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带又称“萃英门”。这是因为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看到甘肃举子赴陕西参加科考,“路程悠远”,“竟有毕生不能赴乡试者,穷经皓首,一试无缘,良可伤矣”。于是左公上奏朝廷,建议陕甘分闱。而当时的举院选址即在今中山路以西、黄河南岸,当时被称为海家滩的一带。因是通过科举选拔人才,而举子们都要汇聚于此参加科考,有着荟萃英才之意,故改名为“萃英门”。
因清同治年间,甘肃及西北地区战火频燃,急需枪炮军火,于是左宗棠在兰州畅家巷开设制造局,制造子弹、火药和旧式抬枪,这也是甘肃近代工业的肇始。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兰州道彭英甲将兰州制造局迁于小仓子(现在武都路兰园东侧)。当时有职工113人,车床五六部。
民国萃英门鸟瞰
进入民国后,袁世凯的心腹张广建任甘肃督军。张到兰州后,仰仗袁的势力,竟大兴土木,筹建起自己的府第。首先在选址上就颇费了一番心力。因张广建笃信迷信,他想找到一个好的风水宝地。后经兴隆山某道人密勘,认为五泉山前面的史家祠堂和旧举院内至公堂西明远楼南的一段“龙脉”最旺,是绝佳的吉址。可是五泉山下的“吉地”已被他人占据,所以只好在萃英门破土开工了。木料等建材均来自连城天堂寺,由大通河入黄河源源运至兰州。整个建筑格局模仿北京顺承郡王府,建有大殿、大门和照壁。照壁砖雕百鸟朝凤,富丽堂皇,张广建亲书“带励门”。当张广建正热火朝天地修建王府之际,袁世凯宣布称帝,张广建受封一等子爵,于是更加紧了施工的进度,昼夜不停。可是没多久,短命的洪宪王朝就宣告垮台,张广建顿时也泄了气。为掩人耳目,他对外界称说所建为厂房,并将兰州制造局迁入萃英门,改名为甘肃制造局,仍制造枪械弹药。
后来,张广建黯然离开兰州。1925年,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刘郁芬率军入甘,后又任甘肃省主席。由于当时正逢“河湟事变”,急需枪支弹药,于是刘命甘肃制造局加紧生产,日夜赶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刘郁芬还亲题“甘肃制造局”五字,以鼓舞士气。刘郁芬所题“甘肃制造局”五字被勒字上碑,垒砌于该局大门的门楣上。后来,随着甘肃制造局被搬迁至西郊土门墩,该碑也被一同搬至兰通厂。如今该碑就镶嵌于兰通厂医院的门厅正墙上,也为该厂增加了一些历史底蕴。
刘郁芬(1886年—1943年),字兰江,河北清苑人。所以在该碑的左侧落款有“清苑刘郁芬”的字样,右侧题写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七年六月”。这通碑刻见证了甘肃工业的发展,因此也似乎成了甘肃工业发展的一块里程碑。
刘郁芬被称为冯玉祥的“五虎将”之一,1930年率部随冯参加了“中原大战”,兵败后赋闲北平。抗战爆发后,他投靠了汪精卫,任伪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和开封绥靖主任,成为可耻的汉奸,后又改任汪伪国民党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3年病死于北平。
刘郁芬
刘郁芬在兰州还干了一件惊骇世人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率军入甘不久,于1925年11月13日,为铲除异己,他以请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李长清部营长以上军官赴督署会餐为名,下请柬将李诓骗至督署,后将李诛杀于督署后花园。当时刘郁芬入甘后,共产党员宣侠父、钱崝泉等也随军来到兰州,与张一悟一起积极着手创建党的组织。这也是刘后来值得世人肯定的一面,以致刘郁芬诛杀李长清后,甘肃各路镇守使联合起来进攻兰州,竟打出了“讨赤”的旗号。(www.daowen.com)
甘肃制造局大门门楣上的碑刻
俱往矣,一切都如书籍般翻了过去,唯留下的这块碑刻见证着甘肃工业的发展。
我们现在来看刘郁芬题写的“甘肃制造局”五字,韵致厚重,行楷中透着隶意,不难看出其具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其实,刘郁芬也算一名儒将,因为其幼年时入保定陆军小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后刘郁芬又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因此他的书法还透着武将的霸气。
刘郁芬所题“甘肃制造局”
甘肃制造局全景
此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刘郁芬将黄河铁桥改为“中山桥”,并亲题匾额“中山桥”。有一张难民聚于中山桥的照片,可以看到桥头牌厦上悬挂有刘郁芬亲题的“中山桥”模糊字迹。同年,刘郁芬还将张广建题写于原“子爵府”的“带励门”改为“萃英门”,并亲书于门楣之上。另外,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他还为节园内的“澄清阁”题写了一副对联:“一水引来枯井活;寸胶解尽浊河狂。”但是如今这些墨迹却荡然无存了。通过刘郁芬留在兰州的这些墨迹,我们可以看到其作为一名统兵的军人外,还有着文人墨客的儒雅。怎奈,后来他投靠了汪伪政权,成了一名可耻的汉奸,真可谓“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啊!
刘郁芬题“中山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