出使用的筝、箜篌、五弦琵琶、笙、笛、拍板、筚篥、饶、铎、钲以及铜鼓等乐器,都在现今的彝族地区考古中常有发现,有些至今还在彝族民间使用着。(www.daowen.com)
南诏国音乐丰富多彩,正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南诏国各族人民,与境外许多国家长期不断交流的结果。史载,南诏遣使见西川节度使韦皋,“欲献夷中歌曲”,并有“天南滇夷俗歌四章”,这应当就是当时的云南彝族民歌。南诏奉献的音乐中,有“奉圣乐”“骠国乐”“龟兹乐”“盖罗缝”“赞普子”“菩萨蛮”等名目。《新唐书·礼乐志》说:“贞元十六年正月,南诏异牟寻……欲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进乐;皋乃作南诏奉圣乐,用黄钟之均,舞六成,二六十四人,赞引二人,序曲二十八叠,执羽而舞‘南诏奉圣乐’字……德宗阅于麟德殿,以授太常二人。”所谓韦皋作《南诏奉圣乐》,实际上是韦皋在“夷中歌曲”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并吸收了西北民族的“戎狄炸乐”。南诏正是大量吸收了汉族文化,又兼收了其他各族文化精华。《蛮书》对此记载说:“伎乐中有老人吹笛,妇人唱歌,各年近七十余。牟寻指之曰……开元皇帝赐胡部及龟兹乐各两部,今死亡零落尽,余此二人。”著名的“骠国乐”则是来自南诏的近邻骠国。南诏与骠国国土相连,骠国乐进入唐朝廷,先经过南诏,再由南诏翻译整理后进献唐朝,而南诏每有大宴亦演奏骠国乐。骠国乐“多演释氏词”,属于佛教音乐,其对南诏西部地区的影响至今仍有存留。但是,龟兹等类音乐舞蹈,大都用于南诏宫廷,而民间则主要是那些“俗歌”“俗舞”。桂馥在其《滇游续笔》中说:“夷俗,男女相会,一人吹笛,一人吹芦笙,数十人环,踏地而歌,谓之踏歌。安子虚、赋文成写的《颠歌》注云:益州颠池县,其人能西南夷歌。颠与滇同,馥谓踏歌即西南夷歌也。刘眗谓今之竽笙,并以木代匏,无复八音,芦笙用匏(葫芦),古音未忘也。”《蛮书》中还记载说,每当傍晚之时,少年子弟便游移于街闾巷尾,吹壶(葫)芦笙或树叶,声音优美。音律之间,皆寄情言,以呼邀伴侣。
南诏国的绘画艺术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题材,因此,其主要的绘画艺术也就表现在佛教方面。《南诏图传》是这些绘画艺术中的突出代表。《南诏图传》共有两卷,一卷是画卷,又称《南诏中兴画卷》或《南诏中兴国史画卷》。画卷为彩画纸卷,长5.73米,高0.3米。清朝后期,画藏于淳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的府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落入了侵略者之手,现存于日本京都有邻馆内。画卷以佛教为题材,并同时讲叙了南诏王国的历史,每图都有题记的文字说明。整幅画卷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巍山起因,描绘南诏国始祖崛起于巍山,受观音教化,草创王业时期,二是祭铁柱图,描绘细奴逻取代张乐进求的故事;三是西洱河记,描绘蒙舍诏统一六诏的经过。
《南诏图传》的价值在于展示了南诏佛教、职官、衣服、发式、建筑、器用、风俗习惯等,均可从画卷中看到中古时期南诏国的许多形象化的资料。画卷本身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不同人物的外部生理特征和内部心理状态都刻画得十分准确细腻,并且绘画技艺精湛、娴熟。因此,它不仅是云南最有价值的艺术珍品之一,还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