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米山汉墓群-西汉时期墓葬与陶俑发现

米山汉墓群-西汉时期墓葬与陶俑发现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至1991年,在米山上连续发现了四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分别编为1号墓至4号墓。米山位于九里山北面的簸箕山西北,海拔100.2米,是这一山区较高的一座山头。四座墓同在一个山头,年代也较相近,为西汉早期,与簸箕山文景时代的刘艺墓相近,也是刘氏家族的一个墓地。楚王墓中的陶俑体态硕大,一般高在40厘米以上,而且绘有精美的图案,如狮子山、驮篮山和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陶俑。米山四号汉墓出土的铜弩机

米山汉墓群-西汉时期墓葬与陶俑发现

1986年至1991年,在米山上连续发现了四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分别编为1号墓至4号墓。

米山位于九里山北面的簸箕山西北,海拔100.2米,是这一山区较高的一座山头。1号墓偏西,长3.5米,宽3.1米,深5米。是在山石基岩上开凿的一个长方形竖坑,坑的底部中间有一个隔梁,把墓坑分成两个椁室,椁室上盖有石板,非常严实,墓主人的头向西,而陪葬品放在脚边,28件陪葬品文物,计有铜镜、玉璜、陶鼎、陶盘、陶壶、陶俑等。两个椁室同处一个墓坑,应为夫妻合葬墓。2号墓位于1号墓西侧约400来处,长方形,长2.82米,宽1.4,深2.9米。为竖坑墓,墓坑内填二层大石板,用以防盗,出土有陶鼎、陶盆、陶匜、陶井、陶案,玉枕片等。3号墓与2号墓并列,相隔3.8米,长3.3米,宽2.8米,深3米,亦为竖坑墓。墓内用4层大石板覆盖。该墓曾经被盗掘,但也残存一些器物,有陶鼎、盆、壶、匜、钵、勺,陶俑、陶猪、铁钁、玉片等。2号墓、3号墓比较靠近,出土物也相同,应为夫妻并葬墓,3号墓大,地位较高,为男性,2号墓应是一座女性墓。4号墓在2、3号墓西南约20米处,长2.5米,宽1.8米,深5.2米,椁室上覆盖一层厚石板,在墓坑地表还有高出地面1米的封土堆。这座墓保存较完整,陪葬物品较多,质量也较高,共有21件。有陶鼎、陶壶、陶茧形壶,鐎盂、陶俑等。根据墓室的文物分析,埋葬的应为一位男性。

四座墓同在一个山头,年代也较相近,为西汉早期,与簸箕山文景时代的刘艺墓相近,也是刘氏家族的一个墓地。

这四座墓出土的文物有的相当珍贵,特别是陶俑令人喜爱。俑分男俑、女俑。男俑为站立姿态,高19厘米,用墨线绘出人物的眼,用朱红色绘出嘴唇,双手垂拱于腹前,头戴细带式冠,面容十分恭顺。女俑亦为站立式,高17—33厘米不等,墨线绘出鼻眼,朱砂绘出嘴唇,头发中分后梳,垂至腰部,面容姣好。用俑陪葬是汉代的一种风俗,陪葬陶俑要根据葬者的身份、地位来选择不同规格的陶俑。楚王墓中的陶俑体态硕大,一般高在40厘米以上,而且绘有精美的图案,如狮子山、驮篮山和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陶俑。而作为楚王家族中的成员陪葬的陶俑,只能使用小一些的了。(www.daowen.com)

在4号墓中还出土了2件玉蝉。玉蝉长2.3厘米,宽1.25厘米,厚0.5厘米,青玉制成,简刀刻出双眼。汉代流行用玉蝉来陪葬的风俗,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蝉能蜕化不死,人死如同蝉变成蛹,蛹又变成蝉。循环不往复,希望死者像蝉一样死而复生。玉蝉往往放在死者口中,以防尸体不朽。蝉还象征着高洁,“蝉蜕于浊污,以浮游土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陪葬玉蝉,还有清正高洁之意。

四座汉墓中只有4号墓保存完整,其余三座都被盗掘。这是因为东汉以后,社会出现动乱,汉家天下土崩瓦解,随着刘氏政权的灭亡,守护陵墓的人也纷纷逃走,失守的墓地当然在劫难逃,因此有十墓九空之说。但二号墓出有玉枕残片,证明当时墓内陪葬有较完整的玉枕,而陪葬玉枕的死者生前一定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财力,这些劫后余生的文物同样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米山四号汉墓出土的铜弩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