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搜集到的30篇有关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文本进行高频词统计、共现词统计和语义网络构建,本研究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分析如下:
1.总体评价
重庆从“中心”这一关键词回归政策文本,明确了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指出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要位居西部前列,并努力建成“一区五高地”(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区、西部文化产业高地、西部文物博物高地、西部文化开放高地、西部文艺创作高地、西部文化人才高地)。同时,逐步形成创意产品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等环节完善的创意产业链;积极支持动漫原创行为,推动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加快实施“云端计划”,推动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特征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云端创新产业)的发展。
2.具体分析
核心网络:“文化—发展—建设—重庆”四个关键词构成并形成了联系紧密的闭合四角结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重庆在观念层面上遵循“重庆”特色,指出引导全市各地合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同时秉承国务院“发展”和“建设”两手抓的思路发展文化产业,强调文化产业重在发展,文化事业重在建设。文化事业是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文化产业可以依托良好的文化事业的建设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重庆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区的建设目标。
次级网络:形成了以“文化—发展—企业”“文化—发展—市场”“文化—发展—创意”“文化—发展—特色”“文化—发展—项目”和“文化—项目—建设”为主的扩展网络。
由“文化—发展—企业”和“文化—发展—市场”两个次级网络我们不难发现,重庆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已经意识到文化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企业力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明确指出要培育大型品牌广告企业、针对互联网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等。
“文化—发展—创意”传达出重庆对创意产业的重视,回应了“611”工程。指出大力发展微型文化创意企业,重点支持研发设计创意、软件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等6大类创意产业;重点建设视美动漫基地,天健动漫基地(平面媒体),软件设计创意园,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大足石刻影视旅游文化区,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铠恩国际家居名都,黄桷坪艺术园区,时尚文化消费圈,江北嘴现代文化体验区,磁器口、洪崖洞、巴国城等民俗文化体验区等11个具有特色的创意产业载体。(www.daowen.com)
“文化—发展—特色”回应了核心网络中的把握“重庆”特色一项,表明从核心网络到次级网络具有延续性,说明重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特色的挖掘和展现。通过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壮大特色文化市场主体、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推动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创新、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建立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扶持管理体系、畅通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融资渠道、培养特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区域合作、强化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等措施,发展特色文化内容生产,活跃特色艺术品创作交易,做强特色工艺美术品产业,打造特色文化节会,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丰富特色文化服务,做大特色文化用品生产,培育特色鲜明的时尚文化,促进特色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发展—项目”和“文化—项目—建设”体现了重庆以项目和园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分析重庆的语义网络图发现,以“文化”为中心,围绕“创意”“项目”“建设”形成了相互联系的思维回路,对“基地”和“园区”的强调也进一步表明重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对文化产业集聚的重视。结合政策文本具体分析,重庆专门出台了《重庆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等,同时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强调了创意产业的项目化运营。
基础网络:分析重庆的基层语义网络图发现,“管理”“办法”“机构”“部门”“政策”和“规划”等关键词突出,彰显了重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注重政府作用的发挥。2010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个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内容涵盖专项资金管理、园区基地管理、文化出口、投资指导、扶持动漫产业、文化金融合作、支持小微文化企业、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同时强调文化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出台了《关于完善管理政策 加强执法监督 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关于在我市新闻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通知》《重庆市出版物印刷质量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关于加强演出行业诚信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出版物鉴定管理办法》,等等,注重对文化产业市场的规制。
在投融资方面,重庆仍主要沿用较为传统的专项资金手段,解决投融资问题[1]。专门出台了《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文化产业进行注资发展,如市级财政对重庆广电集团规划的2015年至2017年媒体融合发展项目,以直接拨款或贴息方式,给予了5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重庆还非常强调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指出要在规划引导上融合、在项目建设上融合、在宣传营销上融合、在科技创新上融合。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高频词汇表明重庆注重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自身资源禀赋,重视生态保护,打造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实施“文化兴旅”战略[2]。同时着力挖掘本土文化底蕴,推进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钓鱼城文化、大足石刻文化、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品牌和线路[3];也同样关注从文化创意设计、文化用品生产等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如增强创新动力、强化人才培养、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创意设计消费、引导集群发展、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加大财税支持等。
“文化—创意”,“创意”与“企业”“设计”和“建设”的关联,表明政府关注创意产业,也表明从次级网络到基础网络具有延续性。具体措施有: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支持市级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公众创办创意企业、鼓励增加研发投入、发挥政府采购的带动作用、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从国(境)内外引进软件中高级人才,同时文化创意企业、动漫创意企业等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总之,通过对重庆市文化产业政策文本进行高频词、共现词和语义网络分析发现,重庆市初步形成了自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秉承国务院“发展”与“建设”两手抓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的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打造平台,从而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二是从战略目标上看,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城市和建成“一区五高地”的目标;三是在具体发展思路上,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环境条件,并结合重庆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初步明确了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包括注重文化市场和文化企业的培育,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的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加大政府的财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总体来说重庆对自身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有了初步的思考,但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分析语义网络发现,其产业发展的逻辑尚未围绕“文化”形成成熟的话语结构网络,在观念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精细化、系统化、建设化的思路,也没有形成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可供操作的文化产业发展行动策略;其次是文化产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大,更多的是回应国家提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思路,自主发展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与发达城市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