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鼓楼风物:徐州铜牛,8吨,坚韧不拔的象征

鼓楼风物:徐州铜牛,8吨,坚韧不拔的象征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铜牛身长4.2米,高3.15米,重达8吨。这尊铜牛是一九八七年夏天铸就安放的。与镇河铁牛的寓意不同,铜牛不再代表镇妖避灾的神灵,而是徐州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积极治理黄河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这篇《碑记》概述了徐州人民深受黄河洪灾的历史,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治理黄河故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铸造这尊铜牛的原因。铜牛作为徐州人民的一种精神象征,深受全市人民喜爱。

于 静

除了镇河铁牛外,在黄河故道的大马路桥西桥头北侧的河堤上,还屹立着一尊雄壮劲健的铜牛。

铜牛身长4.2米,高3.15米,重达8吨。它四腿挺立,双眼圆睁,昂首向远方长哞,通体肌腱隆起,雄健有力,透露出一股顽强不屈,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给人以奋而思进的启迪。

这尊铜牛是一九八七年夏天铸就安放的。与镇河铁牛的寓意不同,铜牛不再代表镇妖避灾的神灵,而是徐州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积极治理黄河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铜牛(www.daowen.com)

在铜牛雕塑左前方,有一面大理石碑墙,上面镌刻着《治理黄河故道碑记》。这篇《碑记》概述了徐州人民深受黄河洪灾历史,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治理黄河故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铸造这尊铜牛的原因。兹将碑文录下,以飨读者: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于濮阳瓠子,下东南,入泗水,流经徐州廿四年,其后北徙。南宋年间(公元1194年)黄河夺泗入淮,改道徐州。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从兰阳决口,再度北徙,在徐州留下一条黄河故道。徐州人民抗洪治水百折不回,历尽艰辛。然旧时代政治腐败,终不竟治黄夙顾。解放前,故黄河河道失修,河床淤塞,堤岸残缺,干旱时节风沙弥漫,每遇霪雨河水汜滥,徐州百姓深受其害。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市人民政府综合治理黄河故道达十四次之多。五十年代修筑了庆云桥至鸡嘴坝段的大堤,辟建了丁楼、九里山、七里沟果园。一九七八年后,挖深河床,拓宽河道,砌筑护坡,增高加固堤防,改造新建桥梁。现河宽七十至一百米,河堤平均标高卅九米,泄洪能力达150秒立方米。一九八四年后,又相继开挖了徐新运河、丁万河,以对故黄河补水和分洪。为美化穿越城市区长达十四华里的黄河故道,徐州人民植树绿化,建筑花坛,点缀园林小品,并相继恢复黄楼、五省通衢牌坊及镇河铁牛等历史古迹。如今黄河故道绿树成荫,百花争妍,成为人民游览休憩的胜地。今新铸铜牛,以象征徐州人民坚韧不拔的治黄精神。

铜牛作为徐州人民的一种精神象征,深受全市人民喜爱。人们到此处游览,莫不受到一种感染和激励,除了与铜牛合影留念外,还要亲手抚摸一下铜牛之身,似乎可以从中获取一股无穷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