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讲究师承。齐白石为一代绘画大师,因此其弟子众多,静宁人赵西岩则为齐派艺术在甘肃的第一代传人。
赵西岩,原名锡坤,宇子厚,号西岩,1901年生于甘肃静宁县城中街。1925年,赵西岩进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在该校执教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因为赵西岩勤奋讷言,所以齐白石对这位来自西北的学生格外赏识,多次为其画题词。经齐白石的耐心指导、细致点拨,赵西岩深得其真传。赵西岩毕业后到山西美专任教,一年后到西安第一师范教美术。此后,又任兰州中学、兰州女师、兰州女中、兰州农校等校美术教员,甘肃学院(今兰州大学前身)美术系讲师。他在教学之余,依然伏身画案,创作大量国画作品。先后在其家乡静宁及兰州、太原、西安、银川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中部分作品在省内外报章杂志上发表,深受同道称赞。早在1931年,北平京都书局就为他出版专集《赵西岩画册》(齐白石题鉴)。
赵西岩除了向先贤前辈学习绘画技艺外,还广泛地与文艺界的名流、同道交流切磋。国画大师张大千到兰州,与赵西岩谈论国画技艺,他们相互题字赠画。张大千在看了赵西岩的画作后,以“雄强朴茂”四字条幅相赠。也许听了张大千对敦煌莫高窟的讲述,赵西岩也产生了去敦煌一看的念头。1947年夏,赵西岩到敦煌莫高窟临摹,与我国著名敦煌学家常书鸿观摩壁画,纵论画技,收获颇多。
赵西岩的绘画艺术功力深厚,造诣精深。国画之人物、花卉、鸟虫皆擅,无论工笔、写意,都达到了“妙笔天成,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用笔拙朴含蓄,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艳浓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真切自然。
赵西岩绘《待诏图》
赵西岩曾绘有一幅《刮》,又称《待诏图》,发表于1929年11月17日的《北平晨报》。“待诏”原为古代官名,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称之为待诏。唐代诗人王绩在《晚年叙志示翟处士》一诗中有:“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正因为有“随时等待召唤”之意,所以到了清初,民间将待诏用在了理发剃须的服务行业。赵西岩所画《待诏图》反映了当时在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下百姓困窘的生活,画家以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浓淡有致的色彩、富有动感的线条画出一位理发师在认真地给一位顾客剃头,旁边还绘有脸盆架以及镜子。
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曾于1934年来到兰州,慕名游览了五泉山。赵西岩在五泉山出示此画,张恨水观后欣然题诗一首:
人生不自由,
千里作狂游。
看罢浩然叹,
谁来剃我头。
在五泉小蓬莱涂 西岩兄羽正
凌文渊为著名画家、书法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他还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与齐白石、陈半丁和陈师曾齐名,被称为“京师四大家”。他在看到这幅画后,也欣然题诗一首:
等足威权手上衡,
叫他低头默无声。(www.daowen.com)
霜锋试处无余地,
青发蓬蓬刮复生。
子厚仁弟擅长讽世画,此帧尤有深意,属题即以廿八字应上凌文渊。
齐白石看到爱徒的画作后,也颇感欣慰,于是也在其上题诗一首:
三百年前削发手,
当门挂剑最销魂。
笑君畏缩何须削,
最好髡松作汉人。
子厚仁弟画此,请白石山翁题句
1952年,赵西岩又至北京,与恩师齐白石会面,白石老人热情地为其旧画册题字:
子厚弟别来二十又二年,今相见出此书,书中小像皆不相识。又欲作别,记数语留作再有重逢之日能一笑也。
九十一白石
于此可见其师生间之深情厚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