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研究-2017年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研究-2017年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对促进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效果。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安排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到目前为止,重庆还没有制定重点文化产业行业促进条例。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较,重庆的政策安排存在着产业投资渠道单一、忽视社会资本力量的问题。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研究-2017年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对促进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发展的目标与期望来看,效果不够理想,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政策优化来助推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安排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目标定位不清晰,缺乏系统的产业发展政策

重庆作为历史名城和中国抗战时期的陪都,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的政策优势地位也能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从之前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重庆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严密的战略思考,对发展目标、资源状况、发展路径、发展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重点难点的定义不清晰,导致政策安排具有随意性。特别是对发展的总的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缺乏清晰陈述,文化产业目标与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含糊、混为一谈,各阶段的政策供给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之间穿插游离,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与有效性都难以保证,政策优化难度大,这是政策供给中存在的根本问题。2009年颁布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基本上属于宏观的导向性政策,里面涉及文化产业的内容较少,而且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实施细则未见颁布。到目前为止,重庆还没有制定重点文化产业行业促进条例。至于文化园区管理、重点文化企业认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设立及管理办法,都还没有具体规定。而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却在近几年中制定颁布了大量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如北京市先后颁布了十九项涉及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很具体,调节的产业领域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市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领军文化企业、帮助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等方面,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还需要进一步制定系统性的前后衔接的政策体系。

2.企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市场环境、生态环境打造不力

目前重庆市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潜力未能有效激发。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相关政策尚未健全。我市文化产业在由初级向中高级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不良市场环境的影响,各种盗版、侵权现象时有发生,文化产业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内容产业的创新激励存在着不足;在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培育文化企业的政策出台了不少,但从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针对性与有效性都不够理想。目前,重庆文化企业“软、小、散、滥”问题仍较为突出,大规模、高水平、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战略领军者和骨干企业。从国有企业来看,四大文化集团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与其所处行业地位和拥有的资源还不匹配。从民营企业看,小而散的现象十分突出, 80%是小店小摊。大型文产集团基本靠引进,自我开发和发展能力薄弱。由此看来,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进一步降低市场门槛,推动PPP合资模式,助推民营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本土品牌的大型文产领军企业仍然是重庆市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关键

3.创意内驱力不足,人才政策亟待完善

当代文化产业发展要以科技为基础,以创新和创意为推动力,而其中创意人才的储备是关键。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大量的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特别是具备现代文化意识和文化产业开发市场敏感度的中高端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打造一支素质高、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重庆目前尚未出台专门的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专项政策,只是在文化产业规划和管理体制改革等纲领性文件里略有提及,缺乏精细化、可操作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实施政策。而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一直重视人才建设,形成“引进与培养并举”的人才建设策略,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品质和文化产品的创意内涵。因此,在人才建设和激励机制方面,做好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工作,应成为重庆市相关政策安排的重点内容。

4.投资渠道单一化,尚未形成多元的投融资促进政策(www.daowen.com)

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一方面能够保证文化产业投资,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文化市场的良性竞争,从而刺激文化产品向着多样化与精细化方向发展,以进一步刺激文化消费。在文化产业投入方面,围绕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庆市制定的政策主要是依靠财政、税收来扶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具体政策如《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既受制于财政也受制于对市场的不敏感。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较,重庆的政策安排存在着产业投资渠道单一、忽视社会资本力量的问题。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方面,北京开发多样化的文化金融产品;上海创新文化保险品种和业务,深圳引导风险投资基金进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有效地促进了文化市场的资金流动,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本地的文化产业。重庆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破除仅仅依靠政府财政和税收的单一投资现状,通过优化政策安排,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进入的门槛,充分利用银行、基金、保险等平台开发多样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产品,从而引导文化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5.政策前后不衔接,政策的整体效果没有充分展现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省级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重庆市在2004年即制定颁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04〕106号),文件中提出的政策意见和配套措施,在政策实施期限内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之后几年,市委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不少文化产业政策。但是,后续的政策对之前政策的回应度不高,关联度也不高,政策缺乏必要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缺乏对行业成长的持续性关怀与鼓励。多个发文部门虽提供了全面的政策关怀但也附带产生了政策冲突,需要协调与整合部门间的政策意图与政策安排,优化政策供给的成效。目前来看,政策实施成效没有预想的那么显著,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依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与其他省市差距仍然较大。上海、北京、广东、湖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早已突破5%,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刚刚突破3%,文化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1]见《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见《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见《重庆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