筰都夷是汉时居住在筰都县(今四川凉山州盐源县一带)的古夷人部落国家,县名即由部落族名和部落国家名而来。《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自嶲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冉駹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华阳国志·蜀志》载:“笮(筰),笮(筰)夷也。”《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也载:“筰都夷……其人皆被发左祍,语言多好譬类,居处略与汶山夷同。”又载:“筰夷者,武帝所开,以为筰都县。……元鼎六年,以为沈黎郡。至天汉四年,并蜀为西部(指西南夷西部),置两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一居青衣,主汉人。”此时的青衣县,汉人已占多数,原来在青衣的古夷人大都融合到汉人中去了。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说,当时的益州刺史朱辅注意搞好民族关系,益州境外的白狼、槃木、唐菆等大小百余国归附汉朝廷,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朱辅上书皇帝说,白狼王、唐菆等不避艰辛,扶老携幼,归附圣明的皇帝。为表归汉的欢愉,赞皇帝圣德,白狼王等还特意作诗三章。又说,白狼语与汉不同,特请精通白狼语的犍为郡人田恭译成汉语,派从事史李陵与田恭一道,护送白狼王上京晋见皇帝,并“录其献歌”。这三首诗歌最早见于汉时刘珍等撰的《东观汉记》中,《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录有献诗全文,李贤为此注云:“《东观记》载其歌,并载夷人本语,并重译训诂为华语,今范史所载者是也。今记《东观》夷言,以为此注也。”后来的人称此献歌为《白狼歌》。(www.daowen.com)
《白狼歌》共有三首,是最早记述藏缅语族语言的珍贵历史文献。诗歌三章分别称为《远夷乐德歌诗》《远夷慕德歌诗》和《远夷环德》。进入20世纪以来,不少学者开始应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白狼歌》。多数学者通过考察研究后认为,白狼语与彝语关系最密切。地质学家丁文江多年在西南从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工作中接触到了不少的彝文古籍,于是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彝文古籍,是最早注意探索白狼语与彝语关系的学者,并于20世纪30年代,与精通古彝文的贵州彝族学者罗文笔先生合作,翻译整理彝文古籍,出版了系列丛书《爨文丛刻》。丁文江经过多年的精心研究发现,《白狼歌》与彝语关系最密切,应属于彝语。人类学家杨承志先生于1933年撰写的《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族》一文中也说:《白狼歌》中的大(是)、沃(昌)、吏(罔)、来(留)、见(艾)、酒(推)、不(莫)、蛮(偻)、日(且)、冬(综邪)、夏(笮邪)、母(摸)、石(禄)、父(捕)等字与现在的罗罗语“若合符节”,此可证明远夷便是“罗罗”的古称,白狼王便是当时罗罗族的酋长。杨承志是用法国传教士保罗·亚维尔编写的《法倮词典》中的彝语发音与《白狼歌》中的记音作对比,而确定白狼语是彝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