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强
黄河故道从鼓楼区的南部逶迤穿境而过。它西起三环路上的黄河桥流入鼓楼,向东经庆云桥至坝子街桥折往东南,由弘济桥流出区境,全长近20华里。市区段大部分在鼓楼辖区,可观可赏之处也在这里。沿河两岸,黄楼、牌楼、镇河铁牛、汴泗交汇处遗址等古徐州著名景观向世人倾诉着徐州悠久的文化和优美的传说……。
据史书记载,黄河泛滥决口一千多次,令下游河道主流改道共20余次。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守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今河南滑县西南李固渡决堤放水,使黄河向东南流经豫东北、鲁西南地区,侵汴入泗,又夺淮入海。从此黄河离开了春秋战国以来流经浚、滑一带的故道,不再进入河北平原,而经由淮河入海。据《清史稿·河渠志》载:“由开封经兰、仪(今兰考境)、商(商丘)、虞(虞城),迄曹(县)、单(县)、砀山、丰(县)、沛(县)、萧(县)、徐州、灵壁、睢宁、邳(县)、宿迁、桃源(今泗阳),东经清河(今淮安)与淮合,历云梯关入海。”奔流不息的黄河水给古彭儿女带来恩泽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徐州城几度被黄河泛滥淹没。
黄河离开徐州也是因黄河上游决口改道所致。1855(清咸丰5年)年6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今兰考)铜瓦厢决口。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于利津县入渤海。从而结束了700余年黄河由淮入海的历史。
黄河改道后便在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留下了一段历史的印记,今天我们称之为黄河故道。由于各地的地理风貌不同,黄河留下了三种不同的故道:一种是荒芜的盐碱地;一种是水草丰美的湿地;还有一种是尚存的河道。我市的黄河故道便属于尚存的河道。(www.daowen.com)
黄河故道在徐州境内总长192公里,流经市主城区的河段长10余公里。长期以来,黄河故道河床高出地面,堤岸残破,河道淤塞,每逢汛期,故黄河水位高出地面3至7米,严重威胁着市区的安全。解放后,党和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河床、河堤进行治理,先后多次大规模组织民工清挖淤泥、拓宽河面、筑堤护坡,并先后实施了故黄河上游丁万河分洪、下游拓宽疏浚等工程,使故黄河的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照“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思路,彻底变水患为水利,一方面加宽河面、架桥铺路、种花栽树、美化两岸;一方面定期从大运河引水为故黄河“洗肠”,不断改善故黄河的水质。目前,故黄河水质已从原来的“劣五类”提升至国家二类水标准。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建设,如今的黄河故道已成为徐州市一条景观河、文化河,昔日的水患彻底变成了今日的水景。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树成荫。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皎月高悬,黄河两岸万盏灯火,如星璀璨;座座流光飞彩的大桥犹如道道彩虹飞跨两岸。微风轻拂,树影婆娑。顽皮淘气的孩童们在岸边打闹嬉戏,窃窃私语的情侣们在堤上相拥漫步,健身休闲的中老年人在公园里起舞弄剑,自娱自乐的戏迷们在亭廊下吹拉弹唱……,光影交织下的黄河故道充满了浪漫和温馨。
今日的黄河故道宛若一条系在少女脖颈上的项链,为美好新鼓楼平添了几多妩媚和靓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