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各级财政应当大幅度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拨款。图书馆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其创办经费与运行经费必须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这是解决馆舍破旧、设备紧缺、馆藏匮乏与人员不足等问题的根本保障。一般来说,政府拨付图书馆财政经费应当遵循一定的预算比例,即依据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居民数量等因素来确定拨付图书馆的建设资金与采编等业务经费。政府应当制定图书馆经费划拨标准,并把相关经费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图书馆的人财物是保证图书馆工作和服务正常运转的基础,只有切实建立图书馆人财物的保障制度,图书馆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政府加大县、乡(街道)、村(居委会)三级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也可以通过社区集体投资或社区居民集资创办图书馆。我国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基层,重点是县、乡镇和村级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解决这些难点与重点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2017年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室)建设”。政府部门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地创办图书馆,尤其是优先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建设。
举例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图书馆在创办与运营过程中,区(县)级政府应当成为经费拨付的当然主体。《社区图书馆服务规范》明确提出:当地图书馆的“日常运营经费应列入区(县)政府财政预算”“包括场馆运行、人员工资、文献购置、阅读推广活动及宣传、网络通信、业务培训、设备维护、日常办公等”。通常来说,公共服务缺乏竞争力、原动力与经济效益,因而需要政府强势介入。倘若将公共文化服务完全推向市场,就会破坏普遍、均等的基本原则。加强文化建设是培育特色文化与塑造精神风骨的基本途径,因而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与规范服务。
发达城市的经济、文化、交通基础较好,可以推行“三级财政保障机制”的总分馆体系,即按照市级统一规划、区(县)级重点保障、基层具体实施的基本原则,形成市、区(县)、街道(乡镇)共同出资与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布局合理、资金到位、服务规范的图书馆服务网络。这种分级拨付经费而又集中统一管理的总分馆模式,既能明确各级政府的基本责任,又能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还能打造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加大图书馆经费投入,除市财政、区财政固定的经费下拨外,街道与社区也应当进行资金扶持。
贫困乡村的图书馆通常缺乏足够的建设经费,政府财政支持无疑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西部地区财政支出相当紧张,中央政府应当通过专项经费扶持其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各地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2011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704.53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资金达到208.07亿元。在“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府中,县级政府是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经费的拨付主体。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财政极度紧张,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采取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需要建立县级财政的最低支出保障制度,通过提高转移支付的制度化、规范化与透明化来“托底”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然而,更重要的是中西部基层居民应当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切实从多个途径征集图书馆建设经费。
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保障,包括政府拨款、民间集资、社会赞助、慈善捐款等。增加政府投入是搞好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吸收民间资本是搞好文化建设的辅助手段,接受社会捐赠是搞好文化建设的可行手段,共享图书资源是搞好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发展经费首先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其次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社区相关单位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再次是接受赞助和捐赠,最后是图书馆可根据自身营利来自筹经费。政府部门必须确保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及时更新馆藏、添置设施等。2000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系列政策,为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办馆助馆等公益事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待遇。政府与社会需要协调行动,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图书馆建设提供保障。
基层组织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创办主体,转向社会力量,开展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活动。有学者提出地方内外共同努力增加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投入,财政拨款为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引导社会力量办馆,鼓励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和各界人士兴办小型图书馆;吸收社会资金,如通过为企业或个人冠名争取资金;引书店进地方,售书与阅览相结合,书店与图书馆双赢。政府财政拨款与社会力量资助是图书馆采编业务建设的两大经费来源,因而一方面需要政府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加大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投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普遍参与、共同行动,拓展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办馆助馆活动。在普遍均等服务目标的驱动下,我国政府和图书馆界在基层图书馆建设、总分馆建设、区域性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活动。通过财政预算、专项投入、转移支付、社会资助等多元化经费投入,确保图书馆的创办与运行走上良好的发展轨道。(www.daowen.com)
基层配套、社区自筹、社会赞助、专项补助等也应当成为图书馆建设经费的重要补充。除了各级政府根据相关制度规定定期拨付的财政预算款之外,图书馆建设还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吸收社会资金,为地方图书馆的设施改善、文献增多、服务优化创造条件。洛阳市少儿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创建高新区分馆,每年节约的租金、水电费用、员工工资等达到20万元以上,当前总馆只负责更新图书,省心省钱又能改善服务。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公益团体、慈善赞助、爱心机构、社会贤达等从来都是公共服务重要的依靠力量。社会力量办馆助馆值得开拓、宣传与鼓励,有利于加强基层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业务活动,也有利于改善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方式。基层图书馆建设经费是否充裕,直接关系到其馆藏资源之多寡与服务能力之高低。在政府拨款不足的情况下,文化主管部门就要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
总体来说,提升公共图书馆的采编业务是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关键性工作,本书对公共图书馆建设业务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研究,并且针对公共图书馆采编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图书馆的采编业务建设的实际问题加以研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图书馆工作优化策略,对提升图书馆采编业务的综合建设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王霞.基于RFID的智慧社区图书馆架构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3(4):24-25,2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8-20)[2018-08-2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8/t20180820_70488.htm.
[3]王宗义.社区图书馆员职业空间局限与人力资源配置模式的变革——基层图书馆从行政模式转向公共模式的思考之一[J].图书馆,2012(5):11-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