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阶级即使能为历史提供一些新的东西,也是伴随着武力征服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进行的,两汉时期郡县制度的建立就是这样。中央王朝在云南及其周边地区设置郡县制度,对这些地方带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在西南彝区曾产生过积极的历史促进作用。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应当肯定其在那段时期的这种历史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封建官吏们对少数民族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在吸取人民血汗中“富及累世”。
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古代中国,阶级剥削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不可避免,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斗争,加之一部分人为发展自己的势力而挑动民族纷争,使当时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因此,在两汉时期,特别是到汉末期,以彝族为主的西南地区各族人民不断兴起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起义。
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益州郡的廉头、姑缯(今大理洱海地区)人民首先揭竿而起,牂牁郡的谈指(今贵州兴义、贞丰)、同并(今弥勒、泸西及丘北和砚山西部的部分地区)24个部落的人民群起而响应,起义队伍达3万多。西汉王朝派兵镇压,但人民是杀不尽的。
3年后,滇西的姑缯、叶榆再次起义,这次起义从滇西一直打到滇池地区。起义军杀了4000多官兵,把益州郡太守都杀了。次年,朝廷又派田广明、王平率官兵对起义军进行血腥的镇压。统治者还采取“以夷制夷”的反动政策,命句町侯亡(毋)波派军队参加官兵镇压起义军,终将起义镇压下去。官兵在镇压起义中大肆杀人掳掠,杀了5万多人,抢走牲畜10余万头。此时的句町侯因参与官军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升格成为句町王。
东汉王莽篡权以后,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加上王莽实行民族歧视和残酷的镇压政策,激起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大起义。(www.daowen.com)
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一贯主张复古的王莽声称“天无二日,土无二主”,是“百王不易之道也”,说“四夷称王”是“违于古典,缪于一统”的事情。因此,他下令四夷称王者都改为侯,并派“五威将”去各地收缴王印。面对王冠被削去,利益受侵害,过去曾参与朝廷镇压人民起义的句町王一反常态,便利用人民的反抗情绪率先进行“反莽”,并得到了各地少数民族人民的纷纷响应,起义很快遍布了云南各地及周边地区。起义军杀了益州贪官污吏,多次打退了王莽的将领冯茂率领的巴蜀士卒的围剿,起义坚持了3年之久,使王莽在一怒之下杀了冯茂。然后又派廉丹等将领率陕甘地区天水、陇西骑士,以及巴蜀、犍为等地地方兵共20万士卒前来镇压,又打了3年,官兵死者数万,其中饿死、病死者十之六七。此时,起义的领导者早已不再是句町国的少数上层人物,而是来自滇西和滇中地区的栋蚕、若豆、孟迁等各族领袖人物了。起义军不但没有被镇压下去,而且越来越多,直到王莽政权垮台。
地皇四年(23年),王莽大赦天下时,指明若豆等不在大赦之列。可见王莽对这些起义军的主要领袖人物是何等的畏惧与痛恨。之后不久,王莽政权被内地的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在摧毁王莽政权的斗争中,云南各族人民的起义发挥了很重要的配合作用。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在今天的四川盐边到云南大理、楚雄及滇池一带,又一次爆发了以彝族为主的民族反抗斗争,起义军杀了许多贪官污吏,震撼了东汉王朝。
由于民族压迫、封建阶级剥削而引起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封建阶级的残酷镇压,使斗争在给封建王朝以沉重打击的同时,也给彝族地区的生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仅东汉安帝年间的起义,朝廷军队就杀害了3万多各族人口,造成了彝族聚居地区到处尸骨堆积、千里无人烟的悲惨局面。到东汉熹平年间,彝族人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以后,人民陷入了极度的饥饿困苦之中。当时,上千的钱才能换一斗米,而一个劳动力一天才能换得两三文钱。彝区到处生产停顿,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