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益那(夜郎)史事,文山彝族与历史揭秘

益那(夜郎)史事,文山彝族与历史揭秘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彝族史籍《夜郎史传》中,有一节专门介绍了益那(夜郎)家基本的源流谱牒,以及其兴盛没落的大体过程。汉文史书中将彝语“益那”音译记为“夜郎”,准确的彝语音译应当是益那。而有自己民族文字明确记载流传下来的夜郎史籍,却只保存在彝族聚居的云、贵乌蒙山区,如彝文巨著《西南彝志》《夜郎史传》《彝族源流》等。《夜郎史传》较为详尽而系统地记述了汉文献中没有记载的我国彝族先民建立古夜郎国的历史。

益那(夜郎)史事,文山彝族与历史揭秘

彝族史籍《夜郎史传》中,有一节专门介绍了益那(夜郎)家基本的源流谱牒,以及其兴盛没落的大体过程。原文如下:

武僰益那根,益那僰子孙,益那竹根本,益那水发祥。(益那“水发祥”,是指竹王传说中所说的竹夜郎,竹夜郎为其母碰触水中浮竹后得孕而生)

一代僰阿蒙,二代蒙阿夜,三代夜郎朵,四代郎朵乍,五代乍慈慈,六代慈阿弘,七代弘阿武,八代武阿古,九代古阿举,十代举阿哲。

(举阿哲之后从新纪代):一代哲阿尼,二代尼阿哎,三代哎阿鄂。四代鄂鲁默,五代鲁默姆,六代姆赫德,七代德阿哲,八代哲默遮,九代默遮索,十代索五额。

(索武额之后从新纪代):一代额哼哈,二代哼哈足哲,三代足哲多,四代多同弭,五代同弭匹,六代匹鄂莫,七代莫雅费。

夜郎朵之世,夜郎占一方,说的是这事。

武阿古之后,武古笃相助,武古笃联姻。在太液之南,南岸乃夜郎;在夜郎柱姆,祭三代祖灵。

鄂鲁默之世,君为鄂鲁默,臣为斯列巴,师为额史邹,如云雾满江,汇成大江水,其势乃如此。

濮所夜郎根,武濮所相助,武濮所联姻。在宰拜赫戛,祭三代祖灵。弭靡夜郎根,弭迷也相助,弭靡也联姻,兴起帝王制,说的是这样。

武乍夜郎根,武乍来相助,武乍来联姻,居可乐柱姆,集中来掌权,似猛虎雄据。在骂谷柱姆,兵营似云层,兵士如羊群。七十二次仗,做一天打完。夜那勾纪家,迁往东方去,居大格落姆,开三代新亲,先与句町开,后与漏卧开。默遮索之世,夜郎迁西方,三代开濮甸。濮甸君之女,名主禄阿舍,索武额之母。多同弭之世,住多同弭谷,自称天地代,说是天之子,也称僰后裔;开辟了新天,开辟了大地。大地的四方,在四方五水,唯我独尊君,唯我享盛名,说的是这样。

莫雅费之世,乱出柴确星,赫万妖横行,赫洪怪乱世。立慎特罢凶,夜郎被攻打,夜郎被消灭;高天黑漆漆,大地昏沉沉。夜郎的残余,迁往啥弭去,住啥弭卧甸,就是这样的。

益那被打败后,其残余部分迁往的“舍弭卧甸”,在今滇西的大理州境内。

以上所列出的夜郎27代父子连名世系,明确说明了益那(夜郎)是由上古时代的武僰氏族发展而来的,是众多武僰氏族分支中的一个大支。这一点,《益那悲歌·武僰分支谱》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嗳哺生鲁朵,鲁翁吐与朵默那生所有的僰,其中的僰雅蒙一支,到第三代为武益那(武夜郎)。”

汉文史书中将彝语“益那”音译记为“夜郎”,准确的彝语音译应当是益那。益那早先为人名,后逐步转化为部族名和部落国家名,符合古代彝族先民从人名、部族名到国名的命名习惯。

过去,有关夜郎的研究,大都以汉文记载资料为基础,民族文献资料方面,只有彝族、布依族和仡佬族中有民间口头传说。而有自己民族文字明确记载流传下来的夜郎史籍,却只保存在彝族聚居的云、贵乌蒙山区,如彝文巨著《西南彝志》《夜郎史传》《彝族源流》等。而较为全面完整、记述夜郎国史事的,则是20世纪90年代翻译出版的《夜郎史传》,这是继《西南彝志》之后又一部彝族文献长篇巨制。

夜郎是一个多民族、多部落的部落联盟国家。在秦汉西南夷时期,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夜郎国,同时期的不少部落或部落联盟国家也是如此,差别只是在于其民族构成比例情况有所不同。夜郎国之地,是彝族“六祖分支”后,布、默两部开拓发展的主要地区,到司马迁写《史记》时,布、默两部后裔已在这些地区生活500多年时间了,并有一部分进入了黔南、桂西、滇东南、川西平原和越南北部地区。因此在那段时间,彝族先民在这些地区人口当为占主体地位的民族。1979年4月,西南师范大学邓子琴教授在其出版的论文集《彝文“以诺”印章跋语》中,介绍了云南昭通张希鲁先生从贵州威宁收集到的一枚彝文印章,印章上的彝文译成汉文之意为“夜郎境手司印”。彝语“以诺”(益那)即为汉语“夜郎”,先是人名,后转化为部落名,进而又转为部落联盟国家名。《夜郎史传》较为详尽而系统地记述了汉文献中没有记载的我国彝族先民建立古夜郎国的历史。依据《夜郎史传》中的详细记述,以及多年来的考古发现,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在多民族、多部落的夜郎国中,彝族先民是占主体地位的民族。

《夜郎史传》明确记述“夜郎”之名,是由彝族先祖名王之名而来的。书中把夜郎国史分为武米、洛举、撒骂和竹王四个时期。自武祖慕雅枯君长开始,传至竹王而亡,相当于夏朝至西汉末年,历经时间长达近两千年。

武米夜郎,也叫武君夜郎,是夜郎立国的第一时期,其间又有用夜郎、采默、多同、兴、苏阿纳,以五个盟长命名的五个历史阶段。彝族“人皇”笃慕娶三房,生六子,繁衍分支为六个部系以后,各君长国以管其土,以掌其民,他们的世系分别是:长为武或乍,一世慕雅枯、二世枯雅益、三世益雅诺、四世雅诺诺、五世诺朱苏、六世苏俄武、七世武夜郎(准确的彝语音为“益那”)。“夜郎”之名即由七世“武祖”开始出现,这就是“夜郎”之名的由来。其中的采默夜郎以采默盟长得名,统辖采默、鲁里、喽里、朴喽和阿武五君长国。多同夜郎以多同盟长而名。多同为武系苏远支苏必姆之孙,统辖多同、米古、兴、磨索、武磨、伟武六君长国。后兴取代多同为盟长,是为兴夜郎,即汉文中所记载的“夜郎王兴”。兴夜郎初时统辖苏那嘎、兴、多同、居谷奢、奢姆益、益强勿、益勿古、阿古纳和纳多图九君长国。西汉成帝年间,在夜郎、漏卧(今罗平、师宗和丘北县东北部)、句町(今文山州东南部和广西西部)等部落联盟国家不断发生相互兼并的战争中,夜郎打败了漏卧,收其地后,增加统辖了妥鲁打倮、古糯、白那妥洪、录卧、眨眨俄沟、麻那姆古、夜郎眨土、斗歹濮卧、磨布列揩和夜郎勾纪十君长国。此后,夜郎西部的苏阿纳逐步强盛起来,便取代了夜郎王兴为部落联盟国家盟长,是为苏阿纳夜郎,统辖苏阿纳、纳阿卧、卧侧侧、侧侧补、补叟也、叟也阿德、德恒恒、恒恒朵和朵阿勿九君长国。

苏阿纳之后,夜郎部落联盟盟长又转回到了佐洛举部系,佐洛举为盟长,即为洛举夜郎。武夜郎独称武米,统称又改姓,佐洛举为夜郎长子,统辖佐洛举、侯姆德、鲁德毕、守益旺、益旺否、否娄络、娄洛密、密阿德、阿德武和武布利十君长国。

武系武夜郎次子与佐洛举是同胞兄弟,为武陀尼支系。武陀尼君长国国君撒骂在佐洛举之后,成为夜郎的盟长,是为撒骂夜郎。撒骂夜郎的盟长世系是苏阿德、德阿威、威威武、武录索、录索坡、坡俄默。撒骂夜郎直接统辖了磨苦安、呗勃卧、莫卧、俄索四君长国,其中比较大的君长国磨苦安还分辖有鲁德、成勾、鲁德勾侯、娄博纪洛四个小君长国。

在夜郎与漏卧的战争中,夜郎慕帕汝舍竹君长国逐步强大起来,其君长击鼓支配了夜郎的政治和军队,从而进入了以竹王为盟长的竹王夜郎时代。竹王夜郎统辖的君长国有俄舍为竹王夜郎亲统的中央君长国;中部腹地直属的有阿那余、布武舍勒等十君长国。另外,夜郎、磨舍、大兴、略邑、否乍和阿斗五君长国也属竹王亲统国。东部有纪且、乃朱、博阿武三君长国;东南部有苏武益、勿阿纳等十君长国;西北部有布舍余、仆堵糯淄和磨秋慕德十君长国。

彝文史籍《武根武夜郎》对夜郎国历史的记载也较详细。其文如下:

在那古时候,笃慕生武乍,慕雅克是武,慕雅俄是乍。武与乍发祥,源于六祖地。……武乍分七支,七支走七方。后来又分化,五支变实勺,和武与和尼。它两支不变,说的是这样。

武祖慕雅克,武祖第一代,。慕雅克开始,代代往下传。武家前七代,武君武臣出,各为一方霸。争地又夺土。漏卧与夜郎,两家来争雄。武君夜郎濮,武臣武夜郎,武师武濮安,到处打漏侯。到处搜濮人,占了布默地,说的是这样。(www.daowen.com)

到了后来呢。君臣师变了:武夜郎为君,武阿诺为臣,武阿濮为师。自夜郎为君,势力日强大,到处抢牛马,到处抢猪羊。牛马猪羊呀,满山满岭是。说的是这样。

夜郎强盛后,就在博那恒,就在恒叶果,先建两个城,住在两城里。两城建好后,娶三位妻子,一妻是濮女,一妻是勾女,三妻磨家女,说的是这样。住在两城中,打牛来祭天,打牛来祭地,打牛来祭祖,祭后基业盛,神祇佑夜郎,威名震天下军师个个能,臣民个个强。打仗和射箭,样样都高超。那撤大城呀,全都建兵营。兵多数不清;夜郎君的兵,住满了那撤。人间的土地,全为夜里地;所有的地方,一切归他管,一切属于他。说的是这样。

夜郎掌了权,权势大无比。夜郎一言出,无事不平定,人们都降服。所有的人间,都受他管理;象清水一样,清澈可见底,老天也凑合。人间的四方,四方光景好;四方的大地,到处绿葱葱。说的是这样。

四方分好后,慕古洪来管,他管两边城;大兴他来管,来管中心城。慕古洪大兴,他俩是大臣;夜郎的土地,各方他俩管;夜郎国土上,全部的要地,由他俩来管。各地的岩石,所有的箐林,都由他俩管。说的是这样。大兴其人昵,夜郎第一臣;慕古洪其人,他是第二臣。慕古洪大兴,由师来吩咐。在夜郎国里,一切师吩咐。一切由师记,一切师来载,这样记下来。说的是这样。

堵土纪俄地,根源是这样:施勒有九子,次子施碧幕,西边各处走。施碧幕之世,一代生堵土。施碧幕世系,由师来吩咐。施碧幕乃一,碧幕侯乃二,碧培土乃三,堵土菊乃四,菊哲土乃五,武磨伏乃六。施碧幕这支,乃属武支系。在夜郎之时,堵土戴官帽,磨伏穿官服,他们二位呀,官位是臣位,管西部政事。说的是这样。在那些时间,慕古第一臣,大兴第二臣,磨索第三臣,武磨第四臣,武伟磨五臣,他们五人呀,在世间为臣。说的是这样。武家的六部,武夜郎最强,牛羊遍山跑,兵马多如星。东南西北打,四面八方战。东边打漏卧,西边打恒尼,战祸连年起。战争的烟雾,笼罩着大地。恒卧漏濮呢,被赶到天边,由夜郎来管。这样一来呢,夜郎的君王,夜郎的大臣,分到各城池,分管各方地。这样一来昵,苏那嘎第一,大兴君第二,堵土君第三,居谷奢第四,奢姆益强五,益强勿第六,益勿古七君,阿古纳八君,纳都图九君;九位皆君长,在天下九方,战彝汉大城。说的是这样。天下九君长,势力很强大,声威如雷霆,霸占着九方。说的是这样。君长武夜郎,金银他最多,数也数不清。兵马他最强,兵营到处是。有七十七个。战争发生了,这些兵来打;战争结束了,派兵搞修建,修金房银房。诸事谁掌管,大兴来掌管;一切美好事,大兴他来管。说的是这样。南边的城池,城池很美丽;它是夜郎建,夜郎君王位慕,夜郎的臣管。宰拜赫城池、宰拜瓦城池,这两个城池,它是大兴住,它是大兴管。南边的城池,最大最美的,一是宰鲁瓦,二是宰土鲁;两个城池中,西边一道门,它是战争门。雾罩一升天,此门就打开。门一打开呀,夜郎的兵马,似洪水奔泻。一场大灾难,就这样来临,这样来发生。说的是这样。

武夜郎的君,居住在四方。大君有九个,九君都能战。每次战争中,各君都有功。他们九君中,相互来联姻。各有各规矩,各兴各礼仪。说的是这样。九君住西方,面向日出处;日出的东方,打牛祭天地,求天地保佑,祭祖保平安。西部的城池,九君的兵营,兵营九十九,九十九严守。城池九十座,九十座严防。所有的城中,分出黑白彝,分出青红彝,分出工和匠。夜郎九十城,彝汉各有钱,城中有雕龙,城外有雕虎。说的是这样。扯扯安鲁瓦,安武土鲁瓦,两大城池中,五大家支住,四位武君管。东西和南北,各开一道门,处那索来管。东为战争门,东边雾罩升,战争就打起。武夜郎的兵,如天上星星,似地上猛虎,追击来犯者,向四方奔逃。说的是这样。武夜郎兵将,每次战争中,他们都能战;每次作战时,他们都这样,用刀砍敌兵,用箭射敌将。没死的兵将,他们捉去昵,捉去邀功名。他们捉去呢,捉去求赏赐。这样一来呢,凡是夜郎兵,勇猛地作战。说的是这样。磨苦安鲁瓦,它属于君城,三方积金银,中央修金殿;金殿修四个,四殿金光闪。君住城池内,他管天下事;武之阿德比,他管理城池,安城多美丽,城兵九千九,兵马雄威威。美丽的安城,漏卧不停地,派兵来攻打,常常打安城,总想得到它。漏卧的大将,侯俄鲁瓦纪,两次打安城,打到安城边,兵逼城门下。武夜郎君长,坚决守安城。夜郎的兵马,似天上云层,封锁着安城。两边的兵将,连天战不休;天空阴沉沉,胜负难分明。夜郎拿出酒,九十又九坛,送给漏卧兵,战乱才平息。战乱停止了,民众得安身。武夜郎二子,各领九千兵,守望着安城。西边武杰过,他领兵九万,守卫楚台城;西部阿莫城,他守二城池。说的是这样。西边武布过,他领三万兵守卫且嘎朱。战争常常起,他常去迎战。南边的良臣,菊也武阿哪,管理播勒卧,管理播勒城。俄索苏阿纳,俄索君管城;他迁俄索城,定居在西部。说的是这样。夜郎君长的,呗耄代数是:苏阿德乃一,注阿威乃二,威威武乃三,武录索乃四,录索坡乃五,坡俄卖乃六,此乃六师主。说的是这样。夜郎的大臣,大臣有六个:鲁德是大臣,成勾是大臣,路特和勾侯,娄博和纪络,是后四大臣。六师和六臣,都是夜郎的,军师和大臣。说的是这样。注俄娄坡呢,在漏恒堵那,管理马牛羊,三君管四方,四处猪牛羊。说的是这样。鲁德阿臣君,他来造弓箭。后有克博武,克博武继承,又来造弓箭,又来造铁盔;大刀和小刀,一切都造好。侯阿武凶猛,他是漏卧将,常常带着兵,来抢夺武器。夜郎势也强,决不来想让。斗朵大曲呢,挥兵来阻挡,阻挡阿侯武。说的是这样。后来有一天,在土帕鲁沟,克博造的弓,全被漏卧抢。夜郎阿那呢,派了夜兴君,到土帕鲁沟,兵马齐奋战,打败漏卧兵。漏卧兵败侯,被赶到天边。娄傅莫大且,来谢夜郎君。拿酒九大坛,杀牛十二头。感谢夜郎君。漏卧败鲁沟,到天边不回。后来博武君,来住漏卧城,来管漏卧池。漏卧的城池,城池很宽大。漏卧的土地,土地也肥沃。博武君长呢,大发展基业。说的是这样。天边漏卧兵,再也不敢犯。夜郎和漏卧,战祸年年生,苦难天天有。漏卧兵败后,苦难从此消。说的是这样。这样一来呢,东边三城池,三君来居住:一君耻纪尼,二君纪乃朱,三君博阿武,同住东边城。说的是这样。克博的三君,三君住三地:一君住葛仇,二君武洛城,三君恒移鲁,各住各城池,各管各地域。夜郎的君臣,弓箭自己造,兵强马又壮。说的是这样。东南有十君,十君都强盛。十君在东南,管理他的地,守护他的土;广袤的土地,牛羊遍地有,草木绿葱葱,粮食出产多。民众得安乐。说的是这样。十君管东方,管理东南边,繁殖其牛羊,增制其弓箭,东南他来分。说的是这样。中部的十君,十君管中部,繁殖其牛羊,增制其弓箭。夜郎住安城,大兴来统管,大兴管十君,世间他为君,世间归他管,说的是这样。西北有十君,西北的各地,其地十君管,繁殖其牛羊,增制其弓箭。说的是这样。世间西北宽,日日有战祸,随时起战祸。驻军在北方,堵住了汉兵。夜郎住安城,十君管西北,略色来统管。略色管十君,西北属他管,西北属他分。这样一来呀,夜郎第一君,磨奈第二君,大兴第三君,略色第四君,富作斗阿五。他们这五君,管理天下事。他们管战争,管发展金银,管发展牛羊。夜郎最强盛。夜郎的兵马,兵马多如星;人间的各地,各地都是兵。东西南北方,四方常交战。战争象雾罩,战争象风暴,百姓常遭难。夜郎的城池,夜郎本君住。妥鲁打倮城,大兴君居住。古诺大城呢,播勒君居住。禄竹录卧城,阿于德居住。扎麦俄勾城,阿佐仇居住。堵土举该城,堵土君居住。遗必堵土勾,遗必君居住。斗德尼舍勾,斗德卧君住。斗德仆卧城,竹君来居住。赫海作舍城,芒布君居住。妥鲁勾纪城,欧捉舍君住。纽可章阁城,夜郎君居住。夜郎住的城,取名章阁城。妥阿尼柱城,阿尼君来住。红路达毕城,红鲁君来住。阿德竹德城,阿德果君住。说的是这样。勾阿娄君呢,俄鲁额城住,娄娄勾大城,播勒三君住。幕俄勾城呢,阿哲君居住。纪俄勾大城,俄索君居住。古苦勾大城,笃采君居住。濮吐珠液城,阿旺君居住。格勾城里呢,扯勒君居住。尼素大城呢,叙纪君居住,说的是这样。

《彝族源流·武氏源流》说的:“武氏七世武额濮为君,武阿那为臣,武濮安为师”,与《武根武夜郎》记载一致。其中的武额濮即夜郎濮,武阿那即武夜郎。武夜郎开了武氏一支的辉煌。

武夜郎是后武德武益那(夜郎),据有先武武僰时期的许多地盘。秦汉时的后武武益那,是六祖系的益那七代。《彝族源流·克博创业记》载:“武注借铃给糯陇邓,克博又向其兄借铃,后铃丢失。武注向克博索铃,其兄也趁机为难。克博愤而弃祖业远走他乡,自己创业谋出路。克博走后,武注一路追击,但被克博所败。”《彝族源流·阿默尼》说,克博后来在武之地享受荣华富贵。这里说的武之地,大体上就在今天的滇东的曲靖市和文山州东北(部分),以及黔中西部地区。慕克克18世孙海邓葛余为磨弥部祖,其弟海邓阿仁为播勒部祖。慕克克24世孙默遮俄索是海邓葛余之后,占尽威宁知道,其后裔称为乌撒部。慕齐齐19代孙毕余勿生有三子,次子勿阿克,守德施本部,后裔称阿余陡部。三子勿阿纳有二子,长子名德初,后来成为阿外惹部世袭君长;次子阿宗生子阿妥,阿妥有两子,一名阿哲,是其后阿哲部之祖,也称慕俄格、水西,均属阿哲部之后。

大革之地,先是侯家所据,至大额卓,为海邓阿仁所灭,并在其地建城名叫大革洛。而侯部18世德额辉时也建起了扯勒部,后又与其兄德额隆建立乌蒙部。

夜郎国中后期,夜郎部落联盟盟长与部落君长的关系,同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关系有许多相似之处。各君长国是以夜郎为首脑的、松散的君长联盟,且长期分合无常,亲仇无度。为了共同的和不同的利益,或联合攻占他部土地,掳掠他族的牛、马、羊群和人口,或各自为政,举兵相攻,相互侵占,相互掳掠。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夜郎国先后修建了许许多多的城池,这些城池多以部系族支首领之名命名,是各阶段时期夜郎国盟长和君长国的都邑。其中比较著名的,在武米时期有倮那恒和恒时倮两座大城;兴夜郎时期有俄舍、者白黑和米卧朱三座大城;撒骂夜郎时期有磨苦安、楚舍、西阿革、且戛朱、莫卧、博戛和和俄索等;竹王夜郎时期,夜郎在攻占濮人领地后,面积扩张得很大,城池数量增多,著名的有扯扯那洛、那思尔汝、俄舍等五十余座。

西汉时期夜郎国灭亡后,夜郎时代的有些城池得到了保存,并继续发展,成为后来彝族君长或土司的治所。

武米夜郎时,夜郎盟长的都邑在贵州赫章县的可乐。之后的采默、多同、兴、苏阿钠四盟长,以及洛举夜郎、撒骂夜郎和竹王夜郎三个时期的盟长,都始终居住在俄舍城。俄舍城又叫娄娄沟、呗勒大革,地点在今天的贵州贵阳和安顺一带。

夜郎盟长和诸君长国的首邑,是盟国和各君长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战争掳掠来的牛、马、羊群和粮食、奴隶,都集中在都邑中或附近周边。有的都邑专门从事金、银、铜、铁冶炼,制造金属武器和佩饰。城池宫殿中,有的还用金属制作的艺术制品作装饰。《夜郎史传》记述夜郎国中鸡、鸭成群,牛、马、羊群满山,还有专门从事饲养猪、牛、马、羊的“羊头人”“黑猪人”,土地上种出来的荞等粮食用不完。下层部民中有“黄人”“青人”和“奴隶”三种,他们主要从事的劳动就是种粮食,说明夜郎国到了中期兴盛时期,其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奴隶制经济,已有了比较高的发展水平。

夜郎国的法律较为完整,而且特别严酷。彝族的成文法律始于远古武洛撮时期的“治国安邦”法,到了夜郎国勿阿纳时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单独的法律文书大都只是在一些彝文文献中零星的片段记述。现今唯一发现的,也是较为完整的彝文法律,是勿阿纳时期夜郎王布告天下臣民的二十条法令。法令的具体条文和内容是:

(一)凡偷盗者砍指。(二)凡行骗、抢劫者挖眼。(三)凡不孝者罚,重者剥皮。(四)凡聚众谋反者,一律处死。(五)必须缴纳税租,凡违者没收土地、财物,重者坐牢,直至处死。(六)各部落每年必献美女三十,不从者,处主管人坐牢。(七)凡抗命哭泣者,先挖左眼,再哭者挖右眼。(八)凡违君令、议论君长者,发兵讨伐之。(九)婚配自由,凡违者轻则教育,重则砍头。(十)凡每年十月初一(即彝族十月年的最后一个月的初一日开始),臣民为夜郎国君长祝寿,违者轻则坐牢,重则斩首。(十一)必须认真耕牧,确保丰收。凡交瘦猪、瘦羊者,以人作抵,终身为奴。(十二)凡男子必娶三妻,多子多孙。多生男儿者,奖大牛一头,田三块。(十三)凡战俘均安家分田,同为贫民,若不从乃至潜逃者处死。(十四)各种典籍均为毕摩掌管,凡私藏者严办。(十五)兵将不准偷盗、抢劫、逃跑、卖主,凡违者处死。(十六)兵将必须忠于君长,切勿乱言,违者用刑。(十七)兵将作战必须勇猛,不怕死,溃者、逃者斩首。(十八)厚葬、厚祭英雄。箭自胸前穿者为英雄,自背后入者为逃兵,临阵脱逃者射死。(十九)将帅之责为领兵、打仗、严军纪。打胜仗者论功行赏,打败仗者将帅处死。(二十)内奸砍手脚及挖眼。

在夜郎史研究中,需要弄清先武、后武两个年代及其与一些事件的关系,否则就容易产生混乱。

许多彝文史书都提到原属益那的很多地方,为六祖后裔各部所有。有的还说原属益那的播勒之后归侯部,后海邓阿仁又逐侯部居其地。一些学者很容易就将这事与汉文史籍记述的夜郎之亡联系起来。一般认为,夜郎之亡是在西汉河平年间,如果把六祖后裔各部入据夜郎故地都算在这一年代之后,那么,六祖分支的年代就会推后很多,许多事件的发生就说不通。反过来说,汉时的夜郎,在彝文史籍中究竟属于哪些家族,也就成了问题。如果说武僰氏的益那是汉代汉文所记的夜郎,那么在年代上也说不通。其实,这样的混乱是因为存在两个不同的“武益那”时期造成的。

《夜郎史传》中只提到益那家族至慕雅费亡国,余众西迁到啥弭卧甸。《彝族源流·益那源》中也提到此事,并说由卓洛举起又重新继承益那的名号、大统。至于被什么人攻破而亡,书中并没有提及。有些学者就由此联系《汉书·西南夷列传》所记,认为这就是指示陈立攻打夜郎一事。但在彝文史籍《益那悲歌》的记载中,导致夜郎亡国,其余众西迁的原因是在与鄂靡的争斗中失败而亡。此书这样描述夜郎和鄂靡最后的决战败亡场面:“……正在这时候,鄂靡的杀声,已渐渐逼近,益那邪苴隆,带上了家人,和少数残兵,向西边逃去,向啥靡逃去。到了啥靡后,隐瞒了姓氏,改换了名字,若干代人后,才打出了旗帜,称益那勾纪。卓雅罗纪家,西边卓罗纪,由来是这样。”《益那悲歌》这样讲述益那王局阿邪如何在与鄂靡的争斗中亡国:先是益那王局阿邪被鄂靡打败,后王子邪苴隆打败鄂靡复国,最后又被鄂靡所败而亡国西逃。邪苴隆和鄂靡两人在益那王族的谱系中均未见记载,但促使益那西逃的原因很明确,那就是在反击夙敌鄂靡的进攻中失败。在《夜郎史传》中,说迁到鄂靡去的是莫邪费王兵败后的残余势力。两相对照,知西迁者是武僰氏的益那,与陈立攻夜郎并非同一件事。以其彝语读音解,局阿邪和莫雅费应为同一个人。

在一些彝文史书篇目中,虽然也有益那之名出现,但显然与武僰氏的益那无关,其讲的益那是六祖武支系的益那。

《夜郎史传·夜郎在可乐》中说:为统一政令,武夜郎图谋攻漏卧。攻漏卧之前,准备先集中力量攻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胞弟夜堵土领地古诺(今贵阳),并用计骗其弟到可乐,企图杀人并地。夜堵土识破了其兄的阴谋诡计,主动进行反击,并将其兄武夜郎擒拿囚禁起来,统管起了夜郎全境。夜堵土管理有方,夜郎国井然有序。不久,漏卧国君主阿苦兴兵攻打夜郎,为夜堵土所败,阿苦被擒。夜堵土以礼相待阿苦,并放其回国。阿苦回国后,其妹阿古责怪他打仗无能,损兵折将,丢了祖宗的脸,便统兵报复攻夜堵土,夜堵土大意被擒,阿古也回敬了夜堵土放兄之礼,让夜堵土一马,放其归队,改日再战。再战中阿古反而兵败被擒。夜堵土仍然以礼相待,放她回去。阿古心悦诚服,并与夜堵土相爱结为连理。后夜堵土又释放武夜郎,还位于其兄,同阿古一起离开可乐,到大格洛姆(今贵州安顺)定居。武夜郎复位后,选贤任能,专心治国,在今黔中、黔西北、滇东北、川南等地区建城池,广拓疆土,国力日见兴盛起来。《夜郎史传·武乍的基业》这样记述六祖武支的第七代武夜郎君长:

很古的时候,在地上人间,武家和乍家,后世很繁荣,各地建基业,武乍基业盛,如雨后春笋。武家的人呀,各处堵兴旺。南边的地方属武家管。武氏势力强,打仗很勇猛。从古到如今,也有衰弱时,也有强大时。武氏的九部,名声最震亮。强大于世间。后来武家呢,传到第七代,更比祖先强,权势也很大,统领各地方,更加强盛了。那时的武家,有个传家宝,名叫白龙角;白龙角九杈,贤君出武家。武家传到了,第七代君长,最强武夜郎。武夜郎这人,刚强又勇猛,机智又聪明。在那些时候,武氏的各部,土地他最宽,势力他最强。武家的君长,强君就是他。

《元史·地理·云南行省》中载:“罗雄州……夷名其地为塔敝纳夷甸。俗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名其部曰罗雄。”盘瓠六男,当为笃慕六子。蒙由丘是彝文史籍《西南彝志》所说的笃慕长子慕阿考,是武支始祖。“慕”“蒙”音相近。而民族名称冠以“蒙”字的,不但苗族有,彝族也有,如南诏国政权王族。由此可知,武、乍迁居南方之说是可信的。所谓多同米谷在曲靖,也是可信的。上述元史记载中有盘瓠、蒙由丘之名,有人就说罗雄州之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罗雄部是苗族,这是一种附会或误记。南诏、大理国以前,云南还没有苗族。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除了今文山、红河两州南部和越南北部的安南都护府有少量从军队中转为民定居下来的的苗族外,云南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苗族居住,元朝时期有少量进入黔西和滇东地区。大批进入黔西、黔西南和滇东、滇东南及桂西地区的苗族,是到了明清以后的事。他们原来主要居住在湘西和黔东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