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是古代彝族社会纵向与横向的坐标点。纵向上,婚姻可以使自己所在的部、系、支和家庭细胞得以延续、增多壮大;横向上,婚姻可以使各部、系、支和家庭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关系网。自古以来,彝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但在旧时代,统治者和富有者中,有不少是妻妾成群的。这样的婚姻家庭状况,自进入父系社会就开始了,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终止。
传统上,彝族婚配必须要等级和门第相当,讲究乾坤相配。彝族史书《论乾男坤女姻缘》中说,如果乾坤不配合,鸿雁就没有良缘。“天有珠日,地有玉月。天就像一匹蓝布,匹配的理论取其经纬线的结合。以金乌和玉兔相论,即产生了婚配的诗章……亲家之间,先由媒妁来牵线搭桥,开通传宗接代的路子,有了舅甥的天地,以乾坤来相认……讲白道雁星,论黄道鸿星,论天干乾象。嫁女配夫按星宿来推理形成了规矩……家庭的地位和福禄无论多么显赫高大,都必须按规矩、制度来办……乾天之宽大,只有云雾才能够抵边,只有心才能够达到。坤地之幽深,也有光明的时候。日夜相轮转,运行无穷尽,福禄永世不间断。”
彝文古籍《结缘论》说,天干与属相,代表着男女相配合,金乌代表太阳,要月玉兔与其相配,“以五行来伦理,金水两相生,相生有长久。壬癸属水居北方,是阴阳盈数而新生的地方。新娘骑马行是出嫁,出嫁的闺女才有福禄。吉星三对有六颗,各自有行道,都能照耀大地的四方;像鸿雁般的结合创基业,像母鸡一样带好子女。”彝文古籍《媒妁论》说:“少男生来一枝花,少女生来也是一枝花,媒人生来还是一枝花。这三枝鲜花,生长在三个地方,但可摘捆成一束。”彝文古籍《稽首拜堂》记载说:“婚姻这桩事,媒人先过问,媒语要像春鸟鸣声样动听。舅家允许了,甥家献酒同唱良缘歌。吃鸡又看卦。君子乩鸡头,师人卜鸡尾,鸡心敬主神。三年两载,结缘来配合。夫妻结蒂后,乾门不能当坤门,两人同心创基业。嫁出的女子,贤惠礼貌是第一,言行举止众人夸是二,第三要有忍耐心。妇人的职责,就在子时才解辫,慢慢地洗发,洗后再分辫,事事都要像头发一样按顺序梳理好。新娘拜堂后,要另取个美名,有了美名也就有了新的身份;少妇有了美名,就要揭开盖面纱展现美容,然后拜堂见神面。”
结婚时,平时与新娘朝夕相依的姐妹,以姐妹舍不得分开之情为由来唱盘(问)歌。盘歌的仪式和内容大体如下:
“接亲的客人,昨天你们来,骏马九十九,水牛六十六,狂犬三十三,排拦你们来路,如何过得来?”
“表姐表妹们,昨天我们来,骏马九十九,排起栏着路,九十九辔头,套住骏马头,拴在路两边;六十六捆草,用来喂水牛,引牛喂路边;三十三肉骨,丢往路两边,狗往两边让,就这样过来。”
“接亲的表哥(指接亲队中的新郎弟弟),昨天你来时,你爹嘱托你,你妈嘱托你,哥嫂嘱托你,是如何托付?”
“表姐表妹们,昨天我来时,阿爹有托付,凤冠宝珠项链、耳坠耳环、金银发钗莫忘带;阿妈托付我,套袍加夹衣,凤颈饰披肩,一样不要少;阿哥阿嫂也嘱咐,绑腿和鞋子,也不能卯掉。托付我这些,带来扮新娘,接新嫂回家。”
“接亲的客人,昨天你们来,路过马缨花山,一路马缨花树,马缨枝拦路,马缨花耀眼,你们是咋个过来?”
“表姐表妹们,昨天我们来,满路马缨花树,马缨枝拦路,马缨花耀眼。马缨花再美,哪有凤衣表姐美?杜鹃枝蘸水,你不撒向我,我就撒向你。”
“接亲的客人,北方的进路,南方的来路。中央的的路口,有金银铜门,你们如何的过来?”
“表姐表妹们,昨天我们来,北方有道(地道)银门,南方有道(天道)金门,中央有道(人道)铜门。自己打开过来。”
“接待房门多,何人兴接待,何人传接待,何人继接待?”
“接待房门多,共有十二道,君兴接待,臣传接待,师继接待。君、臣、师到百姓,礼仪都同然。”
(仪式上,新娘请求送亲队中担任主歌手的姑妈先出场)
“主歌手大姑妈,上场来开歌;主歌手二姑妈,扬开你舞帕,主歌手幺姑妈上场作导演。”
(新娘向父母家人诉唱离别情)
“相互争亲娘,兄妹争新娘,阿哥争得凶,争去我生母。妹妹争不赢,从另找个母。生母找不着,找得个公婆;公婆心再好,哪有亲娘好。复去又复来,媒人多次来,牵线又搭桥,闺女嫁走了,孤怜了生母。阿妈你莫哭,我到婆家后,年回来三次,回来看阿妈,缝衣给娘穿。”
“崖头上筑巢,孔雀金凤窝。一月母养儿,二月儿长翅,三月儿振翅。‘嗞’的一声叫,‘扑’的一拍翅,凤儿高飞去,高飞远走了。”
(新娘家门前,众亲友以歌舞送新娘出阁)
“坤造的惠女,乾造的贤男,结成姻缘后,和睦万事兴。牛群满山岗,岗上马如梳,羊群遍山白,鸡群盈满院,猪群遍地黑。勤劳生万物,天地赐富贵,心想事业成。祖上的福禄,传给了父辈;父辈的福禄,传给了子辈;子辈的福禄,传给了孙辈。婆禄传给媳,福禄代代传,如岩般牢固,如长江长流,如湖水平安,如翠竹发展,如黄松喜盈。跟着君一天,要学会司令;跟着臣一天,要学会治理;跟着师一天,要学会教化;跟着舅一天,要学会家规,要学会祝福,要学会礼仪。”
“圆圆天圆圆,十五月亮圆。若不是月亮,群星不团聚;若没有星星,月亮无衬托。圆圆地圆圆,地下晒场圆。若不是晒场,五谷不堆积;若没有五谷,晒场无寄托。圆圆人圆圆,老年人团圆;若不是老人,青年团不拢;若没有青年,老人无依托;长老们膝下,这壶醇美酒,敬献老人们。”
继而到了宴席上,盘歌内容转话题:
“问你接亲的,自古兴嫁妆,是谁开创的?自古兴迎娶,是谁兴起的?自古兴送亲,是谁发起的?”
“自古兴嫁妆,是媒妁开创;自古兴迎娶,呗耄所兴起;自古兴送亲,是哥弟发起。”(www.daowen.com)
“你这做媒的,请问你一句,梳妆在何时,何时出阁走,送亲在何时?”
“我这做媒的,良辰吉时告诉你:三更扮新娘,卯时出阁走;哥弟行送亲,直送到婆家。”
(次日早,接亲队在新娘家门前以歌舞行告别礼)
“今年年成好,禾苗长得壮;年成气候好,稻田谷成熟;用镰刀收割,用绳索捆好,背去打谷粒,把糠扬干净;银簸箕簸纯,金筛子筛好,放进银碓舂。一天上柴山,拾各种柴禾,合捆作一背;一天去竹林,拾得枯竹竿,把它捆成把,送到阿卓甸,集在君院子里,放进火炉烧,做待客晚饭。”
铁锅里炒菜,甑子里蒸饭,用金勺分匀,盛在银碗里;敬供天地神,敬供福禄神,敬供衣食神,敬供国亲祖,敬供列祖宗。他人来敬供,只是嘴边说;自家来敬供,摆桌上祝辞,敬献祖神作告别。
(新娘绕堂屋三圈后出门,表示从此开始,已不再是娘家的家庭成员了)
(接亲和送亲队回到新郎家时,接亲队在门前以唱赞美歌的方式回答送亲队的盘问)
“四壁挂满画,篝火伸金旗,灯火映辉煌;四处挂金玲,金玲配彩带;堂屋铺松毛,门框镀上金,门扇钉钉昂,道路像金绳,光华又耀眼。”
(新郎家主持仪式的长老唱歌渲染婚场喜气气氛)
“君来捧场,臣来贺婚,师来祝福,艺臣来凑合,舅舅赶喜酒,亲友都来凑热闹……迎亲的歌场,像晒坝样寬广;歌场上歌手,像篱笆桩样整齐;歌手的舞帕,像白鹤翻飞唱出的歌声,如蝉鸣般悠扬。”
(接亲队向主持人介绍送亲人、边歌边点交陪嫁物)
“歌场老人们,在你们膝下,把礼来交清。交的第一件,是金银发钗;交的第二件,是凤冠头饰;交这第三件,是星象勒子;交这第四件,是套衣夹褂;交这第五件,是凤颈纹饰;交这第六件,是凤尾长裙;交这第七件,是耳坠、耳环、手镯、戒指、项链和玉佩;交这第八件,是盐和佐料……”
(送亲队回程时向新娘家人交代)
“婆婆们,公公们,我家小妹妹,从小惯养多,年长智不长,礼仪她不知;如若不是时,公婆抬贵手,该骂时用教,该打时用骂,教她懂礼仪,教她会做人。结婚满一月,(我们来)接回家探亲。”
古代彝族人去世后行的丧葬礼既肃穆又隆重。
彝文古籍《凯数》记载了笃慕逝世后的祭葬盛况:“高祖笃慕仙逝于晋宁冲头,祭祀场设在晋宁大坝子,整个场成了一片火海,只见火焰不见人面。杀牛牲像枇杷树上堆果,杀羊牲像大山铺满白石,杀猪牲像晒坝场上的鱼堆,杀鸡牲像翻挖过的茅草坡,牛羊猪鸡牲血汇流成河。”
“整个祭祀场上,将士骑骏马,精兵排成行,坐骑的鞍褥和轡头,展示来自各地方的风姿和特色。教化呗耄挎樾妥神箭筒,戴洛洪盔帽。四面八方的族人翻山越岭,穿过密集的丛林,走过平原大坝,跋山涉水,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祭祀场。”
“祀葬的这天晚上,以晚餐献亡灵,为亡灵解除冤孽,让亡灵爽快地归宿。冥器用金属精品,寿衣用锦帛,以牛羊三洁打醋炭祭献。翌日清晨,祀丧程序顺利完成,为亡灵设早宴饯行,为亡灵指明路程,说清路标,让亡灵顺利去往祖源阴间。祭祀程序结束,呗耄的义务随之完成,神取得了印信。生死是常礼,似草木一生落叶归根,悼念是尊重死者的威荣,祭文是颂扬死者的贤德。”
王侯家祭葬要有专门的祭祀权令杖。“呗耄执权杖行令。大喊三声‘哼’,问‘哼’有无父,有父父执令;大喊三声‘哈’,问‘哈’有无母,有母母执令,无则替黑夜母行令。权杖代祭场行令,用来作指挥。这根权杖,祭父代父令,祭母代母令。”
祭葬要用毕绰法器,毕绰法器是教令标志。“毕绰指向中,君王都要听从来中宫,更换青、赤装束。呗耄将毕绰握在手,站立在垫子上,敬崇死者的威荣。祝福后人的安康发展。”
普通人家祭葬的法器,有樾妥和洛洪,有宝剑,有神号角,有祭祀舞铃。
请主持祭祀德呗耄要慎重选择:一是要社会影响面广;二是众人口碑好;三是学识渊博。要知乾理、知先后、知伦理、知君权、知臣权、知教化,这就是君臣师的崇奉偶像。
有史以来,彝族人家有丧事,都要设立祭场建明堂,呗耄主祭设经堂。掌堂主祭的呗耄要先把天文圣师“腮偶吐”灵请坐于经堂上,这是开祭明堂的第一门。这一道门即由掌堂呗耄来打开。呗耄主祭祀程序,至亲来解冤,至戚来献餐,执供的俦摩来端供品。第二道门讲的是法帽和神箭筒。“神箭筒樾妥挎在身,凶神恶鬼不沾边;法帽洛洪戴头上,邪气不近身。樾妥驱邪恶,洛洪收邪气。”最后,第三道门讲的是白黄道。“白黄道献金银,金银献诸神,由呗耄来退身,神灵得了愿。”呗耄的执事程序到此全部完成。
祭祀场上要有灯笼。开祭的晚上,聚众场面大,遍地集人群,“若无灯笼来引路,歌师难开声,祭场沉寂寂”。灯笼挂在灵堂的四角,用来引领绕灵队伍。祭祀的灯笼就是这样兴起的。
祭献有伦次。“贤君要作君的打扮,能臣要作鳞甲武装,高师要着装上场司礼仪。国舅要献驮魂马,栓在祭奠坛边。外甥家要献牛牲,要在灵堂前打杀祭献。从始至终的祭祀活动,像大地上起漩涡,像飞瀑一样通达。开的第一道门是家族来作礼,开的第二道门是亲戚来作礼,开的第三道门是死者生前的好友来作礼,开的第四最后一道门是来自各方的族众来作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