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山彝族医药文化-文山彝族与历史

文山彝族医药文化-文山彝族与历史

时间:2023-10-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远古时期,彝族人民在与各种疾病的抗争中开始了采药治病活动,并在长期的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步积累和丰富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医药,使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彝文史籍《帝王记》记载,彝族医药产生的时间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可谓源远流长。这一记载说明,彝族医药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时期的采药活动。这样的认识,是彝族人民经过长时期的生产劳动及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

文山彝族医药文化-文山彝族与历史

远古时期,彝族人民在与各种疾病的抗争中开始了采药治病活动,并在长期的不断实践探索中逐步积累和丰富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医药,使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彝文史籍《帝王记》记载,彝族医药产生的时间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可谓源远流长。彝族创世史诗《物始记略》这样记载彝族医药的起源:“很古的时候,风吹疾病来,疾病漫人间。女人会治病,女人有知识,百病她来治;青草能治病,树皮能治病,人们感谢她。女医是医生,四面八方医,在到处防治病。四方的疾病,逐渐治好了,医病的知识,这样传下来。”这一记载说明,彝族医药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时期的采药活动。那时,妇女是药物的主要采集者,她们掌握着比较多的植物药用知识,是部落群体中医术最高的人。彝文经书《寻药找药经》这样记载了一位牧羊女找药治羊病的故事:“到了宏鲁山,因为羊儿病,心中暗焦急,急忙找药草。掰一枝黄药,绕向羊儿身,不见羊儿起,这不是良药。见到青叶药,急忙采一枝,绕向羊儿身,羊儿站起来,羊儿蹦蹦跳,这正是良药。”

彝文史书《哦吗支杰察》中又这样记载:“在荒古年代,世上的人们,有病不会医,病了吟哼哼。我们的祖先,叫莫臣什诺,上山采百草,尝遍苦酸辛。百草有百样,一样采一百,百样治百病,有病不再哼。后人学什诺,如火星火种。什诺的医药,一代接一代。”莫臣什诺是史籍记载中寻找药用植物治病的人。

人们在采集草木药用植物治病的同时,也结合各种渔猎生产活动,对各种药物口尝身试,辨其甘苦,试其作用,逐步积累医药知识。据彝族史籍《西南彝志》记载,彝族先民进入母系社会是从“图模”开始的,传到第41世的杓亚脉,才改变了“男的不知娶,女的不知嫁,知母不知父”的母权制度。若按彝族族谱推算,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彝族先民就开始进入父系社会了。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说,英雄支格阿龙在战胜雷神莫直阿普后,向他请教了治病的药。支格阿龙问的病种有腹泻、老人咳嗽、打摆子(疟疾)、麻风、眼睛红肿、痢痢头(秃疮)、牙痛、脚冻伤等,莫直阿普告诉的治疗药物有羊油、猪蹄、蟒蛇、花椒、南瓜根、黄莲等,还有火烧、热烙、捣烂、舂细等简单的药物加工方法,以及嗅、熏、填充、水煎内服等用药方法。从史诗中关于“公牛”“骟牛”和“骟鸡”的记载看,当时已经发明和使用了阉割技术,认识到了阉割雄性性腺,可令牛、鸡体肥健壮。

父系社会时期,彝族先民已开始认识到父母对生命形成的作用,知道了怀孕是“父精母血”结合的结果。彝文经书《作祭献药经》说:“古时人禽不相同。(母体怀孕)一月如秋水,二月如茅草,三月如青蛙,四月四脚蛇,五月山壁虎,六月具人形,七月母体转,八月母气和,九月母怀抱。”如果没有一定的生理知识,是不可能这样准确、形象地描述出人类母体怀孕的过程的。

彝医彝药的形成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彝文医书《供牲献药经》说:“自古病有九十九,药有百二十。病早到一天,药迟至一日。药来迟无妨,良药进入内,疾病向外出。我等为尓辈,述药给你听,犹如一滴夏令雨,且请听分明:……采药采药兮,采药至东方,东方天未明,未见药生处,未见药行迹。采药到西方,西方云未散,不见药生处,未闻有药苗。采药采药兮,采药到北方,北方雾锁道,未闻产药讯,未见药行迹。采药采药兮,采药到中央,中央人在处,未见到一人,未闻产药讯,未见药生长。采药采药兮,采药到箐间,箐深叶层厚,一叶未见翻,未见产药讯。采药采药兮,采药到幽谷,一切幽谷间,未闻有药生,未见药在处。采药采药兮,采药至天间,药苗生天际,药枝蔓大地,采药女来采,研药男来研。良臼来舂捣,好磨来研磨,铜锅来煎熬,铁勺来调匀,煎药处来煎。药沸气腾腾,药沫天上去,置于太阳宫,日公来饮药,地母来饮药,饮后得永生。药沫至中央,遇上人间神,置于人世间,六祖先饮药,六祖也不死。”彝族史诗《尼苏夺节》说:“送药给姑娘,姑娘把药熬。拿回家治病,药仍不见效,厄延急去求,才把真话说:要我真教你,须把真药找,你拿獐牙来,再把麝香找。……找药艰又难,西阿去寻药,误了一时辰……求药捕獐子,误了三时辰;煮药去砍柴,误了四时辰……待儿到家时,救母不可能……从此事以后,治病药倒有,长生药没有,不病药更无。病魔不间断,人在事不息。有病可医治,月有圆缺时,命有终尽时。长生不死药,实在真荒唐。药只能治病,人不免一死,万物皆如此。”这样的认识,是彝族人民经过长时期的生产劳动及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www.daowen.com)

彝族先民在发现、发明各种药物及其用药治疗方法的同时,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医算”体系。医算,就是古人将天文历算知识运用于推算人生老病死的一种方法。彝族先民不仅用十二兽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还用来作生年属相。只要知道一个人的生年属相,就可以预测出这个人的年月兴衰时段。

彝族先民以乾坤阴阳概括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属性,同时配之以五行或六行生克运动。彝医的六行是以火塘(土)为中心,这一中心也是起点,然后是火、铜或铁(锅)、水、木(锅盖)、风(蒸气)。六行中,每一行又分为公、母两行,共十二行。刚好与十二属相相配。以十二行配十二属相和八方位,主要以其相生、相克关系来选择确定婚姻和推算生命周期节律与疾病的预防。在不少彝文医书中,有的记载十二行(公、母十二行)配十二属相,有的记载则以十行配十二属相,但属相与五行的配合并不固定,而是依次位移动,轮转变化。

八方位的年即东、南、西、北加东南(龙方)、东北(牛方)、西南(羊方)、西北(狗方)而成。彝医认为,人的“本命”沿着这8个方位周而复始地运转着。在这种运转中,女性以北方为起点,逆时针方向依次位移;男性以南方为起点,顺时针方向依次位移。每移一个方位,便是1年,人就是1岁;旋转一周为8年(8岁)。十二属相与阴阳六行(公、母十二行)均围绕着这个方位旋转一周,构成一个转盘式的“生命历”系统,彝族自古以来就是以这个系统来推算人在生命节律中的衰年(相克年),以及生年属相与方位的生克关系。根据这一系统所推算出的人体衰弱的年份叫“本命弱”之年。一般说,“本命弱”年人容易患病、受伤,而且不容易恢复,故又叫“危险年”“衰年”。衰年(相克年)又分以下几种:一是每8年出现一次,不论男女,皆发生在本人出生属相方位年,即各种属相的衰年起始年龄均为9岁,并以此类推为17、25、33、41、49、57、65、73、81、89和97岁。虽然男女的起始方位及旋转方向不同,但他们的衰年、年龄及方位相同。二是母子或母女相克,即子女旋转到其出生之年方位的对应方位时,母克子女或说生年克他。三同样为8年出现一次,母以北方起始方位逆时针方向位移,子以南方为起始方位顺时针方向位移,这样母子俩的“本命”就会在位移的途中相遇。如果母子的年龄是单数对单数或单数对双数,就会在途中交错而过不会相碰;如果是双数对双数,就会因为母子刚好位移在同一方位而相碰,这就是母克子。四是方位与属相及属相年、月、日间发生相克,如属鼠的人,在其本命转到北方位时,年或月、日为猪、蛇可能生病;属牛、属虎的人,本命转到东北方位时,年或月、日属羊、兔可能生病;属兔的人本命年转到东方位时,年或月、日属虎可能生病;属龙、属蛇的人,本命转到东南方位时,年或月、日为狗、鼠可能生病;属马的人,本命转到南方位时,年或月、日为鼠可能生病;属羊、属猴的人,本命转到西南方位时,年或月、日为牛、鸡可能生病;属鸡的人,本命转到西方位时,年或月、日为猴可能生病;属狗、属猪的人,本命转到西北方位时,年或月、日为龙、鼠可能生病;属狗、属猪的人,本命转到西北方位时,年或月、日为龙、鼠可能生病,则有危险。

另外,从方位上来说,彝医认为东方和北方正处于病路和死路,所以不论男女,尤其是老年人,当其“本命”位于这两个方位时,容易患病或死亡,而且不论男女,在61岁时最容易受伤,且多有死亡,因而亦列为危险年。

彝族医算的这些方法和理论,是古代彝族人民在探索医药事业发展中长期观察、实践、总结和积累起来的,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对其认识是有限的,在科学性、合理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