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西南彝区曾发生了许多规模大小不一的反民族歧视、反阶级压迫,以及反对朝廷中央及地方贪官污吏随意对彝族等各族人民强取豪夺,欺压百姓的反抗起义斗争。在这些斗争中,规模较大的有廉头、姑缯反抗斗争,反抗王莽政权推行民族压迫暴政的斗争,以及东汉初年昆明人的反抗起义和封离领导的抗暴斗争,还有五茶夷反抗斗争等。
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益州、牂牁两郡的廉头、姑缯发生了一次汉朝建立以来规模较大的起义反抗斗争,但很快便被残酷下去。不过时隔仅3年,两地又一次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反抗斗争,起义面波及周边24县,并一直坚持了5年之久。为镇压起义,朝廷指使牂牁郡的鉤町侯毋波也派兵参与了对起义军的镇压行动,毋波也因其参与镇压起义有功而由侯升格为王,开了封建王朝以夷制夷的最早先例。
王莽篡权后,在民族问题上采取了背离历史客观实际的倒行逆施政策,派五威将军王奇等,到各地收回过去汉朝廷核发的王印,将王统一降格为侯。被贬为侯的鉤町王邯,对此极为不满,拒绝接受被贬后的封号,并与朝廷形成对立局面。始建国四年(12年),王莽派牂牁大尹周歆采用欺诈手段谋杀了鉤町王邯,邯弟承怒而起兵攻打周歆,并杀死了周歆,此举迅速得到南中各地彝族人民的积极响应,王莽慌忙命地方官聚集武装力量进行镇压。于是,一场从邯弟承开始的武装起义迅速波及了南中彝区各地。《汉书·西南夷列传》说:“三边蛮夷愁扰尽反,复杀益州大尹程隆。”程隆被杀后,王莽又大肆调集军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镇压,并前后三次易将,但都归于失败,官军被打死、病死者不计其数。而此时起义军队伍的主要力量,已不是句町一地之力,而是遍布南中各地的彝族武装了。这次大规模的武装反抗斗争,为王莽短命政权的垮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汉建武十八年(45年),滇西洱海和滇中地区“昆明诸种”举行了历时四年的武装反抗斗争。益州太守繁胜在指挥官军镇压起义军的作战中连连失败,被打得落花流水,被迫败退到朱提(今昭通市昭阳区)藏匿起来。建武十九年(43年),朝廷派武威将军刘尚率一万三千大军进行疯狂镇压,起义军又继续坚持一年多,伤亡严重,减员过多,最后寡不敌众,退守到不韦(今保山施甸县一带)后失败。
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西南彝区首先在今滇西地区爆发了一次由封离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反抗斗争,并很快波及越嶲、益州、永昌、蜀郡等四郡,起义参加人数最多时达二十万之众。官军在镇压此次起义的行动中,作为有一定正义之心的主帅杨竦在镇压行动中发现,引起此次人民起义反抗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横征暴敛,欺压人民,无端肆意侵害非汉籍户口民众。杨竦便在镇压起义行动中,采取先招安,再加兵的策略,获得了成功。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杀掳三万余人,获生口千五百人,财物四千余万,降赦夷三十六种。”《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也载:“诏益州刺史张乔选堪能从事讨之。乔乃遣从事杨竦将兵至叶榆击之,贼盛未敢进,先以诏书告示三郡,密征求武士,重其购赏。乃进军与封离等战,大破之,斩获三万余级,获生口千五百人,资财四千余万,悉以赏军士。封离等惶怖,斩其同谋渠帅,诣竦乞降。”起义被镇压下去以后,杨竦据理上奏朝廷参劾地方贪官恶吏90多人,使他们一一受到了重处。(www.daowen.com)
东汉熹平五年(176年),益州郡又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反抗起义。引发起义反抗的原因,是一些地方贪官污吏任意侵占人民利益,肆意欺压残害人民。起义爆发后,朝廷派御史中丞朱龟率凉州、并州等地官军劲旅南下镇压,不料竟败于起义军手下。对此,朝廷上下一片哗然。于是,想放弃益州的议论在朝野间喧嚣一时。时任太尉掾的巴郡人李颙,由于其家乡在西南,比较了解益州地区情况,他认为事情还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主张派兵镇压,并陈述用兵的具体主张。李颙的意见得到了朝廷认可,并委任他做益州太守,替换朱龟,与益州刺史庞之一起共谋镇压起义,并直接率兵指挥镇压起义。《后汉书·孝灵帝纪》对此记载说:“熹平五年夏四月癸亥,益州郡夷叛……太守李颙讨平之。”李颙是如何镇压农民起义军之事,史料没有具体记载,只说李颙是从家乡巴郡征调了一支主要由板楯蛮组成的军队,最后打败了起义军。
魏晋时期,南中地区开始形成了以夷帅、大姓和朝廷命官三种势力并存的局面。名义上朝廷命官地位最高,实际上因夷帅与大姓大都是姻亲,关系很密切,他们互为依靠,掌握着事实上的具体实权。当时朝廷长期内乱不休,更迭不断,根本顾不上南中事务,派到南中的朝廷命官大都流于形式,未能有效行使行政管辖权。
西晋末年,建宁太守杜俊和朱提太守雍约贪狡昏聩,肆意残害百姓,胡作非为,还故意栽赃陷害夷帅和大姓。杜俊公开抢夺时任铁官令的大姓毛诜,以及时任中郎的大姓李叡的部曲,还罗织莫须有的罪名陷害毛诜的弟弟毛耐。太安元年,忍无可忍的毛诜、李叡动用他们的部曲武装,赶走了杜俊。与此同时,朱提大姓李猛也将长期欺压百姓的太守雍约驱逐。南夷校尉李毅认为这些大姓是在谋反,出兵镇压,并杀死了毛诜,李猛投降,随后又设计杀死了已经投降了的李猛。李叡则投奔到他的遑耶(亲家)——五茶夷帅于陵承处避难。第二年,于陵承找李毅为李叡说情,要求他宽恕李叡,李毅当面答应了于陵承的要求,但于陵承刚一离开,就动手杀死了李叡。李毅的出尔反尔,迅速激起了于陵承,以及毛诜、李猛等大姓遑耶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共同商议起义,反抗李毅暴政。李毅也迅速举兵镇压,但都无济于事,起义不但未被镇压下去,反而规模越来越大。永兴三年(306年),李毅在镇压无望中苦撑4年后病死,其女李秀继续率兵与起义军对抗,但也只能是苟延残喘。永嘉元年(307年),起义军攻陷宁州。《晋书·孝怀帝纪》记载说:“永嘉元年(307年),夏五月……建宁郡夷攻陷宁州,死者三千余人。”
不久,朝廷委派王逊为新任南夷校尉兼宁州刺史。王逊是个既老谋深算,又奸诈恶毒的酷吏。刚到任时,他先以虚情假意笼络民心,蒙蔽人眼,并借机积蓄力量,待站稳脚跟,羽翼丰满后,就凶相毕露,对起义军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报复镇压。而此时的起义队伍,大都不想再与朝廷为敌,只求过平静安宁的生活,因此有许多起义人员都停止了反抗行动。王逊却不顾人民思安求稳的愿望,首先从五茶夷开始,逐一进行疯狂镇压报复。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时慌乱后,仓无斗粟,众无一旅,官民虚竭,绳纪驰废。逊恶衣菜食,招集夷民,夷徼厌乱进,渐亦返善。劳来不怠,数年克复。以五茶夷昔为乱首,图讨之,未有致罪。会夷发夜郎庄王墓,逊因此遂讨灭之;及讨恶僚刚夷数千落,威震南方。官至平西、安南将军,又兼益州刺史,加散骑常侍封褒中伯。而严猛太过,多所诛锄。”由此搞得南中夷区各族人民处处自危,又纷纷拥兵自保。建宁大姓爨量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南盘江以南的今文山州,以及红河州和越南北部部分地区。面对王逊的疯狂报复,爨量与益州太守李逷(大姓)、凉水太守董慬(大姓)一起联合派兵死守南盘江两岸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并公开声明拥护成都成国李雄起义政权,与王逊对峙。与此同时,南中偏北部靠近今四川省的牂牁、平夷、南广等地,则在平夷太守朱提雷炤、流民阴贡,以及平乐太守董霸等人的率领下,也公开投靠了成国李雄政权。王逊的倒行逆施及其疯狂镇压南中彝族等各族人民起义的暴行,不但断送了南中地区,他也在大兴四年(321年)在镇压起义难成的绝望中暴病而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