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美术馆‘万卷河山’系列展:金声玉振城关碑刻墨迹撷萃

中国美术馆‘万卷河山’系列展:金声玉振城关碑刻墨迹撷萃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年初,由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万卷河山”于1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这5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新中国建设面貌的名家长卷集中展示尚属首次,使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史诗般的万卷云山上得以再现。《兰州新风景》长卷是著名画家金浪与李震坚于1954年前往敦煌考察返回路过兰州时合作创作的。

中国美术馆‘万卷河山’系列展:金声玉振城关碑刻墨迹撷萃

悠悠的丝路是带状的,滔滔的黄河是带状的,它们相交在了一点,从而诞生了一座城市,这就是兰州。兰州也是带状的,如果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和反映兰州的城建,那首选的无疑是长卷了。

2016年年初,由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万卷河山”于1月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合四馆之力,共展出了中国美术馆藏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李震坚与金浪合作的《兰州新风景》,关山月美术馆藏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北京画院所藏古一舟、惠孝同等多人合作的《首都之春》,以及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所藏林散之的《江浦春修图》共5幅长卷。这5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现新中国建设面貌的名家长卷集中展示尚属首次,使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史诗般的万卷云山上得以再现。

“长卷”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长卷”绘画作品,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等。长卷一方面表现在它具有丰富的容纳力,可以展现万千气象,表现内容更为完整,气势更为宏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它在构图方面的优势,可以展现空间的多变与时间的流动,从而能更为全面地诠释一个主客观浑融的绘画境界。当然长卷也是艺术家创作功力的体现,当画卷徐徐展开,观者仿佛也置身其中,游历其间,心随物游,情由境生。

《兰州新风景》长卷是著名画家金浪与李震坚于1954年前往敦煌考察返回路过兰州时合作创作的。该长卷为纸本水墨设色,高39.7厘米,长646.5厘米,右下角款识为“金浪李震坚合作一九五四年六月兰州”,并钤有“金浪(朱)李震坚(白)”印章,该长卷现珍藏于中国美术馆。《兰州新风景》画面采用对景写生与移步换景相结合的方式,以散点透视的开阔视野,描绘工地建设、资源勘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典型图景,以西北特有的赭黄作为主色,烘托出画面中随处萌发的新绿和欣欣向荣的建设场景。

《兰州新风景》

《兰州新风景》作者之一金浪(1915年—1999年),原名朱维年,字风烈,浙江镇海人。其自小喜爱美术,可是因为家贫,主要靠自学。他1932年开始学中国画,后投师学工艺美术。1938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任教于晋冀鲁豫北方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大学三部。1945年至1946年任《新星画报》总编辑,1949年后任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

李震坚(1922年—1992年),浙江缙云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就喜欢书画,并得名师指点。1947年,李震坚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在学校,他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等大家,学习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花鸟画,后又跟从著名油画家、长期担任学院领导的莫朴学习素描、油画。

1954年,金浪、李震坚等在敦煌考察,学习古代绘画艺术时留影

1954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联合组成敦煌艺术考察队。华东分院由金浪、邓白、史岩率领,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一行7人;中央美术学院由中国画系主任叶浅予率领,刘勃舒、詹建俊、汪志杰等一行4人。他们在古都西安会合,共11人一同前往敦煌,对敦煌莫高窟数百个洞窟进行考察、临摹,悉心领会传统绘画的精华,又选择优秀洞窟壁画细心临摹,并于当年11月将他们此行的成果编辑为《敦煌壁画临本选集》,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

《敦煌壁画临本选集》(www.daowen.com)

对于此次敦煌之行,李震坚曾在1983年《新美术》上发表的《传神与魅力——回顾历史艺术所引起的联想》中记述:“我们……沿途在兰州、威武、张掖酒泉河西走廊)一带随处耽搁一二天,顺便领略各地的风土神情。跋涉了半个月后,才到达敦煌莫高窟,那时已是盛暑蒸人季节,汗流浃背。在浩瀚无边的沙漠深处,见到了绿油油的钻天杨树,因风招展,带来清风阵阵,把旅途劳累的汗水都晾干了。这很像在黄宾老的《夏山深居图》前面,汗水会消失一样。晴空万里,天蓝得特别明澈深沉,与绿色的溪流相互映衬。当你听到莫高窟殿阁上高檐挂铃被风吹得叮咚作响,和看到一片高低不齐的、连绵不断的洞窟外景时,似乎它已预示着并吐露了如此珍贵壁画艺术的征兆,大家都有先睹为快的感觉。当你进入洞窟参观并经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负责人详细地介绍佛教艺术时,那种心潮起伏无法平静的状况,已被这历代优秀灿烂的壁画艺术所震慑了。”

画家能目睹辉煌灿烂的古代壁画艺术,那将在一生中留下永恒的记忆。叶浅予先生在回忆录《细述沧桑记流年》中也对此次敦煌之行做了记述:“四、五、六三个月在敦煌期间,白天临摹,晚上交谈,定期交换学术心得,最后结业,每人写了一篇总结。表面看来,大家对民族绘画的特点及古代画家表现生活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从临摹过程中所反映的学习态度稍加分析,便发现他们所感兴趣的不是古人表现生活的方法,而是壁画本身剥落斑斓和变色的现状;不是对壁画临摹,而是对壁画写生。在撤离敦煌中,他们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敦煌艺术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在今天是很容易回答的,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却很难回答。我只能带点神秘的口气说:‘将来你们自己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从敦煌返回兰州后,金浪与李震坚合作创作了长卷《兰州新风景》。当时正值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而一些艺术家也积极投身到这股热潮当中,他们深深感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情感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人民赋予他们的时代责任。因此他们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用画笔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兰州新风景》局部

金浪擅长传统的山水绘画技法,而李震坚专攻现代题材人物画的研究、创作与教学。李震坚在对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之余,又吸取了西洋画的长处,融会贯通,将素描的造型结构和适度的明暗关系融入传统水墨画中,通过用笔的变化把握形象特征,达到“应物象形”“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从而加强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性,衔接了写实人物与传统水墨语言之间的隔膜与断层。另外,金浪和李震坚一行刚从敦煌莫高窟汲取到古代绘画艺术的精华,加之他们在美院从理论上学习、在教学中应用到一些西方绘画的原理和技巧,同时还有文人画、民间绘画等在内的传统中国画法,在多种力量碰撞、激荡、交融的情况下,他们创作出了该幅长卷。

《兰州新风景》在长达6米有余的画卷上,生动地记录了兰州黄河以北在20世纪50年代修建甘新公路的情景。甘新公路早在抗战时期,为了接应苏联援华物资,国民政府将此作为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兴修。到新中国成立后,百废俱兴,人民政府再次动员人民群众分段修整甘新公路。《兰州新风景》正是反映了兰州段的修建建设情况,画面上除了山河树木外,还有亭台楼阁,建设工地中奋战在各岗位的人物以及车辆、船筏和机械设备、牲畜等。因为绘画采用逼真细腻的创作手法,所以也是对当时修建过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作者将黄河铁桥刚好处理在画面黄金分割的位置。除黄河铁桥外,白塔山上的白塔、东风亭等都历历在目。

60余年过去了,但这幅长卷以它丰富的容纳力展现了万千气象,使人们感受到它所具有的磅礴气势,同时也看到艺术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笔法、墨法、色彩和造型创造性地表现形成的中国画的写实方式。这种方式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而是在传统国画语言的基础上融入对生活的感受,以写生、默记为主的现实主义表达,营造出全新的图景,既波澜壮阔,又行云流水。

正因为应用了写实的手法,所以我们看到在那个火热的年代,人们战天斗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而劳动人民与艺术家所共有、共同的激情又澎湃成了这一艺术珍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