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与统治

秦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与统治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这一带地方的彝族,大都是后来到三国蜀汉时期及其之后进入的。秦汉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和统治,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公元前310年,分布在今滇西边境地区的丹、犁两个小部落率先接受秦的统治。秦王朝“取江南地”之后,一方面在“西南夷”地区开“五尺道”,打通关隘;同时也开始在云贵地区设立郡县,使“西南夷”地区成为与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整体。

秦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与统治

远古时期的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开始,到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上逐步出现了统一的趋向。汉文最早的地理书——《禹贡》就出现于战国时期。

《禹贡》把中国行政区划的源头追溯到了更早的夏禹时期。所谓“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即“禹分九州之界,随其所至之山,刊除其木,深大其川……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今云、贵、川及周边一些地区为九州中的梁州。梁州“东距华山之南,西距黑水”,黑水即今天的金沙江澜沧江江河。《禹贡》说:“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北部的岷山和嶓冢山发展起来了),沱潜既道(沱江和潜江也疏导好了),蔡、蒙旅平(蔡山和蒙山也发展起来了),和夷氐绩(黑水流域夷人部落的生产也有了起色)。”《华阳国志》说,春秋、战国之际,蜀国在战国初期的望帝(杜宇)之时,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起来。杜宇之后三传至保子帝,便“攻青衣(今雅安),雄长僚、僰”。公元前316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灭了蜀国和巴国。之后到公元前285年,“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焉”,即把秦帝国的版图扩大到了金沙江以南的地区。

期间,彝族“六祖”后裔中的布部和默(黔)部的部分部民进入了今广西西部和云南文山州东北部地区,但他们后来大都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了。现在这一带地方的彝族,大都是后来到三国蜀汉时期及其之后进入的。进入今文山州的彝族先民,属于“六祖”系统的,先有早期的布部和默(黔)部,蜀汉以后有武部和乍部,还有不属于“六祖”系统的其他彝族部落,如昆明、嶲、叟、武僰等,他们大都是从今红河州和曲靖地区进入文山州的。

秦汉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和统治,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过程。秦惠文王更元后九年(前316年),秦惠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灭了巴、蜀两国,先后在巴、蜀之地设置了巴、蜀、汉中三郡,并在这些地区大修水利,修筑城池,使这些本来自然条件就比较好的地区很快富裕起来,秦国的声威因此远播西南边疆地区。公元前310年,分布在今滇西边境地区的丹、犁两个小部落率先接受秦的统治。到了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蜀郡郡守张若又“取笮及其江南地”,把秦的统治势力扩展到了今四川盐源、盐边及云南宁浪、丽江楚雄西部。(www.daowen.com)

秦王赢政元年(前246年),秦始皇登上了统一中国的政治大舞台,他“奋六世之余烈”,向南方不断扩展统治区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夷”地区的经营。在秦始皇即位前就任蜀郡郡守的李冰,开始在今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川南宜宾地区),用火烧、水浇的办法开山凿石,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通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頞把李冰时修筑的僰道继续向南延伸,一直把“五尺道”修到了今曲靖附近。

由于“五尺道”的修筑,包括彝族在内的“西南夷”地区各族部落与内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便越来越密切起来。据史料记载,秦汉之际,今关中和四川之间商人来往于途,络绎不绝,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商贸和人员往来盛况。他们把川西南和滇西的邛笮牛马运入蜀中,又把蜀地的铁器输入云南,进一步促进了云南彝区的经济发展。

秦王朝“取江南地”之后,一方面在“西南夷”地区开“五尺道”,打通关隘;同时也开始在云贵地区设立郡县,使“西南夷”地区成为与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整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秦在邛笮地区还正式设立过郡县,但这些郡县名称却没有在文献中具体记载下来,留下了遗憾。尽管如此,以记史严谨而著称的司马迁仍在其《史记》中出现了这样的“遗憾”,后人认为,其关于秦时在邛笮地区设立过郡县的记载是可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