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当前各国持续向人民币汇率施压,我们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足够的弹性以稳定人民币汇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措施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从而极大地缓解当前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的压力。因此,出口退税税率适度下调已势在必行。在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变动是随机的,与再贷款收回计划并不能够确实保持一致,这使得这两个政策变量很难协调。

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鉴于当前各国持续向人民币汇率施压,我们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足够的弹性以稳定人民币汇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措施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从而极大地缓解当前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压力

1.运用财政政策手段稳定汇率

目前我国政府在政策操作上坚持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为保持健康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应不断对其加以完善,既要增加政府投资,又要推动社会与民间投资;既要扩大投资需求,又要鼓励消费需求;既要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又要解决供给结构问题。应处理好在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一些具体的政策设计和协调问题,针对升值问题进行税收结构调整。

首先,建议调低出口退税率。我国自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至1994年确定零税率退税原则,1995—1996年,由于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及其他原因,我国两次下调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为鼓励出口,1998年12月至1999年7月,我国连续7次对不同出口商品的退税率进行了上调,这对我国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平均退税率高达15个百分点,但在退税政策执行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出口退税税率适度下调已势在必行。下调的结果将会使中国出口增长放慢,进而使经常项目盈余下降,起到为汇率升值减压也为中央财政负担减压的作用。对于因出口退税税率下调造成的企业出口活动受挫,就需要将来通过人民币贬值手段由其他国家买单。

其次,建议提高房地产等高利润、高风险行业的所得税率。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如果单纯从控制房地产风险角度出发,这一政策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角度进行考察,对高利润、高风险行业提高征税似乎更好。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有利于抑制局部过热,二是有利于财政收入增加,三是有利于改进货币政策操作,因为在提高高利润、高风险行业税率为经济适度降温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就可以放心进行冲销操作,而不必担心出现过高通货膨胀隐患。

2.运用货币政策来协调汇率政策

除了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货币政策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压。在直接的政策手段应用中,中央银行也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利率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例如适度降低存款利率,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使其维持在美联储利率以下的某一水平。美元的收益率大于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相应就会减少。与之相反,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意味着国内出口企业资金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相应下降,同样可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压力。在间接的政策工具应用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以公开市场业务代替再贷款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手段,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减少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采取再贷款手段。在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变动是随机的,与再贷款收回计划并不能够确实保持一致,这使得这两个政策变量很难协调。当这种不协调出现时,就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偏离货币供给目标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今后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方向应转为加强对流动性的管理,特别是建立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再贷款收回计划与央行资产运用计划的协调。根据货币供给增长的控制目标及货币乘数的变化,确定中央银行资产运用的增长计划,主要根据中央银行各项资产变动的情况,确定再贷款的收回计划,以保证基础货币目标的实现。二是增加政策性贷款的计划性,逐步改变政策性贷款的资金来源。过去中央银行在收回再贷款的同时增加了政策性贷款,特别是对农业的政策性贷款。农业政策性贷款的主要是用作收购农产品粮油储备,其年度的变化规模也很难与国际收支的变动相一致。目前农发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再贷款,这样会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政策性贷款的主要资金来源应是金融券而不应是中央银行再贷款,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应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解决,财政予以贴息。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扩大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市场化国家中央银行主要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之一,反映了中央银行调控机制逐渐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机制的转变。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是我国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间接调控机制的需要。中央银行应不断完善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市场环境,逐步减少对工农中建的再贷款,增大场外债券回购,同时对其他银行开放公开市场业务窗口,不断扩大以回购为主要方式的公开市场操作,选择信誉好、流通量大的债券进行交易。同时,不断改进交易方式,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从各国经验来看,间接调控工具体系的建立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现阶段要与金融体制改革整体配套,逐步推进,随着间接调控机制的完善,我国的对冲操作才能更有效,货币与汇率政策的配合也将更和谐。

3.加强利率政策的改革使之与汇率政策相协调

利率管制虽然有利于国家控制社会经济活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首先,由于利率管制,我国一直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控制变量,但现实情况表明,虽然货币供应量增长不慢,但货币流通速度趋缓,通货紧缩继续,货币量指标已无法作为货币政策的控制变量。其次,由于利率是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变量之一,其受政府控制,往往不能随着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容易给出扭曲的信号,甚至会延误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再次,利率是经济决策最重要的信息,直接影响人们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由于利率的政府控制行为,从而扭曲了企业以及银行的行为,商业银行不仅激励不足,而且约束失灵,由此而导致的寻租行为和无效交易,使得资本的实际成本大大提高,阻碍了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机制。从国际惯例看,利率市场化大致循着“同业拆借利率—贷款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存款利率”这样一个顺序。目前,中国存贷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由央行决定,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利率已经实施市场化;由于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交易规模较小,交易主体有限,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已经放开的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形成一个孤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我国再贷款利率由央行控制,不能也不必市场化,由于目前放开存款利率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放开贷款利率。(www.daowen.com)

放开贷款利率以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推进银行商业化的改革。贷款利率放开以后,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利益和责任都会增强,既可以进行不同的贷款组合,也可以按客户的风险等级实施不同的利率,进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形成较为合理和规范的市场行为和资产结构。二是有利于提高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水平。利率放开后,央行必须随时关注和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和变化,并通过调节再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影响基础货币和市场利率,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实现金融宏观调控。只有利率市场化了,央行的政策操作效果才能真正显示出来,其政策操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三是有利于各类金融市场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发挥。放开贷款利率后,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就只剩下准入资格的限制,交易规模会进一步放大,市场机制会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作用,其他市场的利率也会逐渐市场化。四是利率市场化后有利于国内利率水平与国际接轨,逐步减小利差,减少资本外流。

至于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可考虑采取协商或由银行同业公会决定的方式来决定利率。协商即对个别贷款,如大户贷款,由借贷双方进行协商确定。通过协商是国际惯例,但涉及面不广;而对于影响较广的一些利率则需要由同业公会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

4.汇率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协调

汇率政策的实施必须以本国的基本经济情况为依托。就我国而言,灵活汇率政策的实施必须同合理的产业政策相配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若没有符合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汇率的调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很不合理,二元经济结构依然突出,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互补性差,产业间的分工协作联系松散。产业内部产品加工链条短,并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等问题,制约了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快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把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上来,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出口的提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果只注重引进外资,但不对外资的投向进行合理的调整,将大量外资用于公共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而不是出口加工工业,整个工业制造水平和出口能力就难以提高。因此,在引进外资工作中,要坚持以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为主的政策,发挥引进外资对于提高我国出口能力和改善经常账户的效果,使我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影响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不仅有价格,还有产品的品种、技术含量等非价格因素。这些非价格因素一方面在出口竞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另一方面又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因此应充分利用产业扶持、政策优惠等手段,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品转变。

第三,充分发挥汇率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在经常账户出现持续盈余时,要通过汇率的适当调整,促使资源向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方向流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应尽量避免通过政府制定具体的产业规划来实行资源的配置,以防止决策失误。

5.调整对外贸易政策,适当减少贸易顺差

从理论上说,在外汇市场供大于求时,就表现为汇率升值或外汇储备增加,这两者的变化具有相互替代性,如果让汇率多升一点,则储备就可少增一点;相反,就会多减一点。一般来说,汇率波动比储备变化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因此发达国家主要运用汇率的浮动来调控国际收支。

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一国保持货币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表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就能充分保证一国的货币安全,从泰国货币危机就可以看到这一点。1996年底,泰国外汇储备为396亿美元,约为7个月的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依然发生了货币危机。因此,一国货币安全的条件不仅在于要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同时还要保持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经济实力。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不应该单纯追求外汇储备大幅度的持续增加,并试图以此来换取对外均衡,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观念,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使外汇储备能真正符合交易性需求、干预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这四个目标,而不是单纯规模扩张,从而避免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为中央银行主动干预外汇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也应考虑为国内巨额居民储蓄在国外寻找投资场所。事实上,最近几年中国居民储蓄始终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又苦于找不到合理投资渠道,一旦资金拥挤在国内某一两个行业(例如房地产业),很容易造成经济局部过热。可以考虑在允许范围内将部分储备当作基金使用,其形式可以是中外合作基金或委托基金,用这些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购买证券投资可以在保证交易性干预性、预防性需求的同时,增加外汇储备的盈利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